运用预测策略,深化对话深度
2020-11-26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小学部展露燕
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小学部) 展露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引导学生依照文本的顺序来阅读文本,使学生从中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千篇一律的,是没有趣味性的。现在,教师应用引导学生预测文本的方式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对话。教师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
一、在预测中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如果能让学生先阅读一部分文本,然后再让学生预测文本的结果,此时学生就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推测文本后面的内容。学生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来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
以学习《守株待兔》为例,教师为学生呈现“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一句话。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以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人如果后来天天在这里守着,等着兔子再撞过来,他再捡一只兔子回去,你觉得会是什么结果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推测,表示这个人能再等到一只自己撞死的兔子,几率和买彩票中大奖一样小。教师又问:如果你发现了世上真的有人做这样的事,你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呢?学生表示自己会觉得他是傻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后面的课文,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推测。结果发现,课文后面对这个人的态度和自己预测的结果相差不远。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推测来分析:“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因为学生在推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推测,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觉得自己的学习经验可以拿来借鉴,所以学生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在预测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逻辑
一篇文本,通常有着合理的逻辑和框架。教师可以应用引导学生推测的方法来分析文本和框架,了解一篇文本的逻辑框架是如何搭建的。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逻辑思维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一边思考一边学习文本。
以学习《陶罐和铁罐》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陶罐不再理会铁罐”这一段,然后让学生中止阅读,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这篇文本中,铁罐比陶罐的价值大得多是不是?但是后来有一天,人们却认为陶罐比铁罐的价值大,你们认为原因可能是什么呢?学生表示,可能外面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使人们的认知标准发生了变化,于是人们觉得陶罐很值钱,铁罐很不值钱。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这篇故事讲述的逻辑。这篇故事是以时间为线索,以陶罐和铁罐为主角,应用一个外在环境的变化,说明两个主角命运的方法来完成故事的讲述。而两个主角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们对他们的认知发生变化这一问题,能引发学生对价值观的思考。
三、在预测中引导学生探索语言艺术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言应用的艺术来推测故事的走向,学生便能在预测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艺术应用的魅力。在学生感受到语言应用的技巧时,他们便能去尝试学习技巧。
以学习《鹿脚和鹿腿》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到四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透露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鹿对自己角的态度是:“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对自己腿的态度是:“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美丽的角呢?”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推测鹿之后对角与腿的情感与态度。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推测,鹿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角而嫌弃自己的腿。学生表示,鹿在形容自己的角时,应用了“精美别致”,更应用了一个“美丽的珊瑚”这样的比喻来呈现角的美。这些语言呈现了鹿对角的情感和态度。而鹿应用了对比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腿不够美。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推测来验证课文的内容。学生发现自己的推测果然是正确的。结合这一次的预测。学生开始思考:课文用那么多的形容词来表示“美丽”,用对比的方法来说明难看,这种写作手法,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呢?自己是否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来描写一组性质对立的事物呢?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预测文本,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文本的框架,语言艺术的应用。这种教学通过落实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知识,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