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11-25郭秋菊艾训儒姚兰肖强

科教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郭秋菊 艾训儒 姚兰 肖强

摘 要 针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主要探讨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授课形式和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通过对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多方面的调整与改革,推进“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理念和体系的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创新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65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course, the innovative and improved reform measures in th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form and course assessment were mainly discussed.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urse,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system of the course of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will be improved.

Keywords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course assessment

森林資源经营管理也叫森林经理学,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调整、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1]进入21世纪后,我国林业进一步发展到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和多种效益的现代林学阶段。[2-3]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也给出了新的目标与发展方向。那么在这样的培养背景下,如何结合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不断进步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培养适于武陵山地区林业创新人才,推动该区林业发展,是从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教学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湖北民族大学林学园艺学院林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现代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并培养出适应林业不断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笔者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以新林业时期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的需求为导向,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内容的创新进行研究与探讨。

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我国现代林业发展需求脱节,学生缺乏学习新内容的教材,传统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已经不适应林业发展的需求,但是与时俱进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还未有相关教材出版,而传统教材还被各大教材库移除,因此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就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地、适时地学习和掌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理论。此外,在进行理论教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以老师讲授为主,呈现“你讲我听”的模式,学习内容看似较为“简单”,且多为“硬背”的内容,因此导致学生主动思考能力较弱。

1.2 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性、实践工具、课程性质等方面:实践课程(包含实验和实习)中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按照老师指导进行模仿操作,而其中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不清楚,只以完成课堂出勤和教师考核为目标,缺乏批判性思维,整体实践水平能力较低。在实践中可以开展的课题内容有限,且现有调查工具都是传统的工具,如测高器、胸径尺、角规等,不能很好地将现代林业的先进工具、方法与技术进行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多为验证性实验,加之森林经营的长周期以及学科内容的限制,各种竞赛较少,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欲望和兴趣。

2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的改革措施

2.1 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2.1.1 以林业需求为导向,拓展课程内容

以传统森林经理学理论为基础,立足新林业时期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需求,构建符合新林业时期的理论教学内容。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调整理论转向多功能经营理论,增加武陵山区特色生态发展模式的经营理论如森林旅游、康养,森林文化,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经营理论等。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实例、现代媒体平台等让同学们在对地区特色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上,由点到面地了解我国的现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和技术,让同学们所学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与我国林业发展相符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1.2 理论教学中授课形式的改革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教学以SPOC线上+线下模式开展。线下授课应以教师讲授为引导(Instruction),展开学生小组讨论(Seminar),并进行不同主题(Topic)演讲。在进行理论讲授时针对主要拓展内容、世界或者同学们想要了解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热点内容首先进行主要思想和背景的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查阅指定资料分组讨论并进行相应主题演讲,其他组同学进行提问交流,老师最后答疑和总结。线上教学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让学生进行视频学习、资料阅读、作业、讨论、模拟测试、考试考勤等。此外,在有条件的基础上邀请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森林认证体系专家、森林文化研究学者、森林多功能利用专家或企业家等为学生们进行专题报告,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通过SPOC线上+线下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林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并且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他们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2 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

2.2.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实验、综合实习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培养

整个实践过程按照林业发展主要方向为导向来组织安排,通过实验+综合实习的实践训练,就现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广泛应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等安排实验课,主要包括角规调查技术,年轮分析仪、扫描仪进行树干解析的使用方法,平板电脑调查技术,自动气象站监测技术和数据导出、分析等,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理论知识。

编写《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综合实习》指导书,以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设计、固定监测样地体系和系统监测技术、森林多功能利用为主要内容,集生态学、测树学、3S遥感技术、树木学、测量学等课程知识于一体。具体包含角规调查,采用年轮分析仪、扫描仪等新设备用于树干解析,用GIS软件进行小班区划,利用平板电脑载入林地“一张图”进行小班落界与调查,通过无人机进行森林资源监测,固定样地系统监测技术,参观森林旅游示范区、森林康养基地,与林下种植大户交流等实践内容,适当延长综合实习时间。

2.2.2 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

积极组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相关校级科技创新项目,如“基于Winklemass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基于自然保护区16hm2固定监测样地系统指标的动态分析”“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的计量与监测”“森林康养基地林木资源配置的动态模拟”“林下经济新型发展模式开发”等多个项目,并结合创业大赛,开展“森林产品的销售与利用”系列项目。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申请与开展,以提高学生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認识和兴趣,加强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3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产实践

根据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鄂西林海”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积极组织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做到生产和教学紧密联合。综合教学实习到有条件开展的国有林场或集体林场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森林经营的生产项目,如二类调查、固定监测样地建立、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林下经济产业实施等项目。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深入到实际的生产环境,感受到实际的生产氛围,得到生产过程的实战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

2.3 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2.3.1 注重过程考核,增加期中考核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过程性的测试与考核,例如:根据课程内容不定期地进行随堂测试,时常20min左右,内容为近期所学的重点内容;对课前预习与基本概念的自主学习进行随机点名提问;另外还可利用课堂外的拓展延伸学习,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林业网等资料库查找大量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最后通过主题汇报答辩进行评定。

期中考核采用试卷考试或者对理论课程所学为主题小组汇报答辩的形式。以开放性知识考核为主,就所学章节的拓展延伸以及自我学习内容进行命题考核。章节主题汇报答辩已对其他小组提问问题的回答准确率进行评定,并在答辩完成后明确每个组员的贡献。通过这样的期中考核,既可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3.2 改变期末考核内容,调整期评考核百分比

转变期末考试题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主观应用题的比重,例如案例材料分析、问题发现和论述等题型,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固定的答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

本课程的最终期评成绩由出勤考核、过程考核、期中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核5阶段的考核共同组成。出勤考核占总成绩的10%;过程考核、期中考核和实验考核各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30%。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增加了过程考核和期中考核,降低期末考核比重,这就避免了期末“一卷定乾坤”的考核现状,让学生主动巩固平时所学,并不断进行自我督促,不断思考,保持一直学习的状态。

3 总结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4]“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要以现代林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适于现代林业时期的专业创新人才,为此“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湖北民族大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现存的教学问题,以新林业时期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的需求为导向,提出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的创新改革与调整。经过改革调整后,课程模式实现了:(1)理论教学内容更新化,要求学生在掌握现代林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兼具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2)实践应用及时学,及时学习、使用和掌握现下的森林经营管理工具和应用技术;(3)考核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在一个学期内的不同时间段,通过小组讨论、课堂随机测试、期中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考核,不仅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性,也有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总结经验。[5]以上经过创新改革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培养模式利于培养出具有扎实现代森林经营管理学理论基础、创新思维、较强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

希望笔者提出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的创新探讨能够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改革的开展提供借鉴,但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动态的工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森林经理人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教高函[2014]7号);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鄂教高办[2014]号)

参考文献

[1] 亢新刚.森林经理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14.

[2] 贺庆棠.现代林学、森林与林学[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21(1):14-16.

[3] 束庆龙,黄庆丰,丁金锁,等.现代林业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相应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06,24(3):11-13.

[4] 张治军,周红斌.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林业建设,2019(3):29-31.

[5] 山丽杰,张源哲,吴林.海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基于美国高等教育体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3):286-288.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