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模式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20-11-25王萍

科教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王萍

摘 要 高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从社会发展心理学上划分,他们处于青少年期,这一阶段学生心理主要有两种矛盾比较突出:反抗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内心封闭而又开放的矛盾。鉴于高中生们面临着他们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转折——高考,所以高中班主任平时在进行教育和管理时,会格外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选择恰当合理的教育方式,采用较为科学的管理办法,既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也是他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下面本文将对基于柔性管理模式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中教育 班级管理 柔性管理模式 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39

Abstract The ag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usually 15-18 years old.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psychology, they are in adolescence. At this stage, there are two kinds of contradiction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sistance and dependence,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losed and open hear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facing the first major turning point in their lif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head teacher of senior high school will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t is not only the focus of the work of the head teacher, but also the content that they need to think deeply. The following paper will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management mode in the class management of high school head teachers.

Keywords high school education; class management; flexible management mode; class teacher work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开始提倡以人文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将学生视为管理的中心。我们不但要使他们的各方面技能得到全面提高,还要格外关注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帮助他们完成“自我实现”,或者指导他们怎样才能朝“自我实现”的方向前进。

1 对柔性管理模式的认识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提出来的,相比于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核心,采用各种制约手段和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柔性管理则主张避免发号施令,具有非常明显的非强制性。它的最大特点在于,解放人性,寻找并发现人的内在优秀品质,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各方面潜力和创造精神,以使他们具备健康完整的人格,帮助他们实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站在科学的角度看,柔性管理是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的,线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则具有共时性,即同步转型。它要求管理者具备从表面繁杂且混沌的现象中,发现事件发生、发展,事物变化的能力,并能够在自然秩序下洞察到事态进展的方向,以识别个体潜在的需求与欲望,同时还要有很强的“预见性”。放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就是。

2 为什么要对高中生进行柔性管理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具有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一特点,如果这种冲突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如果冲突没有得到解决,或者只是被缓解,又或者没有被根本解决,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为人冷漠和缺乏关爱的意识。所谓同一性就是,学生必须仔细思考他们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将要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生存所需要他们运用的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并将全部这些积累起来制定某一生活的策略。刚性管理往往注重约束学生的外在行为,缺乏透析内在心理活动的意识,所以很多学生表面上会很服从老师的命令,也明白对自己的教诲,但却无法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欲望需求向关联。

柔性管理并不是专门针对教学管理所提出的,但用在高中教育管理上却是十分合适的,因为它所主张的人性化管理,恰好可以帮助教育者解决高中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在大力提倡实现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人都很关注学生在接受完高中教育后,是否可以具备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完整的人格,因为那时的他们已经18岁了。按照埃里克森的说法,如果学生不能以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那他们就会出现角色混乱(或者是以消極的形式离开),主要表现为无法正确选择生活角色,这会给学生接下去的大学学习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3 柔性管理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3.1 了解在先

3.1.1 从行为看心理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从个体的行为表现出发了解心理状态,从而去发现他们的内在需求。比如,上课时学生饿了,他们会本能地摸摸自己的肚子和胃;再比如,喜欢上课看小说的学生会本能地将注意力放在隐藏手机(或书)的部分上,以便不被老师发现,那么负责进行“遮盖”的这部分身体就会表现得极其不自然。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理时,要先去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然后探析行为背后的心理,这样才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行为看心理还能帮助老师鉴别学生的内在品质,比如说谎话。可能他们只是为了掩盖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撒一个小谎而已,但若不及时加以制止,很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但既然他们已经决定撒谎,就不会那么容易去承认,与其刨根问底的穷追不舍,倒不如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用实际行动来去纠正他们的错误。

3.1.2人格表现

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也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内容,但若要实现这一目的,也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学生具有哪些人格品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去完善。九型人格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人格理论,包括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自我型、理智型、忠诚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在内的九种人格特质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具有完美型人格的学生表现为:追求不断进步,有原则,有标准,善于自我批评的同时,也爱批评别人。但容易受良心的责备或遭遇他人的职责,当学习遇到阻碍,或成绩不理想时,容易因内心的执念而产生愤怒和憎恨的情绪。

针对此人格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整合教育使其升华为“放下拘谨,宽容乐观,敢于尝试,进而获得开朗”。

3.2 管理在后

3.2.1 理解与关爱

理解与关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柔性表现,也是开始心灵大门的钥匙。与文化课教学一样,柔性管理也需要因材施教,并且还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所遵循的就是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与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属性。无论是设立班委,还是增设奖赏机制,都需要做到“对症下药”,用情感去感化学生,用他们所能适应的程度和所能接受的方法去管教他们,让他们觉得班主任是可以被信赖的伙伴,而不是整天约束他们的教育者。

除此之外,班主任也要深入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人格属性与内在需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偏见并努力去改进,才能更好地与每一种人格的学生相处。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学习与分析发现,我具有忠诚型人格特质,这在平时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我经常教育学生要努力成为别人心目中可靠的人,成为可以被信赖的人,具有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等,所以我会认为学生应该都是忠于学习的。但实际上,“学习”这种行为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它也可以在任意形式的游戏活动中被体现出来,过度分化“学”与“玩”,会在很大呈上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我会尽量尝试让学生将游戏与学习结合起来,从游戏中发现更多知识。

3.2.2 人性化的奖赏制度

柔性管理也并不完全是殷殷教诲,它也有“刚”性的一面,比如设立一个科学合理,能让学生所接受的奖赏制度。行为主义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叫操作性条件反射,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强化,一个是惩罚。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的频率,就是说,当学生完成了某项学习任务,或者正努力地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并且该行为有助于改掉以前的坏毛病的话,就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奖励;如果学生做出一些不适当行为时,或者是屡教不改,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惩罚,力图使所不希望的行为逐渐削弱,甚至完全消失,比如劳动改造。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太愿意身体力行,以至于身体素质逐渐变差,所以一旦有哪位学生表现不好时,就会惩罚他去扫地、擦窗户,或者去操场跑步。

可能有很多人反对这种做法,甚至把这种行为看成是“体罚”,但我不这样认为,劳动改造也是增强体质的一种表现,用它来抹平学生之前所犯下的错误也未尝不可。以此作为启发,我们可以对惩罚内容进行扩展,如让英语不好的学生记单词,让数学不好的学生做练习题等等,总之,我所主张的惩罚其实是一种变向的能力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是有很大益处的。在高中班级管理体系中,班主任要注意总结学生每个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能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根本问题。对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我们不但不能忽视,还要以此为突破点深入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该管理模式的弊端,如所施加的压力不够,这样很容易培养出他们脆弱的心理,总之,柔性管理也需要具有“刚性”的一面,完全进行柔性管理同样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永德,胡乃云.浅谈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43-44.

[2] 张朝.我的成长和她的成长[J].高考,2019(14):24.

[3] 蒲志勇.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學生激励方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