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泻白散加减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肺炎临床观察

2020-11-25刘秀君

光明中医 2020年22期
关键词:儿科肺部离子

刘秀君

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又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医称为肺炎喘嗽,尤以风热闭肺型为多发,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为主证,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首位,据统计在我国小儿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的24.5%~65.2%[1],病死率占我国住院儿童死因的第1位[2]。由于小儿肺炎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3种重要儿科疾病之一。而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其关键在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目前西医治疗小儿肺炎主要局限于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随着病原学的变迁,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等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此类肺炎发热症状反复、肺部啰音不易吸收、肺部片影难消散等特点。中医药配合中医诊疗技术内外合治小儿肺炎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和认可。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泻白散加减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清远市中医院儿科住院部住院的患儿64例,全部符合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纳入标准,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6月,最大7岁,平均(1.8±1.7)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8岁,平均(1.9±1.6)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中的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1]。中医参照《中医儿科学》中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肺炎及中医符合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诊断标准;②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岁;③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者;④能够配合治疗;⑤被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重症肺炎或有严重并发症患儿;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全身结核、免疫缺陷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者;③对中药及离子导入中药过敏者;④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局部破损、过敏和带有心脏起搏器者;⑤未按规定治疗或不能配合而自行退出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连续治疗7 d。

1.5.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①中药泻白散加减口服治疗:桑白皮6 g,地骨皮6 g,甘草6 g,桔梗6 g,前胡6 g,苦杏仁6 g,黄芩6 g,浙贝母6 g。咳嗽剧烈痰多加瓜蒌皮6 g;热重加石膏9 g,鱼腥草6 g,蝉蜕6 g。以上为2~5岁小儿用量,<2岁为上方用量2/3,>5岁为上方用量3/2,由本院煎药室统一煎为50 ml汤液服用,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②中药离子导入(选用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制造HY-D01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中药组成:麻黄散4 g,苦杏仁散6 g,石膏散14 g,浙贝母散7 g,黄芩散7 g,天花粉散7 g,白芥子散7 g,甘草散7 g。事先将上述药物打粉混合,每次每穴取3 g,以蜂蜜调成膏状,放在理疗电极片内侧(北京东杰华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将电极片置于双肺腧穴,连接离子导入治疗仪,不同年龄患儿选择不同的电流强度,0.5~2岁,4~6 mA;>2~5岁,6~8 mA;5岁以上,10 mA;预热5 min,治疗时间15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

1.6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痊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体征消失,胸部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好转:症状缓解,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明显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减少甚至恶化。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例,

2.2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1周后,治疗组痊愈率为93.75%,对照组痊愈率为6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安全性分析2组患儿经过1周治疗后,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属中医学“喘嗽”范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典型症状“热、咳、痰、喘、煽”。肺为娇脏,主皮毛,又小儿肺脏娇嫩,卫表未固,故病邪易先侵袭肺系,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且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皆从火化,传变迅速,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故临床上以风热闭肺证居多,治疗以“辛凉宣肺,清热化痰”为主。

本研究口服中药采用泻白散加减,泻白散首见于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原书记载:“(又名泻肺散)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明代吴昆《医方考》曰:“肺火为患,喘满气急者,泻白散主之。”由此可见,此方在儿科肺系疾病治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方中桑白皮甘寒,专入肺经,清肺热,泻肺气,平喘止咳,故为君药,现代药理研究[5]表明桑白皮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志贺菌等病原微生物有较强抑制作用,且能修复受损组织细胞。地骨皮甘淡而寒,入肺肾经,直入阴分泻肺中伏火,且退虚热,地骨皮根皮含有生物碱,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病毒等作用;桔梗、前胡开宣肺气止咳,苦杏仁降气平喘,有宣有降,表里同治;黄芩清肺泄热,黄芩苷[6]具有抗病毒、内外抗肺炎支原体等作用;浙贝母清化热痰;甘草和中,培土生金,以扶肺气,并调和药性,为佐使,现代药理研究[5]表明甘草具有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诚如《医方考》言:“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气之不足,辛能泻肺气之有余,佐以地骨皮泻肾者,实则泻其子也;佐以生甘草之健脾者,虚则补其母也。此云虚实者,正气虚而邪气实也。”本方之特点是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开宣肺气、清泻肺中伏火以除郁热,则肺复清肃,咳止喘平,对小儿“稚阴”之体有标本兼顾之功。总观此方,共奏辛凉宣肺、清热化痰之效。

清代吴师机言: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本研究运用中药离子导入技术,选用方药麻黄、苦杏仁、甘草宣肺清热,现代药理研究证明[7]其有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性渗出等作用,浙贝母清热化痰,石膏、黄芩清肺泄热,连翘解表清热,这些药物均具有抗炎、抗菌、消肿等作用[8],白芥子豁痰利气,有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可产生温热的感觉。将上述药物打粉混合,以蜂蜜调成膏状,放在理疗电极片内侧,将电极片置于双肺腧穴,连接离子导入治疗仪,将药物传达至皮肤腠理,经经脉运行至脏腑。本疗法集药疗、电疗于一体,中医内外合治,促进药物的自然渗透,刺激穴位和经络,中药透皮吸收与经络理论密切结合,在治疗仪特定电场作用下,可产热37~42 ℃,起到热疗作用,使皮肤通透性增加,能改善循环,增加药物的吸收,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加速肺部炎症吸收的作用,治其外而通其内,则肺部啰音消失。

本项研究采用泻白散加减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肺炎,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时间,且患儿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比西医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缩短患儿治疗时长,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儿科肺部离子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圆梦儿科大联合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钢渣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First Perfume Which Smells Better the More You Sweat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