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对截瘫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11-25薛兴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康复运动

薛兴芬

(沈阳市工会事务与职工服务中心传统康复科,辽宁 沈阳 110161)

截瘫多由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引起,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截瘫以内固定手术治疗为主,但多数患者术后仍存在自理及运动功能缺陷,给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心理、经济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截瘫患者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需康复师、家属、患者、护理人员等共同配合,以改善其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这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2]。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康复方案,将运动难度、强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增加,以达到促进患者恢复的目的[3]。本研究将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用于截瘫手术患者,旨在观察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截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2.15±4.26)岁;截瘫原因:交通事故14例,高空坠落12例,重物砸伤10例,其他8例;损伤部位:颈椎10例,胸腰椎16例,脊髓1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3.24±4.37)岁;截瘫原因:交通事故15例,高空坠落13例,重物砸伤11例,其他5例;损伤部位:颈椎15例,胸腰椎13例,脊髓1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符合颈椎、胸腰椎、脊髓截瘫诊断标准;符合截瘫手术指征,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肢体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肠道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精神病史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术后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按时调整体位,摆放良肢位;加强病房巡视力度,密切观察患者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遵医嘱帮助患者进行肢体主动、被动锻炼;实施常规出院指导,电话随访,督促患者在家中坚持锻炼。观察组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①床上练习:a.翻身。左翻身:指导患者右手置于臀部,左手抓护栏,颈部放松,头部前倾,双手用力翻身,标准为右腿越过左腿,重复15次;右翻身动作要领同上,重复15次。b.抬身。患者双手置于腰部两侧,将肘部作为支点,肘部、双手掌用力撑起上身,标准为身体距离床面一拳,重复15次。c.抬臀。护理人员使用吊带吊住患者双脚,患者双手握吊环,做抬臀动作,臀部距离床面一拳为标准,重复10~15次。d.结束练习。护理人员揉、拍患者双下肢肌肉,指导其自行放松上身,放松动作保持循序渐进。②坐姿:a.坐位练习,患者行坐位,后背垫木板、软枕以稳住上身,双手握住护栏,身体前倾,直至达到小腿部,标准为达小腿部时不费力,且稳住身体,每日3次。b.扳脚弯腰。取坐位,双手扳脚尖,弯腰持续30 s,每日10次,以无须扶护栏仍可坐正为标准。③站、行:a.站姿。安排2名护理人员扶住患者站立,穿戴行走支架,固定踝关节为跖屈90°,避免膝关节屈曲,患者靠墙站立,每次练习5 min,每日3次;熟练后扶固定物站立,在护理人员监护下脱离扶持物短暂站立。b.步态练习。借助双拐行步态练习,双手支撑身体,以健康肌肉带动躯体练习行走步态,每次15 min,每日3次。c.推车步行。将普通输液车作为扶持物,患者推车行走,初期练习使用空车,逐渐增加重物,每次30 min,每日2次。d.双拐行走。协助患者用双拐练习行走,以无须搀扶可在平地自主行走一段距离为标准,每日练习2次。④日常生活:指导患者进行穿衣、脱衣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学会使用厨房设备,行饮水、进食、做饭练习,可利用双拐灵活变换体位,并保持身体平衡。⑤劳动技能:以双手可完成的劳动项目为主要练习内容,包括插画、泥塑、修理电器等;帮助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玩棋牌等,丰富业余生活。⑥并发症预防:住院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及时排出呼吸道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以及是否肿胀,必要时穿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按时使用温热毛巾清洗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患者拔除尿管后鼓励其自主排尿,并嘱其多饮水,增加尿量;按时局部冲洗膀胱,避免尿路感染。

1.4 观察指标 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Barthel评定表对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②运动功能: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5]。③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以百分数表示,并采用χ2检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运动功能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分,)

表1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分,)

表2 两组运动功能对比(分,)

表2 两组运动功能对比(分,)

2.3 并发症 观察组发生1例压疮、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发生2例压疮、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切口感染、1例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8/4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

3 讨论

截瘫是严重致残性损伤,可导致患者脊髓横断面以下痛觉、触觉、温度觉全部消失[6]。截瘫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及严重性,且并发症较多,导致患者失去自理能力,并给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7]。多数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需进行长期康复锻炼,以促进运动、自理等功能恢复。而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伤残肢体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同时重建患者心理平衡,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8]。

阶段式康复护理根据患者术后身体情况制订康复计划,于患者不同恢复阶段实施针对性康复措施,并根据患者恢复程度不断调整训练时间、强度,避免过度锻炼加重身体负担,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实施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阶段式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截瘫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代选慧和袁亚翠[9]的研究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可改善截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预防并发症,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阶段性康复训练将截瘫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分成多个阶段,以功能锻炼为主,包括第一阶段的床上翻身训练,第二阶段的坐姿训练等,根据其不同康复情况给予功能锻炼指导,使康复锻炼内容更具有科学性。护理人员在患者康复初期为其反复翻身,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痉挛的发生,提升肢体肌力,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并预防深静脉血、压疮等并发症。多数截瘫患者术后无法生活自理,并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10]。阶段式康复护理后期则注重患者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训练。正确的站姿、步态练习是提升运动功能的关键所在,然后转变为推车、双拐行走练习,可调动患者各个肌群,使其得到有效锻炼,并将被动行走转为主动行走,逐步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有所提升,且相比于对照组评分较高。阶段式康复护理注重日常生活训练、劳动技能训练是提升患者自理能力的重要前提。训练内容由简单穿脱衣物、进食、做饭,逐渐转变为修理电器等较为复杂的劳动技能训练,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体现该护理模式的科学性、规律性,并进一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外,锻炼过程中加强病情观察,主动实施膀胱冲洗、吸痰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泌尿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为改善患者预后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阶段式康复训练用于截瘫手术患者,能够改善运动功能,提升自理能力,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强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康复运动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不正经运动范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