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探索
2020-11-25沈辉
沈 辉
(宁夏中宁县徐套乡九年制学校 宁夏 中卫 755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现代学生面临的不仅有学习带来的压力,还有无形中长期因学习压力积累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体育课程在缓解学生日常学习压力和烦恼的同时,使学生心理得到放松。同时,体育锻炼既能健身、健体也能使学生在压抑学习中,心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相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会给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现代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1 对他人过分依赖。现代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也是家庭的核心。家长的过分宠爱不忍心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使得学生缺乏基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青少年自控力不足。遇到问题家长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抑制了学生的意志力。甚至有家长过分关心过度宠爱,这样会造成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变差,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时情绪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严重的可能会形成易怒、暴躁的性格。
1.3 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现代初中生面对着较强的课业压力,除此之外课外补习班的课业也很繁重。学习成绩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能力的标准,成绩得不到提高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形成心理问题。
2.体育教学的优势
体育课程能够让学生放松下紧张的学习心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暂时忘却学习中和生活上的烦恼体会短暂的快乐。现代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体育课上短暂的体育锻炼也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让学生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同时,学生有在体育上有项目特长,还能在体育项目上得到长期发展,培养技能这也能在未来考试中获得加分。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将会对学生起到积极正面作用。
3.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纪律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任何一项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坚持,体育锻炼也如此,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日常学习也有极大益处。体育教学虽然文化类课程不同,但也要设置课堂纪律避免学生不遵守体育课程的纪律,影响课程开展。因此,在体育课程一开始就要给学生树立课堂规矩,避免学生放松过度在体育课上随意讲话,随意离开。对不遵守这些课堂纪律的同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性处罚,比如可以罚学生围绕操场跑步,也可以罚学生做俯卧撑等。对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加大处罚力度。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培养遵守课堂秩序的正确意识。
3.2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长跑训练,让学生在坚持中增加心理素质。一是,长跑可以锻炼学生忍耐力。通过长跑项目的训练需要极大的体能以及坚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才能跑完全程。通过这种高强度、高忍耐力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对待事情得忍耐力。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坚持到最后。二是,学校定期举行体育比赛。在体育课上定期开展跑步比赛,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竞技精神,培养学生的挑战自我、战胜自己的决心。通过这些比赛的开展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及身体状态的发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挑战。三是,培养学生团体意识。适当进行小组团体赛,通过团体协作让学生明白团体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自主制定比赛规定,自由协商团队成员出赛顺序等。通过这些比赛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3 在体育比赛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精神是一种竞技精神,只要有比赛就会存在输赢。每个学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都会进行体育比赛,学生进行比赛不仅关乎着个人名誉还代表着全班的荣誉。因此,体育比赛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比赛,还是一场特殊的心理体验的过程,比赛的输赢决定着学生心理的起伏变化以及情绪的变化。因此,教师在比赛前期和比赛结束之后应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明白赢得比赛不是唯一的目的。
3.4 体育课程与文化课程相结合。学校课程的设置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体育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因为每个学科的教育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各学科教师密切配合,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各学科教师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
4.结束语
身心健康对初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在心理健康的状态下才能积极面对学习压力和学习上困难,在面对困难时才能做到不退缩不回避。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强身健体的最直接的途径,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学生身心健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投入学习当中的原动力。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