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研究

2020-11-25

现代英语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跨文化交际

邓 娟

一、 引言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新时期更受关注,这也使得教学改革中产生了让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而大学英语教学除了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流畅地进行英语交际,也需要让学生置于中西方文文化差异对比及合理融合的大背景下,树立跨文化的表达思维,对西方文化多一份理解,对传统文化多一份自信,在文化交融中减少文化冲突,更多的求同存异。 对于传统文化具有文化自信心,在英语学习中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地排外,以平和的心态去做好文化的交流服务工作。

二、 文化导向下的英语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理想

虽然英语教学有着明确的目标、大纲要求,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是必修课程,但其学习的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取得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或为未来就业增加竞争筹码,这使得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带有明显的应试色彩,学生更注重单词短语的背诵、语法的分析、英译汉汉译英等;教学的侧重点也是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性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语言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没有突破四六级考试的浅层认知局限,更没有去深入地进行英语交际表达。 学生英语学习较为片面,忽略了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涉猎学习,不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民俗特点等,很难以跨文化视角思考表达。 总之,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脱离,实用性不强,学生也无法借助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内容,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二)教材内容对本土文化关注缺失

当前大学教材所选的内容多为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或相关的对话、报道,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较少且较为零散,该教材编写模式,虽然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了解学习英美文化的机会,但课程占比分配不合理,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传统文化关照不足,学生甚至出现了文化失语的问题,有本末倒置的倾向。

(三)教学中对人文性关注不足

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因为语言不仅仅是读写的工具,其背后还有着明显的人文性特征,语言也承担着跨文化交流的中介职责,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学生学习英语应致力于让自己成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者,而不是单独地将英语作为工具来使用,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而文化修养主要是来自母语,离开了母语文化的英语教学也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忽视人文性的问题,英语的工具属性超过了人文属性,过分输入英语文化,而母语文化输出不足。

(四)引发“中华文化失语”问题

当前中华文化失语现象比较明显,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主要表现为西方节日文化气息浓郁。 学生对于西方文化十分了解,能熟练地用英语介绍西方饮食、西方文化特色等,但却舍本逐末,对传统文化了解不足,传统文化知识严重匮乏。 很多学生对西方球星、历史人物、历史风俗民情了解得头头是道,却连最基本的四大名著都无法用英语详细地介绍与表达,这也导致了“中华传统文化失语”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表达,也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培养,更不利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三、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带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更为频繁与深入,而英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表达能力的专业人才,抓住西方文化交流契机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三全育人”教育方针的提出,也客观上要求做好传统文化的弘扬,教学呼唤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引入高校英语教学中带动学生构建中华文化体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产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自觉加强中华文化知识的涉猎学习,提升文化素养,也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应弱化其应试色彩,更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表达能力的培养,从传统的单一化语言训练转移到跨文化视角下的语言综合训练上。 大学英语教学不但要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涉猎学习,也要提升中华文化资源占比,让学生在了解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心的基础上,用英语介绍传统的文化特色、民俗特色,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既不盲目反对西方文化,也不对传统文化妄自菲薄,同时对中华文化有更加辩证的认识,坚持求同存异,做好中西方文化特色优点的融合,也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表达能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好传播者与促进者的角色。

(三)化解“中华文化失语”的尴尬

鉴于“中华文化失语”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化解其尴尬局面,纠正“重英语、轻母语”“重西方、轻本土”的教育错误,让学生多了解中国的神话故事、文学典故、国风民俗等,提升学生的文化积淀,化解“中华文化失语”的尴尬局面,也让中西方文化友好地交流互动。

四、 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

英语教师是英语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如果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把握,就能自觉将其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且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更带动英语教学理念、思想、策略等的创新,在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 当前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知识理解掌握还不够全面,对一些中国文化词汇表达积累不足,还不能很好地传授中国文化知识,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英语学习中对传统文化关注的不足,表达的欠缺。 英语教师必须科学定位,关注并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程度,承担起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的重要责任。 在英语教学中,既要做好基础的语言教学工作,也要致力于文化的有效传播,努力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同时根植中国文化的土壤,通过中西方文化交融使得自己的文化视野更广,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 英语教师要具备文化学习的自觉性,且具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在教学中摸索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如何优化中国文化表达,自觉审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反思教学不足,以调整教学、优化教学,取得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

(二)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英语教师具备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会自觉地进行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调整,增加传统文化的教学占比。 鉴于当前英语教学各类课程标准对中国文化教学目标表述不具体的情况,英语教学大纲的调整、课程的优化设置具有现实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设置中应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多设置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如在教学中学生英语表达训练的场景可以设置成带有中国文化的场景,如词汇方面可以涉及《论语》《四书》《五经》,口语表达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就西方节日、中国节日对比探讨,如西方的万圣节和中国的清明节,西方的情人节与中国的七夕节。 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进行西方节日展示,另一组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的展示,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中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认知。 总之,要以各种节日和文化传统为教育契机,促进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三)教材选择与编纂的调整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客观上要求做好教材的合理编纂与选择。 基于高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学生英语学习诉求以及传统文化传承的要求,开发新的英语教材,使之更关注中国文化课题,让学生加大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关注。 例如在编写英语阅读教材时,可以选择一些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的英语文章,将其编入到教材中,也可以引入英语国家对中国文化进行介绍的文章。 在听力口语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中国文化语境为背景的听力练习,让学生广泛涉猎中国的文化知识,接触学习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学习材料,将传统文化与英语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也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在具体的内容调整中,可以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占比,而在传统文化内容设置上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更具针对性。 例如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增加中医方面的文化介绍,让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的医学文化;对于文史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在英语学习中多涉猎相应的文学名著、寓言故事;而工科类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以了解中华传统的工匠发明、科技成果,这样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理解,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涉猎学习,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也可以多参考英文报刊,如21st Century等,找到相应的介绍传统文化的网络英语文章或美文,组织大学英语教学。

(四)调整改进教学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也应走出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更关注中国文化的输入,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满足其跨文化交际表达的需求。 如采用直接讲解法,以中西方文化知识的讲解,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西方文化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在母语文化认知提升基础上去了解学习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性的学习思考。如讲到贝多芬时,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国著名的钢琴家。 再如讲到篮球天才科比时,可以对比讲解中国的姚明等。 以直接讲授的方式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中国文化外语输出能力。 又如教师引导法。 教师组织学生对中西方两种文化进行对比,两种文化交融,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也引发学生相关的课题思考,如中国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的对比。再如探讨组织讨论法。 主要是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话题探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高,也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交流,进行口语练习表达,潜移默化地提升其传统文化认知。 此外,英语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课后补充学习,以课后的自觉涉猎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中西方餐饮文化对比的作业,让学生找异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学生可能会以情景对话、情景剧演绎等方式展示成果,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五、 结语

综合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与融合具有现实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关注不足以引发教育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绝不能缺席。 因此,大学英语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友好交流互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其文化修养,真正扮演好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者”的角色。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跨文化交际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情景交际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