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20-11-25詹燕芳
詹燕芳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建州小学 福建 南平 353100)
1.谈缘起——情感教育实施意义与必要性
1.1 熏陶学生的情感,构建心灵家园。情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卡尔·雅斯贝尔斯也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也提到过,他认为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还意味着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更意味着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启发、挖掘和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都还不成熟,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小学阶段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影响到未来学生的情感取向和道德判断,不断优化学生的情感素养,构建起学生丰富美好的心灵家园。
1.2 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小学语文中囊括了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不仅有华丽的措辞行文值得我们学习,更重要的是它们所传达出的优秀思想、精神和文化。通过良好的情感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对象,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优秀的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阅历,进而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逐渐完善自己,改变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大背景的影响下,教师片面强调对学科知识的引入讲授、注重升学率等其他方面的局面。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情感教育缺失过多,就不能达到帮助学生坚定人生价值观的教育目的,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对学生情感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所以通过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功能。当学生的情感素养得到提升以后,进而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2.行有道——开展情感教育基本原则
2.1 善用启发妙方。通过一定的实际观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合理想象,充实画面内容,把相关画面情景建立在实物之上,我们应该善于充分发挥现阶段学生发散式思考的特点,鼓励孩子们大胆自由合理地联想和想象,充实学生的思维广度,可以从空间、时间的多角度启发,创造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思维世界。
2.2 创设情境体验。情感教育具有情境性,学生的情感发生也需要有一定的情境作为引导,所以教师要想更好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要善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思考情景,让情境去感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心灵的共振,进而深化理解层次。
3.创融合——浅谈具体解决措施
3.1 教师角色上的改变。教师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再仅仅是普通知识的传授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学生的伙伴,更是其学习成长路上的倾听者陪伴者,要敏锐地觉察他们具有的个性化问题、困难与需要并表述想法与观点,善于在思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引导他们改进。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谦虚严谨的独立精神,将情感教育深入人心。
3.2 创设情境,把握文章情境。小学生普遍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情感很容易受到各种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把握文章情境情感,创设情境,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工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具体看来,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思考方式和心灵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来创设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切勿急于求成,让课文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进而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收获讲解文章的最大成效。
3.3 增加阅读融入感。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年龄特点,可通过课堂上创设情景、扮演角色等方式,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探究人物的灵魂特点。举例来说,在学习《将相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复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蔺相如的不卑不亢、宽宏大量和廉颇英勇善战、知错就改的人物特点认真刻画出来,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在愉快表演的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自身对课文的学习共情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结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与各位老师一起研讨,倾听有关方面的专家的意见,避免走入揠苗助长的教育误区,让自己的情感教育教学方式达到与科学教育的协调。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得。力求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规范化、系统化,不断创新施教的新方法,通过对情感因素的利用和挖掘来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营造一个自然、舒适、好学的氛围,为学生快乐成长、丰富情感认知提供有利的空间,让学生心中的每一颗星星都闪耀出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