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语序对比与分析
——以历史类小说为例
2020-11-25李莉志
李莉志
一、 引言
根据语义学的观点,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三类:主位意义、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Leech,1981)。 所谓主位意义是指“说话人或作者通过调整语序、安排信息焦点、用强调的方式组织信息而传递的一种意义”。这种意义往往是作者某种语义意图的体现,有时表现为对某种信息的强调,有时表现为对语境内容或形式的指称。
二、 语序变化的语义差异
语序是传递主位意义的最重要途径。 人们在说话和写作时,根据所要传达的信息的要求,确定先说哪个信息成分,后说哪个信息成分。 这个语序选择的过程在语义上被称为“主题化”过程。 作者运用一定的转换规则对同一信息进行主位加工,从而“赋予表达同一概念意义的句子不同的主位意义”。
例1:
隋开皇九年(590 年),隋灭陈之战结束,建康城沦陷,南陈亡。 隋文帝杨坚终结了持续四百年的分裂和混乱,在中土大陆建立了强盛的隋王朝。 公元604 年,杨坚病逝,次子杨广举兵掌握宫廷,处死被废黜的太子杨勇,肃清政敌,登基帝位,年号为大业,史称——隋炀帝。
译文1:
In the ninth year of Emperor Kaihuang's reign in Sui Dynasty (590), the battle of destroying Chen in Sui Dynasty ended, Jiankang City fell to the enemy and South Chen city died. Emperor Wen of Sui of the Sui Dynasty ended 400 years of division and chaos and established a strong Sui Dynasty in China. In 604 AD, Emperor Wen of Sui died of illness. His second son, Yang Guang dispatch troops, took control of the court, executed deposed Prince Yong Yang, eliminated political opponents and ascended to the throne. The title of the year was Da Ye. History is called Emperor Yangdi of Sui Dynasty.
译文2:
Sui Dynasty ended the battel of destroying Chen and Jiankang City fell to the enemy in 590 A.D. Emperor Wen of the Sui Dynasty ended 400 years of division and chaos and established a strong Sui Dynasty in China. Emperor Wen of Sui died of illness in 604 A.D. His second son,Yang Guang dispatch troops,took control of the court,executed deposed Prince Yong Yang, eliminated political opponents and ascended to the throne. The title of the year was Da Ye. He is the Emperor Yangdi of Sui Dynasty in history.
两个译本都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但第二个的主题比第一个更清晰。 以朝代或当朝帝王为主语,译文2 作者把信息焦点集中在了朝代和人物,强调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作为事件发生的主角,所作出的选择会影响历史时代的进程,译文的结构看起来更紧凑。虽然表达的是同样的概念,但主题却完全不同。
三、 英汉语序与翻译
语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顺序。 它是语言的重要组合方法之一,它既反映了一定的逻辑原因,又反映了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中形成的语言习惯,还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毛新庚,2001)。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其使用者的思维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两者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在于语序本身的复杂性。 刘宓庆认为,语序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可逆性和多样性四个特点。 所谓多层次,是指语言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到语篇都存在一个线性组合顺序问题。 所谓多方面,是指语言的组合和排列,既有固定的语序,也有灵活的一面,但其中的一面更为突出。 所谓可逆性,即语言的某种排列组合顺序可以正向和反向转化。 所谓多样性,是指语序包括自然语序和倒置语序。 倒装的语序主要是结构倒装和功能倒装。
刘宓庆在《汉英对比与翻译》(1991)一书中介绍了英汉秩序的诸多规律,包括英汉秩序的主客体规律、表里规律和因果规律。 并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主要句式及其各自的特点。 他还提出了汉英翻译中调整语序的方法。 他认为,汉英翻译中语序的一般原则是灵活对应,合理调整,保留正确的语序。 在适当的情况下适应英语语序;当无法获得对应时,应选择放弃这种对应,以保证英语语序的规范,不应因汉语语序的变异而影响英语可读性。
下面来看几组翻译:
例2:
《史记》有语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盛世如此,乱世如此,在这片大漠更是如此。 这是这里生存的准则,更是当今这世道的规则。
译文1: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has a saying: “The world is bustling, all for profit;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world is all for profit.” This is true in prosperous times,troubled times and even more so in this desert. This is the rule of survival here, but also the rule of today's world.
译文2: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has a saying: “Hustling and bustling, all for benefits.” This is true in prosperous times, so in troubled times,in this desert is even more so.This is the rule of life here, but also the rule of the world today.
两段话都再现了原文的语义,译文1 对“天下熙熙”这一句话进行了直译,虽然和原文在形式上对应,但是两句话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汉语重复在这里是为了强调天下之人为利益驱使的事实,重复能够加强语气,但是直译为英语,不免显得有点冗长。 译文2 选择了意译,在原有的句子结构上省略了一部分内容,简洁直观,符合英文的表达方式,在这里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多功能性,语言的组合和排列,既有固定的语序,也有灵活的一面。
例3
洞穴内,佛像前,青灯烛影,肃穆庄严。
译文1:
In the cave, in front of the Buddha statue, there are green lights and candles, solemn and silence.
译文2:
In the cave, there is a green candlestick in front of the statue of Buddha. The candlelight reflects the Buddha,which makes people feel solemn and silence.
此句汉语非常简洁,对照整齐,汉语的四字格形式让人感受到了语言的规整,短短几个字就描述出了洞内的环境以及带给人的感受,画面映入脑中,让人印象深刻,译文1 基本上和原句对应,读起来确实生硬死板,这时候就要做出调整。 在适当的情况下适应英语语序,译文2 对原文进行了阐述,增译出了烛影映着佛像,从而使人感受到了佛像的肃穆庄严,这样一来,读者就能充分体会到原文的环境描写。
四、 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一)确定主语,调整语序
汉语语法具有隐蔽性,即词性与词形无关,时态、语态、语气等在句中没有明显的符号标记,处于隐性状态。 而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词性可以通过形态变化来识别,时态、语态、语气都有符号标记,很容易识别。 与之相对应的是,汉语句子强调语义结构,主语不易识别。 而英语则强调句法结构。 大多数句子都需要主谓,主谓关系必须明确。 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确定主语和调整语序往往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例4
向着长安的方向前行,众人都不禁为大漠的风光所吸引。 远处丘脊线条流畅分明,近处沙丘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译文1: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Chang'an, all can't help but be attracted by the scenery of the desert. In the distance, the lines of the ridges are smooth and clear, while the sand dunes nearby are strewn at random with distinct levels.
译文2:
They moved forward in the direction of Chang'an,and all of them couldn't help but be attracted by the scenery of the desert. In the distance,the ridges of sand dunes are smooth and clear, while the nearby sand dunes are strewn at random and have distinct levels.
此句为典型的汉语表达,语法具有隐蔽性,时态、语态,它们在句中没有明显的符号标记,处于隐性状态。 汉语句子强调语义结构,主语不易识别。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句意加上主语,译文1 并没有强调出这一点,译文2 增译出了主语,整体比较符合英文的表达方式。
(二)根据汉语时间语序的特点调整语序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汉语句子大多是流水句。 时间顺序是汉语动词排列的基本规律。 但在英语中,通常是先表达个人感受,然后再谈相关情况,说明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 汉语则是先讲具体情况,再谈个人感受。 英语句子是树状结构,句子成分层叠,形成三维空间框架。 英文的这种构造手法使得时序的格式无法显示。 而汉语没有主干结构,它是由结构上相对独立的单句连接而成,整个复句呈现平面线性延伸。
例5
“如果所谓的家族名誉要拿你的幸福去换,那就让这个家族灭亡算了。 阿育娅,你是我唯一的女儿啊!你就是我要守护的唯一的家。”
译文:
“Let the family perish if the so-called family reputation is to be exchanged for your happiness. Ayuya,you are my only daughter! You are the only home I want to guard.”
为了翻译通顺,应先将汉语句子拆解颠倒,将拆解的部分转换成核心句子形式,再将核心句子逐个翻译成英文从句,最后调整从句,生成英文译文。 原句汉语结构先表达出了具体情况,整个句子为层层递进的状态,前后具有因果关系。 在汉译英翻译中可以多注意这一点,使自己的表达更为地道。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翻译中,译者要更加注重同一概念意义的句子因语序不同而产生的不一样的主题,要多分析作者在语序中的语义意图是什么,翻译的重点在于传达原文语序的主题意义,要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确定语序。 历史类小说以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文言文较多,句子多无主语,四字格的表达形式居多,要更加注重句子的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