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哲学思想的高职外语微课课程思政应用路径研究①

2020-11-25

现代英语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外语思政微课

姚 尧

一、 引言

信息技术同外语教育从辅助教学,转变成为深度融合,在教育部2018 年印发推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便明确了信息技术在推进外语教学转型、外语专业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作用。 特别是步入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微课等教学和学习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浪潮影响外语教学和学习。但高职外语微课设计,受到传统的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的思想限制,在新时代,需要契合党中央对于高职教育的新期待,必须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文章将依据Lakoff(雷克夫)和Johnson(约翰)有关于体验哲学的观点,探究如何在高职外语微课领域,深入推动课程思政融入外语微课的设计、建设乃至传播各个维度和方面,让学生从微课学习体悟课程思政思想,努力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 课程思政重要性及其抓手

关于课程思政重要性和如何建设等重大问题,教育部在2020 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详细明确地回答了上述问题,此纲要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 《纲要》中明确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立德树人便是高校检验全部工作的根本标准。 由此,应当清醒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将其摆在首要和突出的位置,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纲要》还明确细分了不同科目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并且强调统筹解决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建设不贯通的问题。 对于公共基础课,不仅要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科学人文素质和精神、维护宪法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等,而且还要强调方式方法,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正如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曾经提出的“方法上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的教学原则”(2020)。

三、 体验哲学观点概述

认知语言学是融合了多个相同承诺和假设的理论的语言学新范式。 经过几十年发展,在隐喻、百科语义、典型范畴等原则上形成共识。 其国内外发展几乎同步,从2002 年文旭系统性介绍了认知语言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就引发了学术圈极大关注度和研究热情,随后数年国内学者如熊学亮、束定芳等持续推高其在国内的认可度。

(一)心智的体验

依据Lakoff 和Johnson 的观点,基于体验哲学阐发的认知语言学是承认语言的认知能力和性质,其应当是人类自我认知能力范畴的一部分,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认识过程。 因此,语言教学与研究也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其描写必然参照认知过程。

概念是通过身体和大脑对外界体验而产生的,反映在语言中便是语言是人类体验和心智结构的产物,是人类身体和大脑体验认知的一个过程和伴随物。

(二)认识的无意识性

语言学家Lakoff 的观点是,基于体验哲学,相对于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在语言结构解析和传达上更加准确,因为它是建立在人类有关现实世界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描述。 在认同语言功能的同时,认为人类所使用言语意图和交际目的为我们理解语言体验概念提供了参照框架,也即概念隐喻。 它反映我们的思维,也是我们表达的方式。

认识的无意识性,同“认知的承诺”是一脉相承的。 其描写吸收了大量其他学科知识,例如:认知心理学、人类学、神经科学。 即使我们在用隐喻描述一个简单表达,也调动了很多的认知动作程序和神经加工过程,同时人类目前无法察觉这个过程。

(三)承认语言的使用性

基于体验哲学,认知语言学中的理论认为,语言使用情况影响语言的认知。 有学者认为,由于语言中会保留使用的具体信息,所以语法其实就可以认为是语言体验的一个认知结构。 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会对其标记,同时进行抽象的分类,创建包含音义用的网络,还受到使用频率的影响。 单个的语言单位就是独立的语言成分,该单位会被牢固地确立在使用者的心智内。 但是单位总藏是具有开放性的。

学习者学习一门语言就要不断扩大自身的单位总藏,语言学习应当将使用性放到重要位置,关注具体使用情景,并且不断精细和深化。

四、 高职外语微课建设现状

(一)课程思政缺位

当前国内英语微课影响最大最广泛的群体就是高职外语微课以及高职外语教学,虽然高职外语并不是微课的发源地,但是凭借先天的高职教育重视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在应用性的指引下,其蓬勃发展。 当前,在以赛促教、信息融合浪潮的共同影响下,高职外语微课基本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的。 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掌握主动权,让他们成为信息的共享者和参与者,教师转变角色,能够成为辅助,帮助学生完成课程构建。

但是,当前的高职外语微课建设,还是停留在以学习英语知识为主体,强化听说读写英语技能层面,满足于将传统课堂教学知识转化为信息化手段的教学。 课程思政的严重缺位,让整个外语微课宗旨层次单一,未上升至培养社会合格接班人的高度,思想觉悟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也因为思想上缺乏指引,只掌握了专业能力,而思想空洞匮乏。

(二)课程思政建设空洞

高职学生与高中阶段学生和本科生有很大不同,首先,他们已经成年,不再懵懵懂懂;其次,他们缺乏本科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 所以,高职学生的群像可以描绘为,感性、偏活泼好动。 授课方式转变为以丰富多样的感性手段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

但是如果微课中的思政元素仅仅做简单罗列,成为理论性比较强的条例,是不适合高职学生理解和吸收的,更严重的后果是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微课中的课程思政需要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政意识,因此微课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既要丰富也要注意表达方式。 但是目前,微课中的课程思政还是停留在说教的形式,追求元素的罗列,所以教学效果有限。

(三)课程思政展线形式单一

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知识和技能传授与之相互融合,并且短小精悍能够符合快节奏碎片化学习习惯的00 后。 对于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应用,不仅能够服务于课程设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表现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黏稠度。

目前高职外语微课建设,较之以前有了长足进步,无论从拍摄手法还是录音录像技术,都能达到互联传播的标准。 但是,问题还是比较明显,不少课程满足于教师从课堂转身到视频,仍然将传统的教学模式生硬移植到互联教学模式上,并未依据传播手段和介质的不同加以修正,其影响和效果便不尽如人意。

五、 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探究

(一)注重思政意识培养

依据体验哲学的观点可知,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传统外语微课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训练是不够的,这样的学生仅仅具备了工具属性。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外语微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外语思政品信,这点与外语界今年来体长的“人文性”也有密切关联。

语言是一种心智的体验,故而需要培养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定不能一叶障目,将目光局限于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应该强调教育的长远和发现,关注人生的体验,提升心智,这些超越课本和考试标准的探索,会非常有利于思政的培养。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探索跨越学科界限的互动和整合,因为知识被人为割裂,学科之间门阀森严,这样的鼓励,会导致学习者发展片面。 因此,需要注意在微课设计中整合学习,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将全面的世界还原给学习者的过程也即提升全民族对课程思政的关注。

另外,还需提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落实通识教育理念,例如:将政治理论课、外语课和文化素质课共同融合,促成课程思政教育的常态化。

(二)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

西方经典,富兰克林曾经说:“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学会”。 他强调了参与和体验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可以非常高效地服务于学习过程和结果。 这便是西方实用主义教学思想之一“做中学”。 体验哲学提倡了体验和语言的使用性,也即是“做”有二重含义,通过做学习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还是以后学习理解的经验源头。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不能停留在活动这个阶段,需要把其同结果有机统一起来,这样的变化才有意义。

目前强调和提倡的课程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和使用主义思想的教学方式有相通之处,不过一者强调思想意识的正确,另一者侧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课程思政在微课教学中想要解决知识和思政“两张皮”的问题,关键点就在于能否将做落实,选取学生的兴趣和思政内容的结合点,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操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思政意识,这就是做和结果的有机统一。

(三)注重信息技术的融合

依据体验哲学,学生的体验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体验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学习的最终效果。 学习者如果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比较良好的学习体验,对于其最终的学习成果的建立也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在外语微课的建设,需要提倡将信息技术同课程内容相互融合,不能简单地将信息技术理解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这将导致信息技术最终沦为教学的从属,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视频,借助网络传播,本质上并没有将教学模式改变,这也不是微课设立的初衷。

目前,教师应该依据外语微课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习惯,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适合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短小精悍的学习材料,同时运用丰富的信息化展现手段,将传统课堂中无法和不便展示的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微课课程建设之中。

六、 结语

外语微课课程思政建设在新时代及其重要,肩负着重大使命。 文章仅仅从体验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外语微课建设之中,提出了注重思政意识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建议,希望能够对和本方向有相同兴趣的学者及其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外语思政微课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思政课“需求侧”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