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标识语译写问题的思考与建议①
2020-11-25杨建兰任颂
杨建兰 任颂
一、 引言
公共空间的标识语言作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的西方,主要研究对象是公共领域路牌、警示、指引、广告、门牌、服务等语言现象。 在Landry & Bourhis 的努力下,“语言景观学”得以创立,他们对语言景观研究的基本范畴和理论奠定了基础。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可以说是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推动的。杨永林及其团队进行了为期5 年的相关研究,推动了北京双语译写规范标准化进程。 2017 年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简称《规范》)正式颁布。 但是,现实当中,英语标识语译写问题依然比较普遍。 文章将结合典型问题,探索英语译写的提升思路。
二、 问题种种,英汉难辨
(一)是LU 还是Rd?
a) PANJIAYUAN LU—PANJIAYUAN Rd—PAN JIA YUAN Lu (潘家园路,“路”有三种译写法)
b)MAJIAPU DONGLU—MAJIAPU East Rd。 (马家堡东路, “东路”有两种译法)
c) FANGCAODI NORTH XIANG—FANGCAODI NORTH Ln (芳草地北巷,“巷”有两种译法)
d) NANYINGFANG HUTONG—NANYINGFANG Ln (南营房胡同, “胡同”有两种译法)
e)E 3rd Ring South—EAST 3rd RING S (东三环南路,“东”“南”各有两种译写法)
f) JINGSONGZHONGJIE—JINGSONG MIDDLE Sr。 (劲松中街,“中街”有两种译法)
g)JINGSONGQIAONAN—JingSongQiaoNan (劲松桥南,译法同,大小写不同)
以上这一类路牌的英语译写不统一的问题随处可见,最普遍的问题是时用汉语拼音,时用英文(a-f);二是全大写还是首字母大写(a-g);三是缩写还是全拼(a-f);四是字与字之间用不用空格(a-g)。 路牌英译不统一的问题有时表现在同一地点邻近的标牌用不同的译写,如北京南四环一十字路口“马家堡东路”的译写在南北向路牌上是“MAJIAPU DONGLU”,但是在行车道红绿灯架上的路牌翻译却是“MAJIAPU East Rd.”。 有时候表现在地面路牌与地铁路牌的不统一,公交站路牌与其他路牌不统一;公交车内与车外站牌不统一;车内站名与车内电子屏显示不统一;电子地图英语版与现场标识不统一。 外国朋友在某一地看到四五种不同译写法,准会糊涂。
(二)此“街道”是彼“街道”吗?
一些单位名称的英译也容易出错,如:
a)CHAOWAI SUB-DISTRICT OFFICE—朝外街道办事处
b ) CHAOWAI STREET PEOPLE SERVICE HALL— 朝外街道为人民服务大厅
c)PERSONAL RENTING HOUSING TAX COLLECTION CENTER—个人出租房屋税款征收服务站
d)Volunteer Work Study Program Center—志愿者勤工俭学招募站
e)Administration of Wuality and Technology Supervision of Haidian District—海淀质量技术监督局)
b)的“街道”是社区管理基层单位,译成“SUBDISTRICT OFFICE”更接近真实所指。 c)的“个人出租房屋”应该译成“Private House-renting”更好。 d)的“志愿者”与“勤工俭学”应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限定关系;“招募”是个关键词却没有译出,多了一个“Program”(项目);应该译成“Volunteer & Work Study Recruiting Center”,否则就成了“项目中心”了。 e)的Wuality 是Quality 的误写,Administration 与Supervision两个词语义重复,是受汉语字面意思影响所致。 出公共标识语逐字对应翻译会译出可笑的意思。 曾经有人在上海火车站候车区拍到Artificial Channel(人工通道),词典上的意思是指“人工修造的通道”,并非“人工检票的通道”(Staff/Manual Check-in)。
(三)SHISANLING 还是Ming Tombs(十三陵)?
十三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是许多外国游客和外国史学家经常拜访的目的地。 出现在地铁站名中的英文名却有汉语拼音“SHISANLING”和“Ming Tombs”两个版本,后者表示普通概念的部分翻译成英语词。完全不同的两种译写把同一个地名搞得不知所指。 再举一例,中国人民大学中的“大学”是“DAXUE”还是“University”? 如果拼音可以接受,那么别的大学也可以都用拼音。 确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地铁站的翻译也是英译版和拼音版并存,还有“Univ”简写版。
(四)“Naked Fire”是裸火吗?
两年前在北京一城区4A 遗址公园,研究者拍到了“No Naked Fire”(禁止使用明火)。 这个翻译应该是机器翻译的结果,此公园里的其他英文译写也证明了这一点(括号里提供了相对正确的翻译):
Please Protect The Grass(请爱护草地;Do No Harm to Grass)
THE EXQUISITE PARK(精品公园;Premium Park)
UNDERGROUND TOILET(地下卫生间;Toilet)
这个公园里的英文译写显然有失认真推敲,在其他地方也出现了刻写错误,将“City”误刻成“Gity”。随着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公园、休闲场所的升级,亟待跟上的是文化配置,英文译写必须全程由专业人士把关,否则某公园出现的下列错误会出现在别处:
No Visitors(游客止步;Only for the Staff)
Public Toilet(公共厕所;Toilet)
Subject: No Risk of Sub branch(科目:无患子科;Subject:Sapindaceae)
上述最后一例涉及植物专业知识,这和历史知识进入景观区一样,是英文译写的又一个大类,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加丰富。
三、 英语标识语译写为何问题多?
(一)用安全易行的拼音还是挑战费力的英语?
地名中可译的类属部分是用拼音还是英语? 如果从简单化一的角度讲,地名都用汉语拼音,这样就不需要翻译,避免出错;但是从英语标牌的功能角度说(为说英语的公众提供有用的信息),那就应该译成对外国朋友更加友好的英语。 但是译写英语标牌还有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 从节省书写空间上说,英语一个单词比汉语需要更多的空间,如DAXUE 需要5 个字符就够了,而University 就需要10 个,所以制作者更倾向于拼音了。 空间的限制又导致了词之间少或不用空格的问题,用空格显然对断字非常有用,但是需要更多的空间。 从译写成本上来讲,用拼音无需翻译、不易出错,绝对比英语更节省。 用英语译写需要翻译者、制作者、审核者三个环节的参与人都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现存的一些标牌错误要么是翻译译错了,要么是制作者不懂英文出错了,而审核者的英文水平不够,也不能发现问题;等标牌正式使用了,到有人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常常需要几年。 如果用拼音,就不用担心这些了。
(二)英语标识归谁管?
各种渠道的信息汇聚表明,这些标牌的管理归口不一。 交通部管道路路牌,地铁系统管地铁标识,语言使用归语言文字委员会,英语翻译归外事办。 也许还不止这些部门。 归口不一,各家在决策的时候参考的权威不一样;定稿以后找的翻译水平没保证;标牌制作者不懂英文,错了也不知道;制作出来往往直接投入使用。 英语标牌变成了无法保证质量的摆设。 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2020 年3 月,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明确了北京外事办为外语标识语的管理主体,并有协调各部门做好外语译写服务的义务。 其中还明确规定一些场所必须有英语标识,而且英语标识的使用要符合我国法律、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彰显了我国政府对外语标识使用的绝对话语权。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各界对外语标识不够重视是最深的根源。 公共标识的主要语言肯定是汉语,受众主要是中国人,外语作为辅助性语言,受众人数少,得不到足够的关注。 管理者的外语水平不足以达到判断、翻译、审核的能力,所以也就容易疏忽英文译写。但是城市里英文标识出错率高,绝对反映了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 一个几乎全民学英语的大都会,对身边的英语使用每个人都该负有责任。
四、 “书同文”是不二的选择
公共标识语的制定和接受就像文字的演化一样是一个制定标准化、接受标准化的过程,即“书同文”的过程。 每一次的标准化,都是对过去混乱状态的厘清和对未来的引导。 2017 年的《规范》对常用的各领域英语标识译写提供了参考标准,对全国英文标识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之后的场馆英文标识明显比之前规范了许多。
(一)外语标识语的提升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汉语作为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让我们无比骄傲。汉语也一直在努力与国际语言接轨,新中国成立后的《汉语拼音方案》让汉语学习更加容易。 所以有人认为英语标识就应该用汉语拼音,让他们外国人学我们的汉语来适应我们,这种观点反映到标识语的译写上就显得缺乏远见。 殊不知,正是在英语与汉语的并行和交流中,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曾经被忽视的汉语美,表达高效、富有韵律、字形紧凑美观等。 我们应该带着文化自信的态度提供外语服务,如50 年代重视汉语推广普及那样重视英语标识的译写规范,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译写标准,再来一次英语标识“书同文”的推进。 比如中国特色的经典语言、典故在各地的旅游景观中如果译成优美的英语,将更能弘扬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给外国友人提供语言服务的同时,也是我们展现文化自信的时候,让“宣德怀远”通过语言服务达及更多的世界友人。
(二)坚持公共标识语的功能是信息服务
Landry. & Bourhis 将语言景观的功能分为“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 “信息功能”就是提供有关地点、警告、禁止、指示等信息给不确定的受众。 本着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原则,用拼音LU 还是英语Road/Rd是很容易取舍的。 拼音部分除了提供汉字读音帮助外,没有增加信息量;但是如译成英语Road/Rd,英语读者立刻知道这是一条“路”。 其次,大小写的问题也与信息有关。 大写一般用于缩略语、特指对象、建筑物及艺术设计中,表达强调、庄严、夸张、凸显。 但是一串没有分隔符的大写字母,不符合人们阅读小写体的习惯。 试比较TIANANMEN 和TianAnMen,显然后者更容易读懂。 2016 年,北京地铁系统对站名统一更改了译写规范,不再用不分割的大写,而是在地名与属类之间分开,每一部分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 属类名词应该英语化,这样才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路、街、巷、道、胡同、斜街等名称都统一英语译写,多年后习惯就成自然了,这也是智能化管理的需求。
(三)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提升外语标识译写质量
行政协作、科研机构加入、社会力量参与是提升外语标识译写质量的有效途径。 北京作为文化名都,应该在语言服务方面展示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行政机构应该依托科研院所进行相关立项、研究,获得更多的成果来提升外语标识译写质量;还要动员志愿者群体等社会公众力量来监督外语译写,及时反映问题、提供建议。 英语标识和大众的距离最近,也更容易影响大众,常常是英语爱好者的学习资源。
五、 结语
2022 年的冬奥会,“一带一路”的长路,更加开放的中国未来,需要人们提供更加友好的公共外语标识服务、构建更富有国际情怀的语言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