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①
2020-11-25卢祺晋
卢祺晋
一、 引言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之要求制定出台的英语能力总表。 它从我国英语学习者的现状出发,科学地反映我国英语学习者现有英语水平的分布,全面、有效地描述学习者的各类英语技能,体现学习者不同教育阶段或学龄的英语水平发展。 同时,它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的相关内容。 因此,《量表》对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简介
《量表》包括语言能力总表以及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构能力、语用能力、口译能力和笔译能力等各项能力总表。 每个等级在听、说、读、写、译、知识策略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 其中一、二级大致对应小学水平,三级对应初中,四级对应高中,五、六级对应大学,七级对应英语专业,八、九级对应高端外语人才需求。
它全面界定了我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必须达到的标准,详细列出学习者应掌握的各种英语知识和能力,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协调发展。 它在依据我国英语学习者能力的实证数据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各学段的需求。 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构建了多层级的指标体系,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全面、清晰、翔实的描述。 量表就像一把能力标尺,对提升考试质量、推动国内外考试对接、促进多元评价、反馈教学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出台的时机与我国的国情、国内教育政策、英语教育现状、学生水平现状和教学实际要求紧密相连。 对《量表》所进行的相关研究顺应了当今外语教学和测评改革的方向,以《量表》的相关内容作为相关研究的理论依据,构建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会进一步优化现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三、 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是全国高校选课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程,也是近年来教育热点话题之一。 许多专家学者对其定位提出了质疑,认为当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费时多、成效差。 虽然教育部一再强调要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但是一直以来都受困于多种因素。 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改革力度不同、学生整体水平差异大、统编教材份额大等。
(一)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篇章,为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必然。 国家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的高素质人才。
近些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形式逐步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一些新兴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出来,例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对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照本宣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也是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 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
(二)教学内容过时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再加上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功利性较强,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向阅读和写作倾斜,忽视对于学生听和说能力的培养。 致使许多大学生毕业以后虽然取得了相关英语等级证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却无法熟练使用英语。
(三)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单一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查的方式仍是以笔试为主。 大部分人仍然认为考试成绩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大学里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相关等级考试,以便在就业市场里能更受招聘方的青睐。 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将英语作为一门孤立的学科学习,忽视了其实用性。 再加上如今我国的英语等级考试大多仍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侧重语言本身,口语所占比例较低,并且,报名参加相关口语考试的学生人数也低于笔试。 因此,各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 《中国英语等级量表》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当以《中国英语等级量表》作为理论基础,有效开展全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实现人才国际化。量表的出台将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以及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中国英语等级量表》是描述我国各个教育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英语能力的纲领性文件。 在量表的第5、6 级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大学阶段应当具备的英语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依据量表中的相关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大纲,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的教学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应当改变中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作为导向,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育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掌握深层次的语言技巧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
(三)变更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量表》中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对应表中的相关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并且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核心素养中的侧重点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 例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度。
与此同时,教师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必须制定出一套具有适应性和变化性的教学计划,构建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的课程体系。 教材配套的学习App 以及市面上的多种网络学习平台都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相对自由的碎片式学习时间可以作为实体课堂的有效补充。 教师在开展实体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上的听力、口语等相关资源进行深入的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此外,在整个外语教学环节中,也不能忽视学生中文能力的巩固和提高。
(四)制定新的分级教学标准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尤其是中学阶段,侧重点往往在语法和语言知识点,却往往忽略了听力与口语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考试卷面分很高,但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欠佳,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沟通。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高校可以改变现行的以学生专业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单位主体的制度,在新生入学时在参考学生高考成绩的基础上,针对他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两方面进行分级测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测试中的占比,然后根据测试成绩进行合理分班。 每个级别的班级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当有所区别,因材施教,体现系统性、层次性、连贯性和实效性有机统一。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通用英语能力的训练,夯实学生的基础,选择与学生能力相当的语篇材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而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进一步稳固学生通用英语能力,还需适当增加ESP 相关内容,促进学生专门用途英语能力的发展,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英语专业文献获得专业知识的能力。
(五)转变教学主体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定位教学主体,准确把握教师自身与学生的地位。 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应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要依据学生的水平展开,摒弃以往的“填鸭式”“灌输式”等陈旧的教学法,教师应当作为课堂的领路人和组织者,通过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以及提问法等新型教学手法,启迪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构建一种良性的、正向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监督人的职责,对于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
(六)多元化、立体式评价体系的建立
现行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仍然重语言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略学生个体差异,视考试为评价全部。大学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将通过英语四、六级作为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这种功利性太强的学习方式也许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并未真正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等级考试以后很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能力会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
而《量表》的出台为建立多元化、立体式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所谓多元性评价就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开发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测评体系。
各个高校应当从学校定位、学生素质等方面出发,以《量表》为指导,设计出切合专业发展、学生个体发展、社会需求三者有机统一的评价体系。 高校在进行英语考试中可以适当降低客观题的数量,增加主观题的比重,除了对学生进行笔试之外,还应当对其进行专门的口试、听力考试,对于英语素质较高的学生还可以适当增加ESP 相关考试内容。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教学平台飞速发展,高校也可以将网络教学纳入多元化评价体系之中,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数据将更为丰富和立体,作为当下现行学生评价体系的有效补充。
总而言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属于语言的提高阶段,大致对应《量表》中的“五级”和“六级”。 高校在制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时候应当依据《量表》中相关能力描述。 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必须依据《量表》中的相关内容尽量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在对教学水平进行评测的时候,要依据《量表》内的能力描述设计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发展多层次、个性化程度高的大学英语教育。
五、 结语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提升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满足学生未来工作中以及国际交流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能力直接参与国际事务的复合型人才。
如今,高等教育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为了契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大学英语在教学内容上逐步形成了通用英语、学术英语、多用途英语以及跨文化交际英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也由之前单一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以及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教学评估体系也打破了以往仅以语言技能至上的评价标准的禁锢,逐渐转变为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技能、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性评估。
《中国英语等级量表》的制定既是继承了国家几十年英语教育的成果,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 《量表》的出台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改进了教学评价体系,有效地提升了高校整体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