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角下的通用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25戴建浜

名师在线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课程文化课堂

戴建浜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福建莆田 351100)

引 言

通用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而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1]。课程主要讲授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人文特征(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渗透、融合在技术及其产品之中的一种学科文化)。通用技术教学要充分利用这种学科文化蕴藏的历史性、故事性、趣味性来打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学会实践技术、感受文化,进而实现技术和人文的有机结合。

但从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学来看,通用技术教师配备参差不齐,课堂长期缺乏监管[2]。部分教师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于不顾,将课程简单地上成技术课、劳技课或者是职业技术教育课,甚至成为一些高考科目的“第二课堂”。因此,在文化视角下研究通用技术的教学策略,可以加深通用技术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避免教师走弯路、走老路。在教会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每位学生都成为优秀技术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一、生成和谐的通用技术课堂文化,为品质教学创造条件

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3]。通用技术课堂文化的建设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营造一种理解技术、学会技术、鉴赏技术的学术氛围。这种氛围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文化的创建者,对课堂文化的影响也最大。通用技术教师通常来自不同学科,他们的学历水平、教学习惯、知识结构有所不同,因而通用技术课堂文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来自理科的教师,文化往往是他们的“软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讲自己擅长的内容,而不擅长的文化部分则一句带过。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认真备课,学习历史和人文科学,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讲述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例如,在讲解“自行车技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技术更新与工业水平、文化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学校都为通用技术学科设立了专用的教室。通用技术教师可以精心布置教室,使整间教室富有文化气息,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想融入浓厚的通用技术文化中。比如,教师可以悬挂“技术改变生活”“技术、设计、体验、创新”等一些标语,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家的挂图,学生手工作品的展示,工具墙的展示等,让学生耳濡目染,让学生尊重前人智慧,激发学生创新、改造世界的欲望。

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上,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变成一位合作者,与学生交流互动、平等对话;变成一位组织者,不断平衡和解决各种文化冲突,使之形成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例如,在探讨命题的限制条件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考虑文化因素所产生的限制,包括民族风俗、地理条件、使用者的安全及该项技术对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见解、大胆创新,进一步追求文化认同,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

二、围绕生活开展情境教学,让技术与生活文化紧密结合

通用技术是研究日常生活常用技术的一门学科。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每位学生将来都要走向社会,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马桶坏了要怎么办?”“灯泡坏了要如何更换?”“电脑无法开机要怎么处理?”通用技术学科不是要告诉学生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创设情境,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师应该列举生活中的技术,这个设计过程和我们日常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其中的设计思想方法也是完全相通的。在技术设计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应与文化相关联。例如,在进行“削皮器的设计”时,教师首先就要研究削皮器的发展历史,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不便之处,以及现时期人们对削皮器功能和外观的需求等,这样才能把产品设计得更好。可见,离开了对文化生活的理解与运用,技术设计将无法进行。

在学生设计产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把作品编成故事,在考虑到产品使用的经济性、实用性的同时,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气息,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文化。例如,在进行商品商标设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融入主体的历史文化、人文信息等,试着讲述商标背后的故事。

三、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提高作品文化品位

评价作品是通用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文化视角对产品进行多元评价,可以提升作品档次,引导学生对产品的文化背景有更多的认识。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明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产品的技术性、创新性、人文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结构的稳定性”一课中,教师可以先用PPT 展示国内外知名建筑的结构,再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分析几种结构的优劣,鼓励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入自己的作品中。再如,在讲解“桥梁结构设计”时,教师可以以赵州桥为例,讲解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古人在美学及工程学上的非凡造诣,然后制订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设计作品时要从美观、稳定及个性化等多方面考虑,提升自己作品的文化品位。

四、融入本土民间工艺,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与民间工艺、传统手工艺作品的深度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工艺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民间工艺和传统手工艺都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范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通用技术学科的主要任务[4]。教师应关注地方文化,努力挖掘和发现本土特色,并将其积极转化成课程可利用的元素。例如,我市(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的古典家具制作工艺,其历史悠久、技艺高超、制作精良,深受海内外买家、收藏家的喜爱。它集技术性、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等于一体,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教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融入该民间工艺,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技术学习氛围。

结 语

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再好的技术也无济于事;没有精湛的技术,再好的文化素养也表达不出来。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科的文化特征,把现实中的文化知识和自然界的学科知识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与体会文化对技术的影响,学会用文化包装技术,以此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技术技能。

猜你喜欢

课程文化课堂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甜蜜的烘焙课堂
年味里的“虎文化”
美在课堂花开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