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艺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0-11-25王永乔

名师在线 2020年23期
关键词:戏曲文本探究

王永乔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甘肃民勤 733399)

引 言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本身就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任务。戏曲艺术是我国经过历朝历代风雨洗礼的艺术形式,理应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涉及领域较广、价值观不一,但对于戏曲艺术这一重要的中华瑰宝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本文基于戏曲艺术在教学中体现浅薄的现状,出于对戏曲艺术博大精深的内涵的传承和弘扬,对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做出以下探讨。

一、为什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在我国历代都得到了完善、创新和发展,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戏曲艺术中的情节、文辞等均可作为阅读文本,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戏曲艺术通过将生活中典型的人物内涵凝练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让人们在戏曲中“一叶知秋”。这正切合了戏曲艺术“虚实结合”的写意风格。戏曲艺术之美无处不在,如《窦娥冤》中的悲惨情节、《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凄美爱情故事、《赵氏孤儿》中的忠勇事迹等,都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阅读训练中渗透戏曲艺术,能丰富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学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及热爱祖国文化的文化自信,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1]。

二、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新鲜血液传承和弘扬。在我国青少年教育中适当融入戏曲艺术内容,可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了解。下面,笔者将对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戏曲艺术提出三点策略。

(一)戏曲艺术理论教学

在戏曲艺术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戏曲艺术常识进行概括性整合,如中国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各地区民间剧种的特色、戏曲的程式体系等,以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除此之外,教师要尤其注重戏曲文本中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思考,理解文本中的感情剖析,感受戏曲文化中蕴含的中国特色,激发学生潜在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戏曲艺术。

戏曲文化从其体裁上看,唐诗、宋词、元曲、戏剧等都属于戏曲文化的范畴。因此,戏曲文化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窦娥冤》的阅读训练时,教师需要对《窦娥冤》相关的常识进行讲授,如该文本属于元杂剧、关汉卿戏曲艺术的语言特色等。首先,在学生通读全文并对文本的大致内容有基本了解后,教师可以对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进行赏析。《窦娥冤》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渲染了一桩凄惨悲痛的冤案。其次,在对文本结构的讲授中,教师要对元杂剧“一本四折”的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楔子、套数、角色、宫调等有所了解。在戏曲艺术中理论教学尤为重要,这是学生深入学习戏曲艺术的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还要注意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感化作用及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二)戏曲艺术体验式教学

为了更加生动地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戏曲艺术,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来开展戏曲艺术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第一,教师可以采用戏曲内容的情境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戏曲视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亲身观看戏曲表演;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角色体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或排演戏曲,使学生深入感受戏曲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深刻内涵。体验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感知理解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西厢记·长亭送别》作为阅读素材。该篇尤其以“美”著称,全篇唱词婉转清丽、绕梁诗韵,不仅在于辞藻之美,还在于叙述的浪漫爱情故事之美。该篇文本阅读难度不大,学生在阅读通篇后可以基本掌握其内容,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感受其中的“美”,以实现学生对“美”的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将崔莺莺、张生等人的语言分配到个人,让学生熟悉自己所朗读的内容,并对其深刻内涵进行进一步挖掘,让角色朗读更贴合戏曲人物的形象,以达到教学目的。以崔莺莺为例,在角色朗读中,教师让学生对文本中崔莺莺产生离愁别恨的原因进行深刻解读,让学生感受崔莺莺对自由追求爱情的向往,以及落后的封建社会对其思想的毁灭性打击等,使学生用心感受崔莺莺强烈的内心愿望及对爱情不同形式的执着,让学生对戏曲产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展现出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三)戏曲艺术探究式教学

为了更好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戏曲艺术的阅读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赏析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共同探讨对戏曲文本中戏曲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理解,让阅读与戏曲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探究中丰富戏曲常识,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例如,在教学《赵氏孤儿》时,由于该篇文言知识较多,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开展探究式教学。首先,教师要对文本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进行讲解和知识迁移,以方便学生对文本内容及内涵的了解。比如,“至于成公,世有立功”中的“至于”一词,今义为另提一事,而古义为“到了……”的意思;“赵将世益衰”中的“益”为“更加”的意思;“居无何,而朔妇免身”中的“居”为“不久”的意思。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结构进行划分。在课堂的探讨和探究中,有的学生可能根据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将文本划分为三个部分;也有的学生可能根据内容将文本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托梦昭示厄运,灭赵九族,公孙献身、程婴救孤,占卜谋立赵孤,赵孤成人、程婴成仁五部分,这种划分方法因其详细更为可取。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等进行探究和赏析。比如,教师在与学生探讨《赵氏孤儿》中公孙、程婴的人物形象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举例来说明该形象的特征,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思维的方式将戏曲内容与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概括出公孙、程婴“忍辱负重、忠勇仁义”的人物形象。

结 语

综上所述,戏曲艺术需要被关注,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戏曲艺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戏曲的热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猜你喜欢

戏曲文本探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设问引导探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