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三学合一”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0-11-25陈建梅

名师在线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陈建梅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吴屯中学,福建武夷山 354300)

引 言

“三学合一”教学模式指的是高度尊重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自学、合学、助学三个环节出发,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改善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使学生地理学习的“阅读力”“表达力”和“思考力”得到协同发展。初中地理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厘清自学、合学和助学的一般流程,将“三学合一”教学模式有序渗透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效果,推动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自学:提升学生“阅读力”

教师设置地理自学活动时,要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反思课堂学习行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力”。

(一)创境激趣,主动参与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把这些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那么很多学生会在教材阅读和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进而对地理学习产生厌学心理。教师以创设情境的形式设计自主学习活动,把理论知识教学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内容中,能够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激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兼顾教学情境的趣味性和生成性,充分考虑情境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中蕴含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辅助学生完成地理知识建构[1]。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情境创设,牢牢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经纬线和经纬度时,教师用绳子代表经纬线,将班级内的座次安排模拟成地球的经纬网,使每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经纬度。教师以游戏情境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北半球、南半球、北纬60 度、南纬60 度的学生站起来时,学生都能准确做出反应;提问到东半球、西半球时,学生会自然地认为东、西半球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做出错误反应。教师告知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学生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会主动阅读教材内容,自觉投入自主学习。

(二)自主反思,改善方式

虽然初中阶段地理学习涉及的知识难度有限,大多是一些基础性的地理概念知识,但整个知识体系中涵盖了各方面的地理知识。面对不同的地理知识类型,学生应选择不同的自学方法。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用整体性的眼光看待课堂学习内容,启发学生自主反思,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在自主学习活动开始前,整合课堂教学素材,用符合初中生认知习惯的方式呈现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顺应教师设计思路,从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划图”这一章节时,学生需要一一对应我国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轮廓、行政中心等知识。教学内容偏重记忆,学生自主学习的专注力难以长久维持。为此,教师在讲到轮廓有着明显特征的省份时,可以渗透一些趣味性的联想内容。比如,学习陕西省时,学生对陕西省了解最多的就是兵马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陕西省的轮廓看作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再启发学生思考其他省份的轮廓与什么事物相像。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再次激活,提出了山东省的轮廓像老鹰、黑龙江省的轮廓像天鹅、山西省的轮廓像平行四边形等多种答案,从而牢牢记住了这些省份的名称和轮廓。

二、合学:锻炼学生“表达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传递知识与经验,有时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教学效果更好。教师精选合作学习课题,创新合作学习形式,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表达力”。

(一)精选课题,促进生成

教师精选合作学习的探究课题,使其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使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协同配合下完成知识迁移,实现对地理知识的自然生成和准确建构。教师应对接学生的地理认知基础,把握好合作课题的学习难度,在提供必要的认知学习素材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借助网络渠道,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素材,为学生形成个性化地理认知搭建脚手架。

例如,在“降雨天气”相关知识教学中,降雨天气包括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等诸多类型,很多小组初次合作学习的成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对冷暖气团交汇产生的短时强对流天气存在很多困惑。于是,教师针对学生思维存疑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降雨天气的微课资源,用生动、直观的动态视频,揭示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第二次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教师巧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将教材中的静态文本转化成动态演示,提高了学生知识建构的准确性。

(二)创新形式,适时留白

教师创新地理课堂的合作学习形式,减少合作学习的思维干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留白,给学生留出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化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初中生的竞争意识较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结合竞赛元素,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使各小组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合作项目的分析和解决中。对于一些教学维度较为宽泛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式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理解其中的地理知识,进而准确、全面地建构课时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关注学生地理能力的有效培养,融入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能力等综合的合作学习项目,锻炼学生的多种地理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时,教师课前准备了空白的中国地图,把我国山脉的名称写在裁剪好的便签纸上,发放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协作配合,完成中国地图的地形贴图,并规定哪个小组制作出正确的地形贴图用时最少,哪个小组就是本节课的冠军小组。在竞赛机制驱动下,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合作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示意图,准确在空白地图上找到裁剪好的山脉所在位置。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清晰地认识中国的地形特点,还锻炼了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助学:发展学生“思考力”

教师在“三学合一”教学模式中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评价指导、精练巩固等方式,助力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地理能力的培养,充分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一)评价指导,夯实基础

教师应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活动学习成果,给予客观、真实的课堂评价,为学生查漏补缺,夯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加深学生的课堂学习印象[2]。在展示评学环节中,教师一般采取两种助学方式:一种是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根据学生问题回答的反馈情况,把握学生的地理认知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课堂指导;另一种是让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提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一次讲解地理相关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拓展性知识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我国独立建设的北斗定位系统。讲解结束后,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普遍都能准确回答,对其中的技术原理、地理意义的掌握也比较透彻。也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有了GPS,我国还要建设北斗定位系统?该问题体现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思考。教师表扬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并联系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耐心地为学生解答了这一问题,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视野,将学生的地理认知思维引向了更深层次。

(二)精练巩固,升华认知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知识点烦琐而分散,其中的方法意识和知识能力仅靠课堂教学的语言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教师着重讲解、反复强调。教师应立足课时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动态学习的实际学情,留出必要的巩固练习时间,投放精心挑选的巩固题目,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升华学生的地理认知。精练巩固是为了助力学生课堂学习设置。教师选择的题目内容要“贵精不贵多”,要筛选与课时教学内容紧密契合又具备典型性的地理题目,以此减轻学生的训练负担,确保精练巩固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气候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在课堂回顾总结环节,展示材料内容:“英格兰的利物浦与黑龙江的漠河所处纬度相近,但两地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30℃。”教师组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两地气候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两种气候分别有什么特征?(3)简单说明两地气候的成因。这样的问题设计与课时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很好地巩固学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层次化的问题呈现方式,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与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从而提高问题训练的针对性。

结 语

相较于初中地理的传统教学模式,“三学合一”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更强,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解读“三学合一”教学模式的理念内涵,加快课堂教学角色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初中生地理课堂的动态学习特点,从不同维度把握地理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地理学习需求,推动学生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的协同进步,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