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探析
2020-11-25罗玉良史小溧
罗玉良,史小溧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16年12月,党中央对高校思政工作决策部署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定位和发展道路。为怎样办好大学、如何发挥大学的育人功能;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学校思政工作,推进教育改革以及办好老百姓满意的教育等诸多方面指明了方向。本文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例,结合汽车与交通安全课程内容和特点,以及自己在课程思政改革试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一、把握原则吃透内涵
课程思政内涵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效应,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教育中“育德”为先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嵌入课程思政,需要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三全育人”要求作为课程思政的总原则。在专业课教学时应把“新时代安全观、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公民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等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而不是把课程思政简单理解为专业课老师讲政治课,更不能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突然给学生讲大道理或形势政策等内容,这样做不但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可能会引起教学效果的负面效应[1]。
二、定位课程思政目标
根据汽车交通安全与管理这门专业课的内容、特点和学习进度,重点把安全观、国家观、民族观融入到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自学、自省、自控的能力,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品德为目标,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三、设计“主轴”和“主线”驱动课程思政
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轴,把“育德”和“育才”作为主线。挖掘汽车交通安全与管理这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社会公共安全、新时代公民道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行为意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榜样力量、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科学认识论、辩证唯物论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将违反公民道德行为和国家法律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作为“轮”驱动课程思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转变观念规范言行
(一)强化自己的课程思政意识
1.重视自身的言行规范
本校于2019年后半年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和内容的教师,承担着“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双重职责。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从“三全育人”效能,老师的行为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谈吐气质,能否表现出果行育德、风雅蕴藉,是衡量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标准之一,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信赖。因此,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安全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或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并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育人效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2]。
2.转变育人“单渠”观念
首先,从教学视角,必须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的事的“单渠”观念,避免形成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内容“两张皮”的育人做法;其次,认真挖掘汽车交通安全与管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政教学引领、以理想信念和正确认识观为思政教学核心、以育德育能为思政教学根本,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帮助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转变知识和技能应知教学模式,主动地把课程思政作为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而不是把“课程思政”单一化为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生硬灌输;四是坚守师德师风底线,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观,将课程思政新的教育理念,自觉转化为自己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交流常态化的教学活动。
(二)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要在专业课中实施好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积极主动地去挖掘专业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在平时的备课和学习中是否注重思政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教师应通过专业课程思政的试点,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轴,以“育德”和“育才”作为主线,将“社会公共安全、新时代公民道德、行为意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榜样力量、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章节和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历史人物、热议话题、典型案例等蕴含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有效利用“网络育人”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深切领会到课程内容背后的德育内涵,达到思想政治与知识技能同步同行教学效果[3]。
五、结合课程内容优化课堂设计
“课程思政”是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系统教育,教师首先应从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入手,在遵循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方法不走样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道路交通安全要全民参与这一特点,提炼其蕴含的思政基因或元素,将其转化为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对学生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道德行为标准等思想政治的指引。其次,依托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的引领示范,借鉴“思想政治课”在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中的主课堂显性功能,把专业“课程思政”隐性思政教育作为实施的方法引领。
六、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课程进度和课堂内容,在上课前,教师可通过官网头条、新闻报道、网络媒体等渠道,搜集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找到与专业课程契合的公共安全、社会道德、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动态、违法行为等方面的典型事例。让课程思政变成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利用视频案例或网络讨论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通过网络发起话题讨论。学生通过踊跃发言,充分交流,观点碰撞,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最后教师主导话题结论方向,很多的错误思想倾向被自觉修正。以此实现对学生遵守公共安全、公民道德、诚信爱国等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规范了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培养了学生养成文明网络的生活方式[4]。
七、完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估
(一)建立正确评价导向
要长期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必须建立和完善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课程设计、授课计划、教学过程三方面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使“育德”和“育才”元素作为教师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从而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本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将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自觉转化为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行动,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行养成,成为学生自觉学习和老师教学的内容。
(二)合理运用评价结果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关键,学校必须重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与培训,在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从而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把教师的政治站位和师德师风评价放在首位,在教师职称评聘、资格晋升认定、评优选先等工作中,合理地运用课程思政的评价结果。学校在强化教学管理的同时,发挥“德育”引领和指挥的保障功能,积极为教师营造风清气正、管理到位的育人环境。让师资队伍朝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目标努力[5]。
八、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贯彻落实好高校、科研、文化、网络、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三全”育人目标,应该使专业课程思政成为教学常态化。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应该自觉树立“课程思政”意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注重长期性和实效性;同时,也需要从教育教学改革设计,完善课程体系;从教学管理服务,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整合各方资源等方面认真思考,才能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