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推广的逻辑与实践研究

2020-11-25沈艳东赵晟琪王秀繁

大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融合

沈艳东,赵晟琪,王秀繁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课程思政强调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和条件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服务,寻找资源。这不仅体现出了当代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从根本上体现出了现代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多元化要求。

一、课程思政的推广逻辑

课程思政概念之所以应当被重视和推广应用,与这一概念产生的逻辑和概念的内涵有密切地关系,首先针对这方面逻辑进行分析和了解,是进一步开展好高校思政课程实践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内涵

从宏观角度上来讲,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理论源头和思想依托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点要求和必要条件。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可知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强调通过教育工作的开展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其全面发展[1]。可见,思政教育本身就是可以与各个学科专业教学相融合的一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作为大学生个体来讲,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不仅仅包括了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更包括了其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认知水平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思想层面的提升和优化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和程度也会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因此,结合具体课程的教学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本身就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内涵相一致,这是后续课程思政发展并应用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前提。

(二)符合教育理念创新的要求

从现代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和社会层面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上来看,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关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定义,一方面是指专业人才要在理论知识水平和个人实践能力两方面都达到较高且具有统一性的水平层次,这是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一项基本但重点的要求。另一方面,复合型人才还强调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思想认知水平和个人道德标准要求,这也与立德树人的现代宏观教学目标就有一致性[2]。可见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无论是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还是经历了教学要求的发展和创新,都在整体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具体教育教学组织实施思路和方法,新时期提出的协同育人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都是支持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实现融合的有效资源。从立德树人的宏观要求上分析,思政教育可以说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从专业教育开展的角度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情况下的组织形式和引导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专业课程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思政课程实现融合后,意味着此部分课程教学的可用资源得到了有效扩充,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思路也更为丰富,实践教学的资源条件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思政教育的实践素材进行应用[3]。

(三)符合思政教育内容多元化的要求

关于这方面要求的符合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群体在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和获取内容的丰富性上本身就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作为与之匹配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其组织实施形式和方法也应同步追求多元化和丰富性,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和进步的一种体现,也能够确保现代的思政教育保持灵活有效的状态,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切入点内容和要求酌情与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实现融合,体现出思政教育的先进性和重要性。

二、课程思政实践的现实条件需求

(一)环境条件

课程思政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出拓展性要求,鼓励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丰富的资源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课程思政的产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具体对条件要求进行细分,又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即教学开展的客观环境条件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层次。尤其是基于思政教育与各个学科融合开展的要求,具体的思政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必然需要进行变更和调整,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支持也同时会具备一定的丰富性和复杂性[4]。比较典型的可用资源现阶段包括了网络信息技术与相关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等。这些资源条件既是课程思政落实的基础,也是丰富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和内容的方式。关于精神层面的环境营造主要是指从文化自信的建立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角度出发实现精神环境的营造,将现代思政教育通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与其他多元先进文化的对比分析使其内容得到丰富,从而适应多元的专业教育需求。

(二)教师团队条件

当思政教育模式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元化后,对于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技术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教师团队的培养方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未来高校专业教师团队人才培养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即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对于教师团队的道德建设也提出要引起充分地重视,另外在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思政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的融合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和尝试,大部分教师对于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以及操作实施方法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这也需要高校方面结合课程思政背景的具体要求面向教师团队进行教育培训,力求提升其个人的素质水平。最后,除了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培养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5]。针对思政教教育的辅导员岗位设置也是非常必要的,辅导员作为能够全面参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各个层面的角色,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更具备深入多个方面向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便利条件。学校方面可通过专业培训教育提高辅导员团队的素质水平,为全面支持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支持。

三、课程思政推广应用的实践路径

(一)转变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课程思政要求的落实,首先需要从教师的层面入手实现其思想观念的转变。即在人才培养的工作中,经济实践现阶段提出的“三全育人”“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模式,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积极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步推进。在开展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时,同样要积极的将专业实践课程中的素材和资源作为思政教育的实践资源进行互通应用,实现高校思政工作开展丰富性和有效性的同步提升。另外,应当对隐性的思政教育素材,例如社会实践资源、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充分重视和应用,找准其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有效切入点,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二)积极开展课程结构的融合创新

从实际的课程教学开展角度上来说,基于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必要途径。而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则是支持课程体系结构融合和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具体实践中,要求高校方面要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找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相关性。从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教材编写内容的创新以及课程教学手段的更新三方面入手为两者的融合提供条件。一方面,从课程内容和资源的角度上来讲,例如社会科学专业中的伦理道德理论、辩证思维方式,都可以作为与思政教育融合开展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可通过教学形式的转变实现两者的融合。可用的教学模式包括项目教学法、微课教学资源等。另一方面,在教材内容的建设中,不仅要加入课程思政的专业理论内容,也要重视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匹配开设一些健康教育以及价值观引导教育的生本课程。

(三)重视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

教学评价工作是指导未来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的方法,帮助教育工作者明确教育中重点和方向的重要环节。作为高校教师来讲,虽然现代高校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仍然应当依托学校和教师两方面的力量。在教学评价标准项目的制定上,不仅要包括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教学的理论成绩,更要从实践教学开展以及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力度、态度等多方面入手进行观察分析,为教学评价工作提供支撑。除此之外,学生主观上的评价结果以及与其他学生联合互评的结果也可作为评价工作价值的参考内容,只有实现全面完整的评价,才能得到更加真实可靠的评价结果。

四、结语

综合分析可知,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典型趋势,也是现代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重点要求,其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适宜的实践条件,高校教师和学校方面应当积极实践课程思政要求,从多方面引入教学资源条件,促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全面推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融合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