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型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研究探析
2020-11-25庄文芹
庄文芹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省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在2010年7月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第十九条明确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传统的高校教学内容多偏重于理论知识,毕业生往往在进入职场之后才发现学校所学与企业应用的内容并不相同。因此,高校纷纷与企业合作建设应用型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赴职场实习,希望学生在短期的实习期间完成后,更能了解企业需求和运作机制,并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地适应职场环境,对解决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不一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1-2]。
校外实习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利用职场实习作为培养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良好有效的实习基地建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职业生涯[3-4]。
一、实训基地的内涵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定义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由学校推广到实际的职场,充分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5]。校外实习是以技术及职业教育为导向,有明确的教育训练计划和合作方案,不仅要求企业的实习岗位必须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而且应有企业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负责整体教育、训练计划、执行、督导及有关学习考核[6-7]。实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使理论与实践能相互结合以加强未来就业的能力。各高校基本上对实习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规定,例如工作时长、工作内容是否与所学相关、实习学分等。
(二)实习模式
三明治教学:最早是在英国提出来的,为“实践+学习+再实践或学习+实践+再学习”,即是轮调式实习。
阶梯式实习:前几年在校内学习,最后一年在校外实习。
传统式实习: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去实习,一般传统式教学多采用寒暑假让学生去企业实习。
(三)角色分工
实习中主要有三个重要角色:高校、企业和政府。对高校来说,实习基地是校内课堂的延伸,是培养人才的方式之一,为让校内课堂和企业接轨,校企双方需要签订协议,以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得到最大收益。
高校以实习基地为桥梁,把专业资源带入企业。为了保障学生的权益,有必要在学校针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安全与企业签定书面协议,作为全校统一性的实习规范。
企业应该深入思考实习生对校企的意义,实习生可为企业提供人力需求,高校指导老师能够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应支持实习基地的建设,应该花心思去规划实习与指导实习。
为了提高学用合一成效,各大院校近年积极推进产学合作,企业可找到优秀员工,有助于自身企业革新与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高校更可以因此协助学生发展就业能力与就业机会。但因为一般高校实习基地的推进近几年才开始,存在校企不清楚实习基地的效益,政府应带头充当产学结合的助推器,发展高校与企业的实习基地,鼓励企业为高校学生敞开大门。
二、实习基地建设原则
(一)资源共享原则
通过新型实习基地,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提供人才、科研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为其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同时高水平教师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岗位培训,甚至与企业联合申报纵向课题,为企业解决困难,创造效益。企业为实习基地可提供经场地、资金、设备、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等帮助。另外,实习基地也可以聘请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作为相关专业的特聘或客座教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8-9]。
(二)合作育人原则
实习基地应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学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等制定的过程中,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进来,协助学校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环节应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提高专业教学和就业需求的契合度[10]。
(三)共赢发展原则
学校本着“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科研人才、高水平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信息咨询等资源,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基地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改革等方面与企业的合作,实习基地为企业创立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提高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扩大企业知名度,以为企业培养潜在的人才团队为目标。企业为高校实习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为学生就业铺路。通过校企资源共享,能够促进实习基地共同发展[11]。
(四)持续发展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不停调整,为了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双方需要建立持续发展的互动合作模式。对于一些规模大、知名度高、实践条件好、发展稳定并有意向合作的企业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基地合作模式随企业的动态发展而变化,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出现,切实做到合作育人。
三、实习基地运行机制
(一)建立实习管理制度
根据校企双方单位的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实习基地需签订合作协议,构建清晰的组织框架,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实习内容、时间限制等,建立有保障的管理制度,以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相关专业负责人和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工协作,实行岗位责任制,将学生实习工作层层落实。
(二)完善评价机制
实习成效的评价在实习过程非常重要,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实习基地的结构和内容。一是采用校内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直接反映基地的效果;二是学生反评价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实习岗位的契合度、实习过程中的生活问题,以促进基地积极向上地发展。评价体系要保证全面、公平、合理、可行和可量化,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给予相应的奖惩。
学生在实习期间,学校会指派校内实习指导老师负责相关工作,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依据除了学生在实习期内的日记和实习报告外,还应到实习基地探访,按照教学培养计划定期和不定期到实习单位探访和抽查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态度,以此进行额外评价。
实习单位是学生实习的直接接触者,考核工作由实习单位指导老师、部门经理、合作伙伴进行,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分配任务完成情况;实习内容熟练程度;解决技术难题方面的能力;平时考勤、纪律、工作积极性、团队协同工作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直接反映实习期内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质量高低,是衡量实习基地的标准,所以他们的满意度对实习基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保障学生权益
为保障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除了学生本身固有的保险外,校企应协商在实习期间为学生增加相应的保险。
目前校外实习极少有劳动酬金,那些并非自愿实习的学生可能失去实习兴趣,从而不能达到实习目的,校企可以为实习期间的学生提供适当的生活津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习单位不能把实习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应在实习期间无限制地让学生加班加点完成公司的项目,合理规划每日实习内容和时间,严格履行双方签订的协议。
四、总结
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通过实习平台,学校不断向企业输送人才,企业培养具有专业性的学生,校企资源共享、合作育人,从而达到共赢发展。对实习学生来说,通过职场体验,能够掌握在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联,也因此能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体会到学业上的成功并非就业成功的唯一条件;建立对职场文化的认知,了解就业趋势;自我评价与发展有利于工作的个人特质,发展具体的沟通与动手能力,建立职业生涯计划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