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浅析

2020-11-25邓进娥南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35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机关监督

邓进娥 南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是极为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已逐渐变为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共同促进的协作关系。

一、在审计监督中,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

审计工作虽然有时会受到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审计的主要作用却是由其职能所决定的。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中的作用既有相同点,又有所区别。它们的共同点是既有预防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开展审计项目揭露各种违法违规、效益低下、损失浪费等问题来有效的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监督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也可以找出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环境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审计意见及整改建议,从而使被审计单位通过整改的方式,不断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改善经营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国家审计由于其独特的法律地位和职责,其所发挥的作用与内部审计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的依据。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审计监督,揭露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所掌握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政策及实际,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意见和管理建议,以此为国家制定或修改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二是为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和支持。国家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发现的问题及所掌握的信息,促进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国家审计机关也可以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起到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比如,通过查处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的行为,并以督促整改的方式来对个体的或是微观的经济组织的活动进行调控。

三是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运行效果进行追踪及反馈。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将事前监督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从转变微观经济入手,对国家调控政策的运行效果进行追踪,促进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实现宏观经济的增长;国家审计机关还可以对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将分析的成果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并对此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此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运行。

可以说,国家审计机关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国家财经秩序、及时预警风险隐患、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及宏观调控有效运行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国家审计相对比,内部审计机构在防范风险、规范财务管理、完善内控制度、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有助于促进单位的合法经营。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责时,通过开展审计项目,发现并揭露本单位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单位规范经营管理方式、建立良好的经营秩序,促进本单位合法经营。

二是有助于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本单位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对披露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促进单位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起到提质增效、降低成本的作用,减少因失误带来的损失,促进本单位实现目标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虽然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在监督中所处的位置、检查范围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但在提高经济效益、规范权力的运行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优势互补,加快实现审计目标

虽然实现审计全覆盖可以使所有被监督的对象在一定时间内都能接受审计监督,但是,由于监督面广、工作量大,而审计力量的明显不足,直接导致审计监督覆盖面不足。笔者认为,以审计人员的全面整合、审计项目的全面融合、审计力量的全面聚合等“三合”方式进行审计监督,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的可行方案。

(一)全面统筹审计力量,使审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监督管控系统中的一部分,在服务国家治理中有独立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优势,以保证反馈监督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内部审计相对于国家审计而言,是被审计单位审计监督的第一道防线,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最为熟悉,具有全面性、专业性、连续性等优势。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各有优势,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融合二者的力量和成果,更有利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优势互补、提高审计监督的综合效能。

1.建立审计人员数据库,增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为统筹审计力量、整合人才队伍打好坚实基础。内部审计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审计的有力补充,规范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强微观经济管理,更有利于国家审计监督综合效能的提高及监督合力的增强。国家审计机关可以按管辖区域,建立本地区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区域内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增强对本地区审计队伍的了解,为统筹调配审计力量打好坚实基础,同时建立加强内部审计业务能力培训和提升的常态机制,通过现场调研、业务培训、交流研讨、以一起做审计项目代替业务培训等方式构建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充分运用5G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手段加大学习教育和专业培训力度,并扩大审计培训覆盖面,同时采用传帮带、交任务等方式强化审计实践锻炼,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审计后备力量打好坚实基础。

2.出台审计工作指导意见,使内部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有力补充。为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管理,使内部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有力补充,地方审计机关可结合《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时出台地方审计机关关于规范内部审计建设的意见及规定,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步骤及标准,有效推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充分使用内部审计成果。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内部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有力补充,提高审计监督整体效能。当前,一些规模较大的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级多、管理链条长,国家审计机关在开展项目审计时,如果仅将监督重点放在单位本级和部分二级单位,既不能将审计监督触及基础单位、扫除审计监督盲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但如果直接将监督延伸至三级及以下单位,在审计力量配备上又达不到需求,而且又有可能与内部审计计划重合,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重复监督。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可以结合实际,在开展部分审计项目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被审单位本级、分支机构或重要二级单位,不再将三级以下单位纳入国家审计重点,对于三级以下单位,则可以考虑发挥内部审计在二级以下单位中的基础性监督作用,直接将其力量和成果融入到审计工作机制中,以缓解监督周期长、信息不对称、时效性不强等难题,不断扩大审计监督的覆盖面,降低国家审计风险,既避免出现交叉审计和重复审计又避免出现监督盲区和死角,努力做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实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优势互补,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二)融合审计计划及实施的过程,实现两种审计的协同发展

1.审计计划的融合。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对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备案制度,将内部审计的审计计划、审计总结、审计报告及整改情况进行备案管理,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前,分析内部审计备案资料,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结合审计全覆盖的总体规划,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滚动安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也可以结合实际,采取与内部审计内外联动的方式完成审计项目,实现统一进点、统一方案,成果汇总。这种融合审计计划的方式,既达到一审审到底的目的,又避免了重复审计。

2.审计实施的融合。结合审计项目实际,以抽调人员、联合审计、交叉审计等方式有效实现审计实施过程中资源的融合。以抽调人员的方式,使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到国家审计项目中,既可以缓解国家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可以使国家审计机关通过以审代训、现场指导的方式规范内审人员的工作,实现共赢;以联合审计的方式实施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可以按项目侧重点进行分工,由国家审计机关侧重对各经费的使用、国有资产的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则重点关注体制机制的缺陷及管理的漏洞等问题;国家审计机关可组织不同的内部审计机构就本地区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事项开展交叉审计,由国家审计机关统筹管理并进行业务指导,对交叉审计发现问题撰写审计专报,既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又实现审计方式新突破。

三、结语

新时代审计工作应当顺应时代需要及党和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思维、夯实制度基石、提升审计技能、激发审计动力,从上至下、由内到外加强沟通联系,进行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凸显审计工作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机关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打开机关锁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