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
2020-11-25胡向向
⦿胡向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小学教育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基于小学数学形象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对于其中的细节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一、丰富数学表象
(一)提升演示的直观性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图片和模具的方式,将原本看似极为抽象的知识内容,以十分直观地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促使其脑海之中能够形成一幅完整的映像图,进而提升知识的理解效果。
例如,在进行“圆”的相关知识讲解时,为了让学生们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便可以应用模具。首先用硬纸板剪出两个圆形,二者大小完全相同。同时再以圆心为基础,剪两个相同大小的扇形。所有图案全部都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自主观察。很快学生便发现,两个圆的面积完全一样。之后,教师再将其中一个圆中剪出的扇形拿出来,重新拼接为一个长方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很快便会发现,当前拼出的长方形,整体面积和之前的圆形完全一样。不仅如此,长方形的长还和当前圆形周长的一半完全相等,而长方形的宽又和圆形的半径相等。由于学生们之前已经学过了长方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很快便推导出圆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对知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有所加深,同时还能明白长方形和圆形之间存在的联系。
(二)鼓励学生积极动手 在早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许多教师仅仅将注意力放在知识讲解方面,而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不仅如此,多数学生自身也并未形成自主动手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其思维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便需要提高对于动手实践的重视程度,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鼓励其自主操作,解决眼前存在的问题,进而使其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提前让学生们准备一块橡皮和小刀。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使用小刀对橡皮进行切割,并对其进行触摸。通过感知,学生们很快发现,橡皮泥切后的这个面十分平整。之后再让其在另一面切割,以此使得切出来的线可以和之前的线完全交互在一起,并重新触摸。通过这次操作,学生们立刻明白,虽然看似是两条线,但其实是同一条线。再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将切出来的面朝下,再一次予以切割,并切除两个“面”,重新触摸感知。通过这一次操作,促使其明白三条棱全部都在同一个点上相交。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学生们很快就能重新得到一个完整的长方体,而且还能明确其中具体面和棱的数量,进而使其知识学习的效果得到增强。
二、引导数学联想
(一)加强形象训练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数字和形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面对相关知识点时,很难做到充分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便可以尝试将数形结合的思维贯彻进来,促使学生懂得如何对二者进行有效转化,直观地进行数量探究,以此懂得问题处理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尝试对二维空间形象进行应用,以此起到引导的效果,促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字和形体之间存在的变化。诸如,有一道题目是:“如果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3倍或者4倍,则该图形的整体面积会扩大多少?”在实际讲解的时候,如果教师单纯只是向学生讲解计算方法,只会让学生们的理解难度不断增加。针对这一情况,基于数形结合的思想理念,教师便可以直接为学生们展现一张完整的正方形图片,并对其边长进行扩大,促使学生们进行观察,以此了解图形发生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很快便掌握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即便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同样懂得如何有效进行处理,进而使得自身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二)发展形象记忆 对于数学的形象思维来说,在实际发展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特点。因此在实际授课的时候,教师除了需要进行知识讲解之外,还要向学生们分析知识的相关背景。促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促使自身形象记忆得到提升。不仅如此,早期学习的知识还能和新知识共同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完成“多边形”知识讲解之后,教师便可以尝试为学生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相关知识全部列出来。以此让学生们对比,各类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式,其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区别存在。通过这一形式,学生们的大脑之中便会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将所有四边形的知识纳入进来,以此形成完善的网络,对于所有知识内容都会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由于许多教师的个人想法存在问题,导致教学质量未能达标,不仅知识掌握效果很难令人满意,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带来了限制。为此,教师便需要基于形象思维本身,对其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培养,从而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中除了能够完成知识学习之外,对于知识点和图形之间的联系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使得自身综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个人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