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兖州煤业建立专业化安撤队伍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25刘南方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综机安撤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35期
关键词:兖州煤业专业化矿井

刘南方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综机安撤中心

近些年,随着煤炭市场的低位徘徊,兖州煤业为度危求进,在此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举措,可以说成效是非常显著,这些工作措施不仅使公司保持住盈利的势头,更是为公司的逆势发展,实现二次创业注入了一针“兴奋剂”,激发了企业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

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安装与撤除工程对于煤矿来说至关重要,维系着矿井的正常生产接续。在2014年之前,兖州煤业本部各矿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安撤队伍,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使得安撤工作具有作业时间不规律、专业性强、危险度高等特点,因此,导致两种情形经常性地在矿井发生:一是,个别矿井在生产接续紧张,安撤任务重的时候,矿井为能够保障好接续,按时完成安撤工程,不得不将工程承包给外部企业;另外一种情况是,矿井在没有安撤工程的时候,会安排闲置的安撤队去辅助井下其他工区干一些零星工程。因此,就本部矿井整体来说,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值得一提的是,兖州煤业的外部开发矿井由于没有自己的安撤队,安撤工程全面实行外部承包,仅2013年公司支付的外包安撤费用就达到2500万元之多。彼时,煤炭市场形势异常严峻,煤炭行业已经进入了寒冬期,如何通过自身内部改革,降本增效,成为每一个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兖州煤业建立专业化安撤队伍的实践

2013年底,煤业公司董事长李希勇提出“要建立专业化的队伍,打破以行政单位划分的业务分工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和组织变革,构建专业化、市场化、协同化、集约化、效益化的管理模式,将工作面安撤、立井设备大修等特殊工作转变为日常业务,实施内外市场一体化服务,实现效率高、安全好、成本低的目标。”

2014年初,兖州煤业将隶属于各个矿井七支安撤队伍,共计970人,整体划入综机管理中心,组建了专业化的安撤队伍。为实现专业化管理的优势,打造安全高效的队伍,综机管理中心制定了“三步走”短期战略规划:鉴于各支队伍分别来自不同的矿井,管理方式、施工工艺、人员技术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步,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捋顺工作流程,完成本部矿井的安撤施工,保障矿井正产生产接续;第二步,通过整合工序、优化工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引进新工具、新装备等基础工作,实现安撤队能够在不同矿井穿插施工,逐步适应各种复杂的作业条件;第三步,待各方面条件成熟时,积极拓展外部的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极。

2014年2月份,由于兖州煤业兴隆庄煤矿安撤工程任务紧张,驻该矿的工程二队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而此时的安撤工程一队正处于赋闲状态,综机管理中心果断派出安撤工程一队进驻兴隆庄煤矿参与施工,110名职工分成两班,通过20天的时间,将68套液压支架、采煤机和电站、4000米电缆等全部设施全部撤除,这也是专业安撤队伍成立后的第一次跨矿作业,安撤队伍在不同的矿井穿插作业形成常态。2014年全年,安撤队970名员工完成了原来需要1300人的工作量,共计54项工作面的安撤任务和8项延续工程,直接节省外包费用2600万元。

2015年从生产矿井招募79人,组建了安撤工程八队和陕蒙分公司。2014—2016年,安撤队伍共完成安撤施工136项,服务范围由本部七矿扩大至菏泽赵楼煤矿、山西天池煤矿、榆林金鸡滩煤矿、鄂尔多斯转龙湾煤矿、石拉乌素煤矿、安源煤矿、文玉煤矿等14个矿井,每年节约外包劳务费8000余万元。2016年通过参与完成金鸡滩煤矿工作面的安装工程,完成兖州煤业外首个安装工程,迈出了“走出去打品牌、创效益”战略构想的重要一步。

2017—2019年,服务范围又扩展至新疆、甘肃等地,2018年,借鉴安撤队伍模式,又相继成立立井、洗选两个专业化维修队伍,经过培训、学习和实践,队伍独立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二、对建立专业化安撤队伍的几点思考

专业化安撤队伍的建立和运营,不仅保障了本部矿井的正常生产,提升煤业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还节约了巨额的劳务支出,对于兖州煤业来说是一项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尽管如此,在改革改制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积极探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拓思路,多策并举,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深化和提高。

(一)继续完善创新安撤队运营管理模式

安撤队伍归属矿井管理时的运营模式是参照矿井区队管理,由矿方根据实际生产接续情况进行调派施工,区队整体工资收入按照每月的工程量由矿方确定工资总额,员工的收入由区队自主进行分配,薪酬分配不够科学透明,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能够体现出“多劳多得”的理念,类似于吃“大锅饭”,不利于激发员工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目前,所有安撤队集中在管理,统一调配,就应该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体现出现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推行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和项目经理工程承包制,按照组织构建上“先体制到位、后机制配套、再管理提升”,操作上“先试点总结、后全面推开、再专项督导”的总体设想,经过不同阶段的由表及里、由点到面、逐步深化,赋予安撤队伍一定的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权利,实现生产要素向上集中,权责利下沉到基层,彻底激励区队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内部市场化为抓手,在各安撤队的运行机制上植入经营理念,对安撤施工队实行工、料、机、现场经费、办公经费等费用计入各安撤队成本中心加以考核。通过将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施工项目承包制和职工劳动薪酬内部市场化相结合,让安撤队的运作市场化,真正实现灵活高效的施工管理模式,为安撤队走出去承揽工程,取得安撤市场新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促进专业化队伍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二)不断加强对施工的安全管控力度

由于安撤作业的特殊性,危险系数较高,安全管控对于安撤队来说是永远不变的主题,一旦出现井下伤亡事故,会抹杀所有的工作成绩,对效益也会产生巨大影响。这就需要综机管理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包保制度,落实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监管责任,增强措施执行力,坚持关口前移、超前预防,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努力打造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一是强化安全思想教育。严抓安全关口前移、责任前置和动态预控,广泛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形势任务、事故案例警示、安全诚信“四项教育”,以制度为保障、以教育为导向、以考核为根本,持续优化安全管控模式,加快队伍建设向岗位一专多能、队伍专业化、作业精细化、管理自主化、安全本质化迈进。深挖基层自主管理先进典型经验,建成有影响力的安全自主管理示范班组,提升本部与驻外干部职工的安全现场管控水平。二是完善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属地一体化、专业一体化”原则,明确管理主体、生产主体安全责任,贯彻实施区域化自主管理模式。强化联动管理,按照“分片包保、责任联带、问责追究”的管理要求,抓好分包范围内安全生产,优化安全管理程序,健全配套制度,严格实行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考核。三是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细化安撤队伍自身素质,培养锻造业务精、技术强的劳务输出队伍,为矿业工程公司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三)以科技创新推动安撤装备不断升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些年,煤矿装备的不断升级,综机装备重型化发展迅速,而安撤装备和工艺无明显提升,山东本部矿区受现场条件限制,大型的安撤设备器具应用受限,国内外目前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投入的安撤装备主要以大型工器具为主,对提升安撤效率作用有限。怎样能够适应这种改变?笔者认为:以陕蒙基地安撤装备提升为重点,兼顾本部矿区安撤装备升级换代,坚持主要安撤装备立足于自有,采取自主研发与优选专业安撤设备相结合的办法,在陕蒙基地引进液压支架搬运车、胶轮车,研制垛式支架等国内先进的成套安撤装备和工艺,三年内建立起装备水平国内领先的2支以上安撤队伍,保障陕蒙基地矿区安撤施工,并辐射周边矿区。在本部矿区,结合各矿现场条件,采取自主研制和协同设计等方式,重点抓好新科技项目的攻关,不断研发适用性安撤设备设施并加以推广。通过施工装备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大力投入,实现生产资源快速进场,快速形成生产能力,提升专业化施工水平,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四)切实做好人才保障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安撤队伍职工素质偏低,“老化”现象严重,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乏。专业化的安撤队是一个新的组织,怎样做到人尽其用,提升人员素质,也是值得思考的。为此,应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建立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梯队;逐步建立形成人才发现、鉴别、评价、选拔与使用等一整套管理制度,运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全面综合评价,建立“纵横结合,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机制,纵向交流与横向交流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别,多形式的培训框架,包含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业培训和管理实践培训等培训模式,从促进人才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角度出发,分层递进的安排培训内容,使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队伍中得到锻炼,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建立可持续的人才补给机制,引进人才,合理构架,从人才的实用性、工作实际性、用人成本性考虑,按照工作性质以及分工的不同,选择多层面结构的人才,改善安撤队伍人员结构。

猜你喜欢

兖州煤业专业化矿井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探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矿井提升自动化改造
临时主要通风机在基建矿井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