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联盟的海南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2020-11-25李贺
李 贺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社会各界都把创新创业作为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 当前,海南省正值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国际化旅游人才、旅游新业态人才及旅游创新创业人才。 目前,海南旅游专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用人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严重的旅游人才供需脱节的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校企之间合作不够深入。 因此,必须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在企业联盟的基础上,加快改革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 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为了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对人才的需求,以高校为平台,加强校企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从而建立起学校、学生、旅游企业、旅游业多方共赢的局面。
首先,通过校企联盟,学校可以进一步了解旅游行业企业发展动态,明确旅游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 同时,通过旅游企业对人才使用的反馈,了解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和制定旅游市场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
其次,通过校企联盟,可以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帮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且可以加快产品升级。 同时,旅游企业的员工可以直接延伸到学校培养,加强与学校深度协作,共同培养满足旅游企业需求的员工,既可以让员工很快适应岗位,又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提升在整个社会、旅游行业及旅游院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再次,通过校企联盟,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更加适应实际岗位需要和工作要求,更加适应工作环境和融入企业文化,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使毕业生真正能适应旅游企业的需求。 同时,通过旅游实践基地,可以提前帮助学生认识旅游行业,熟悉工作流程,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感。
最后,通过校企联盟,有利于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海南旅游专业为旅游产业培养匹配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海南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的人才支撑,必将推动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同时,通过校企联盟平台,可以带动海南高校旅游专业的发展,使之旅游专业为社会发展服务,从而实现旅游教育和区域经济之间的良性发展。
二、 海南旅游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内容认识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 而目前海南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内容了解不够深入,理解不够清晰,对创新创业内涵的理解很狭隘,忽略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很多学生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开公司”等等。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海南旅游双创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形成全面、完善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开设不多,即便开设的课程也作为选修课,或者是以讲座、创业大赛的形式。 同时,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是独立存在,没有与旅游专业教育相融合。 另一方面,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海南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只有少数院校配备了创新创业专业教师或聘请了旅游企业导师,大多数是因为工作需要,从其他岗位或者专业转型过来的教师,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内容的需求。 同时,从事双创教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因为教学需要转岗过来,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经验和知识体系,有些教师没有旅游企业从业经历,基本是理论教学,不能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缺少实践教学环节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然而,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旅游专业都没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理论与实践的不能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院校缺乏与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无法准确把握旅游产业与市场需求,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比较落后,培养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差,即使企业有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作岗位,而大量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适应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从而导致供需错位矛盾突出。
(四)缺乏保障措施
由于创新创业的政策、资金支持都非常有效,甚至有少数院校是没有这方面政策支持,尽管有些院校有一些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但很多学生都表示不知情,加上,高校的双创资金不容易获取,难度比较大,门槛比较高,打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最重要的保障措施,也阻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
三、 海南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应该渗透在旅游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努力方面。 目前,高校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与旅游专业学科无法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还处在概念宣传阶段,而双创的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技巧,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生对双创知识的了解和理解,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课程体系
校企深度合作的优势是依托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体现出来的。 要实现校企之间的互惠互利,就要共同制定课程体系,重新对课程进行定位,新开发课程必须符合学校规定与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 首先,海南各高校应组织旅游专业团队深入调研旅游合作企业,根据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院校自身专业特色及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共同开发完善课程体系;适当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比重,使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其次,海南各高校也要积极的聘请旅游企业的优秀员工及管理者,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及职业引导,让学生对企业实际情况有更为透彻的了解。 最后,借助校企联盟的平台,引进企业先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监管人员以及校内优秀教师,组建旅游人才培养团队,进行联合协作制定课程,汲取多方人员的建议及科研教研成果,制定出具有较强实践应用及创业就业价值的课程,海南各高校及企业可以实现真正的共同开发课程以及教学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共建实践基地,真实性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制定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是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虑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结合旅游专业自身特点及旅游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因为旅游企业人才的需求,给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当前旅游企业需求的是有创新创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员工,因此,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以时刻关注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在校企联盟的基础上,深入校企合作,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满足旅游企业及整个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旅游业的发展。
(四)创新创业的保障体系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校选派创业指导或授课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或担任企业访问学者,加强创业骨干教师的培训,给服务旅游企业的教师一定的津贴,激发教师投入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成立保障机构。 海南各高校旅游专业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部门,对校企共建的单位、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创业教育开展的途径等进行审核和评估。 最后,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根据国家、省、市的政策,结合地区特色和优势,海南各高校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成立旅游合作企业创业基金,为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为学生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
四、 结语
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融合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革新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旅游企业和整个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 而校企联盟是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企业既可以为学校输送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专业理论和创新创业知识,通过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旅游最新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通过校企联盟平台,旅游院校可以了解人才需求和旅游企业共育人才,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性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人才错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