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技术分析
2020-11-25张杰魏丽
张 杰 魏 丽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跳绳运动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以及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的推动下获得了全新的发展,跳绳运动进校园进课堂、大众健身跳绳运动蓬勃发展,国际国内跳绳赛事频繁。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绳属于花样跳绳中的计数跳项目,具有娱乐性、健身性和交往互动、团结协作的氛围。在2016年全国跳绳总决赛上,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获得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冠军,成绩为600个。2017年,山东天绳健淄博周村跳绳队在全国跳绳联赛(邹城站),以638个、超越全国纪录38个的好成绩,创造最新的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全国纪录及世界最好成绩[1]。这两场比赛代表了该项目的最高水平。由于该项目作为竞赛项目才开展短短几年,技术发展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该项目技术的总结和探讨还较少。笔者作为教练员带队参加过2次省级跳绳比赛,在该项目上获得了1次第一、1次第二的好成绩,对该项目的技术有一定的研究,感受较为深刻,积累了较多经验。本文通过该项目日常训练、比赛的心得体会,结合对上述两场高水平比赛的视频分析,对该项目的技术特点进行梳理,为该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
1 摇绳技术
1.1 摇绳方式
十人长绳集体跳中摇绳的2名队员相距8米左右,对面站立,如何在3分钟内发挥出最快摇绳速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通过观看省级、国家级、国际级跳绳比赛视频发现,摇绳方式主要有单手摇绳和双手摇绳两种,而2名摇绳队员对面站立的方式有前后站立和平行站立两种。摇绳方式的改变是该运动项目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的结果,是由实践经验到理论升华,再由理论指导实践,最后形成合理技术理论的过程。该项目虽然作为竞赛项目的时间不长,但是也经历了多年的省级及以上比赛的检验。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于2014年首次推出全国跳绳联赛机制,已成功举办多届公开赛、精英赛、挑战赛、锦标赛等。据大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共举办11场全国跳绳比赛,其中有8场分站赛、1场锦标赛、1场公开赛和1场总决赛,直接参赛人数达到5400多人[2]。通过对多场大赛跳绳技术的总结,平行站立、双手摇绳方式更为合理,受到大家的认可。首先,速度来源于力量支撑,要想达到更高的速度就需要更大的力量,而双手摇绳有更多的肌肉参与,力量要比单手大[3]。因此,双手摇绳的速度肯定大于单手摇绳的速度。其次,在站立方式方面,平行站立相比前后站立更有利于力量的传递和发挥,因为摇绳的力量是通过胸前手臂的转动传递到绳子上的,力量近乎直线传递,而且平行站立方式两腿部发力更均衡协调。前后站立方式的发力靠的是腰部的扭转,力量传递路线变化较多,两腿不能完全发挥力量。由此可见,十人长绳集体跳采用平行站立、双手摇绳方式更有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具体要求:一只手握绳,另一只手放松握在握绳手上,保持两大臂靠近身体两侧,大小臂夹角保持在90°左右;平行站立,重心稍下降,全脚掌着地,上身保持正直,膝关节屈曲角度大约在130-150°之间,身体保持放松状态。
1.2 摇绳队员的发力方式及摇绳队员间的协调配合
摇绳时,如果只用手臂发力,会导致力量较小且疲劳加快,不能保证在3分钟内保持高速度,竞技成绩自然不会理想。特别要说明的是,摇绳手臂发力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这种方式可以动员更多的大肌肉群参与运动,使得力量更大。大肌肉群是主要的发力源,是影响最大力量的主要因素,而远端小肌肉群既可以协同大肌肉群发力,又可以对技术动作进行精细调节[4]。克服同样重量时,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并且保持速度时间越长。而手臂力量和速度的发挥主要源自下肢和腰腹力量的有效传递。人体的大多数运动都是多关节和多肌肉群参与的全身运动,在这个整体运动中如何将不同关节肌群的收缩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为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条件,骨盆、髋关节和躯干部位稳定的收缩可以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创建支点,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缩力量,而且这些部位还能主动发力,增大肢体肌肉力量[5]。力量传递的好坏取决于运动过程中动作运动的方式,摇绳时保持手腕动作成有节奏的爆发式画圆,并且画圆的半径尽可能小。如果幅度太大的话,一方面,传递的力量要克服手臂的重量,造成能量浪费;另一方面,摆动半径增大了,速度也就减慢了。此外,下肢和腰腹部的发力也是通过画圆的方式传递到手臂上的,所以在摇绳过程中下肢和腰腹部都要做画圆运动。
在摇绳过程中,不仅要把2名摇绳队员的力量有效发挥出来,同时也要兼顾2名摇绳队员间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2名摇绳队员需协调一致,把各自的力量有效地传递到绳子上,让绳子保持平滑的抛物线。首先,要求绳子在摇动时充分拉直,2名摇绳队员间的距离就是绳子拉直的距离。如果距离过近,虽然摆动的弧线变小了,但是力矩也变短了,对于绳子重量的分担加大了,摇绳速度就减慢了。其次,2名摇绳队员的默契配合非常关键。在摇绳时,摇绳队员要感受绳子摇动的节奏,感受对方的力量支持,而不是一个摇绳队员带动另一个摇绳队员。
2.跳绳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2.1 跳绳队员站位及起跳配合
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项目要求队员在3分钟内保持高速度的跳跃,次数通常在500次以上。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属于无氧耐力运动,以糖的无氧酵解供能为主,技术动作要求省力、实效。8人集体跳增加了跳跃的难度,如何做到同时跳跃和同时落地是跳跃的关键。队员站立的方式有很多种,比赛中常见的有一排站立方式、两排或两排以上站立方式。通过对多场大赛跳绳技术的总结,笔者认为跳绳队员侧对摇绳队员成一排站立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2017年山东天绳健淄博周村跳绳队在全国跳绳联赛(邹城站)创纪录所采用的站位。如果跳绳队员保持平行于摇绳队员成两排或两排以上站立,绳子通过地面的幅度较大,加大了摇绳队员力量控制的难度,同时跳绳队员之间相互不接触,不能通过触觉感受到队友起跳的时机,这对配合的默契程度要求较高,失误率增大。而跳绳队员成一排站立时,绳子更容易通过,只要队员同时跳跃,并尽量保持紧凑即可。由于绳子成弧线运动,越往两端弧线越小,两端跳绳队员需要跳得更高、蜷缩得更多才能过绳。因此,跳绳队员之间要手臂挽着手臂,两人之间无间隙,给两端跳绳队员以更舒适的空间发挥跳跃动作。跳绳队员的跳跃一致性和跳跃的高度控制是跳绳技术的重点。在跳跃的高度控制方面,在保证绳子能顺利通过的情况下,跳跃高度尽可能低,腾空时间尽可能短,这样做能减少能量消耗,为后期保存体力。在跳跃一致性方面,要求运动员整体姿势保持稳定,膝关节稍弯曲,前脚掌着地支撑上下跳跃,队员之间不能出现相互拉扯。这种跳跃方式的好处在于落地时能得到有效缓冲以及方便动作进行快速转换。
2.2 绳子通过队员的方式
个人跳绳项目,绳子一般采用体前到体后的方式摇绳,而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绳项目则恰恰相反。由于个人项目如果从体后到体前来摇绳,在速度上明显不如体前到体后的方式快,这是由人体关节的构造来决定的,因此个人项目采用体前到体后的方式进行。而集体跳绳不用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因为专门有摇绳队员来控制绳子,从前往后和从后往前在力量和速度上几乎没有差别,因此主要考虑的是通过性。集体跳绳如果采用从体前到体后的过绳方式,起跳时前脚掌着地,脚后跟抬起,这样脚踝容易挂到绳子,导致失误;而采用从体后到体前的过绳方式,脚后跟是抬起的,绳子会顺利通过,即使绳子偶尔碰到脚掌,也会因为绳子的力量和速度而使得通过概率明显大于前一种方式。
3 摇绳队员与跳绳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摇绳和跳绳队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主要来自于长期的训练磨合,靠视觉、听觉、位觉感受器、节奏感来精确配合,摇绳队员要感受跳绳队员的速度节奏、力量保持情况,同时跳绳队员也要感受摇绳队员摇绳的速度及节奏。所有的配合都是以假设绳子能顺利通过跳绳队员的脚掌而不打到队员脚掌为前提的。在实际的跳绳过程中,绳子难免打到跳绳队员的脚掌,使得绳子的弧线变形,此时2名摇绳队员就要改变发力方式极力控制好绳子,让绳子的弧线尽快恢复到平滑状态,顺利完成下一个动作。摇绳和跳绳队员之间配合默契,减少比赛中绳子打脚的次数是取得优异成绩得关键。
4 跳绳运动过程中的节奏控制
对于速度节奏的控制可参考跑步,跑步由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四个阶段构成,相对应的,跳绳就是由起跳、起跳后加速、速度保持、最后冲刺构成。如果跳绳一开始就保持高速度,能量供应在前4-6秒以ATP-CP供能快速耗尽,然后迅速转入无氧糖酵解,大量消耗糖原,乳酸堆积,疲劳加快,这个阶段持续时间在20秒左右,而后速度会下降很快,到最后可能很难完成冲刺。最佳的速度节奏分配方式呈倒“U”形,即逐渐加速然后保持,最后适度冲刺。笔者2019年带队参加省级跳绳比赛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项目获得冠军,成绩为541个,其中每一分钟的跳绳个数依次为188个、182个、171个,这种节奏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各支跳绳队队员的个性特点不同,采用的速度分配方式应该具体分析。需要强调的是,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绳成绩是由最差跳绳队员决定的,所以组队要求是每个队员都具有较高的竞技能力,队员之间的差距不大。
5 结语
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项目作为竞赛项目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在比赛场地、器材、规则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要求。由于比赛条件不同,创造的比赛成绩并不一定具有可比性。比赛用绳采用哪种材质有利于提高比赛成绩,这也是通过跳绳项目发展过程中的不断的实践去改进的。3分钟十人长绳集体跳项目技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改进和完善的空间较大,技术细节和技术内核还有待进一步深究,竞技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