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辨析*
2020-11-25骆峰
骆 峰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0017)
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开启了新一轮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历程。学生核心素养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具体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1]。紧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步伐,2017年12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系统说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引领新时期体育教学的主导理念。然而,在当前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由于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认知存在偏误,导致不能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影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化和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基于此,本研究从学科视角、核心素养内容范围视角、核心素养育人价值取向视角三重视角,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进行辨析,为一线体育教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认知偏误澄明。
1 学科视角: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明了育人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阐释了核心素养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2]六大素养。可以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培养什么人”进行了明确解释,那么,如何“将其从一套理论框架或者育人目标体系,落实与推行到具体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中去,进而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与价值,这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当中去”[3]。换而言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借助各个学科为载体。在此背景下,各个学科从学科角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进行了应答,并纷纷修订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就体育学科而言,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4]。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原封搬迁”,否则变成“全面素养”,容易导致体育学科陷入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无所不包”境地。而高校离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另起炉灶”建构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又脱离了教育顶层设计的引领,可能会偏离教育发展的国家意志。学科视角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国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化与学科化处理,换而言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导下,结合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编制而成的学科素养体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在学习体育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
2 核心素养内容范围视角: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关键素养”而非“全面素养”
当前,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还存在部分体育教师“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全面素养混为一谈的现象”[5],具体表现为,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全面素养”。持此观点的体育教师的理由为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已经被从增进体格健康、发展运动技能、培育体育品格等方面认知、解读与开展教学实践,上述三维育人目标对于体育学科而言已经足够全面、丰富,或者说已经可以代表体育学科的“全面素养”。“核心素养”与上述三维目标、以及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综合素质等其它育人价值取向只是在措词上具有不同,本质上实则并无差异,因此,有教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全面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增进体格健康、发展运动技能、培育体育品格等等。本研究认为,将“核心素养”与“全面素养”等同显然是不正确的。对此,课程论专家褚宏启教授就专门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过澄清,他指出,“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6]。首先,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内容体系的形成来看,核心素养内容体系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从诸多素养内容指标中筛选而成的素养内容体系,可以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内容体系本身就是一个选择的结果,是经筛选后形成的“核心素养”,而不是内容庞大的“全面素养”。其次,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素养内容体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体系,也是由体育课程论专家,通过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学科诸多素养内容进行筛选而成的结果,是体育学科领域中的筛选而成的“核心素养”而非全面素养。可以说,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的素养,是“全面素养”中的“关键素养”,在核心素养内容集合中,除“核心素养”内容之外,还应有“非核心素养”内容。因此,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全面素养”中的“关键少数”,是体育教育育人目标中的“优先选项”,是综合素养中的“升级版和聚焦版”[6]。
3 素养育人价值取向视角:核心素养要满足“学生个体需要”,同时要兼顾“社会发展需要”
[7]。教
马育克是思面人向学人视的域活下动,“,人教的育本的质目是的一或切者社说会价关值系取的向总就和是”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也就是说,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同时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解答和规定,也就是对教育价值取向的解答和规定,因此,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必然既要反映与满足“学生个体需要”,同时要兼顾反映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除此以外,核心素养还可以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核心素养的界定来分析核心素养的这一双重价值取向。核心素养的概念被明确的界定为“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从概念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即要同时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另外,从当前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来看,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也必须应该追求个体与社会发展为核心。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剧增,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综合因素,学生作为个体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8-10]的教育理念成为引领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围绕学生发展创造教学环境等等开展一切教学活动。同时,体育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育具有健康体魄、运动技能和优质体育品质的人,以为应付未来的工作、生活奠定体能、储备运动技能、形塑优良人格。可以说,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既是为了“人”,满足学生的个体成长需要,也是通过“人”,培育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为适应生活、服务社会发展做准备。
4 结语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认知存在偏误,不利于体育教师依据核心素养开展体育教学,也不利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顺利啊实施。当前,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依然存在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认知不准确的背景下,澄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偏误,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进行辨析是开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体育教学的前提与关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从学科视角来看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体现,从核心素养内容范围视角来看,其本质是“关键素养”而非“全面素养”,从核心素养育人价值取向视角来看,核心素养要满足“学生个体需要”,同时要兼顾“社会发展需要”。体育教师必须精准理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并据此科学、规范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从而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