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研讨式”教学法在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5李晓东

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谷氨酸帕金森病研讨

陈 平 李晓东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体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在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从事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教师在培养体育学研究生过程中,怎样既能够保证专业技能的培养质量,又能够提高其科研能力,是当前体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刘建兴[1]研究表明,在本科生的课堂上采用文献研读的讨论式教学法可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沟通合作的能力。张新佶等[2]研究表明,在本科生教学中采用文献研读的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本科学生的科研实践经验的缺陷,对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有利。张耘堂等[3]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后发现,实施研讨式教学法能够显著地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其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组织实施“文献研讨式”教学法,以期为提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简介

“研讨式”教学法的思路来源于“Seminar”,中文的意识是研讨会或者讨论会。“Seminar”最早起源于德国的大学,这种教学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教与研”的结合,能够充分挖掘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潜力,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和互动,从而加深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最终实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效果[4]。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后来成为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高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国际化,国内许多大学或研究生院在各个学科也开始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567]。

借鉴这种教学思路和模式,教师在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研室开展“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基于文献的研究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展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仅仅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学习内容与研究实践的有机衔接。

2 “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

2.1 文献检索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熟练的掌握专业文献的检索。在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中,研究生能够学习到一些常用的数据库检索技术和方法。本文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这些研究问题可以是来自于自己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的立项课题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Nature》、《Cell》、《Science》、《Lacent》和《PANS》等国际顶级期刊选出与自己关注的问题有关联的专题文献。当研究的问题定下来之后,学生接下来就要按照研究逻辑进一步的细化分解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的范围并构建研究的框架,基于研究的框架再对检索范围和方法进行制定,这是精确检索到所需要文献的基础。例如,我们在正在进行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皮层状-纹体Glu能通路在运动调节PD大鼠纹状体MSNs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o.31571221)中,提出的科学假设是:皮层-纹状体通路谷氨酸能神经元过度激活,纹状体神经元胞外谷氨酸浓度显著升高,激活突触后膜上的谷氨酸受体,进而导致钙离子大量内流,从而使胞内钙超载,进而激活胞内一系列信号级联通路,导致纹状体间接通路中等多棘神经元树突棘丢失,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兴奋性失衡,最终导致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而运动训练可能通过降低皮层-纹状体通路过度激活,降低纹状体神经元胞外谷氨酸浓度,阻止神经元胞内钙超载,维持纹状体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的平衡,最终达到改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在进行文献进行检索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将研究课题分解如下:一是运动干预改善帕金森病行为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机制;二是运动对帕金森病皮层-纹状体谷氨酸能通路兴奋性的影响;三是运动对帕金森病纹状体神经元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影响;四是运动对帕金森病纹状体中等多棘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数量的影响;五是运动对帕金森病纹状体谷氨酸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上面的这些问题,都是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以及文献检索的范围,笔者只有根据研究的思路对课题进行准确的分解,才可能更准确找到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

2.2 文献的阅读

在对文献完成了检索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对文献进行阅读,文献的研读是在每次组会之前完成的。在研读文献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进入文献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对话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论点和论据都有哪些?哪些地方可以值得我们借鉴?又存在哪些局限性?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做好笔记(记录在研读文献过程中的所读所想,以及在将来撰写文章时候可以引用的精彩文字表述),同时还要撰写讲稿,制作PPT课件,从而在小组汇报时能够将文献深入的分享给大家。

具体来说,学生在研读文献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生通过对文献的阅读,迅速提取出文献的科学问题、用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什么主要的研究结论,从中探寻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的地方。例如,针对上文提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前人的研究发现,mGluR2/3 分布于皮层-纹状体谷氨酸是能突触前末梢,作为自身受体负反馈调节谷氨酸传导,它的激活能够减少突触前谷氨酸的释放;mGluR2/3 激动剂可使 6-OHDA 偏侧损毁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胞外谷氨酸浓度显著降低;电针刺激可使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mGluR2/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且,mGlu2/3激动剂成为目前调控谷氨酸释放水平的靶向分子药物被应用于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大量流行病学以及临床试验和动物模型均发现,运动能够预防帕金森病和改善帕金森病行为功能障碍。那么推测,运动是否通过上调纹状体mGluR2/3表达水平,进而负反馈调控皮层-纹状体突触前谷氨酸的释放,从而降低了纹状体神经元胞外谷氨酸浓度,减轻了由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导致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功能障碍?这就是进行新的研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其次,学生在对文章的基本要素(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了提取之后,就要对文献进行逻辑梳理,利用思维导图画出所阅读的文献的基本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深入的理解所阅读的文献的研究逻辑和写作思路,搞清楚作者是怎样“提出科学假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再次,学生要学习并模仿所阅读文献的写作技巧。熟练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是研究生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对文献的精读过程之中,学生有必要对论文各部分的语言表达,结构安排和写作技巧进行着重研究,围绕研究问题学习文献的研究设计,提高把一个科学问题能够像“讲故事”一样讲清楚的能力。

2.3 文献的汇报和讨论

通过前期对文献的精读,学生制作PPT课件在组会上进行汇报,时间60分钟左右。文献的汇报通常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研究背景,即该研究的科学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其依据是怎样的?其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怎样的?再次,为了证明这个科学假说科,研究者是如何设计实验的?作者都进行了哪些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及证明的逻辑技巧是怎样的?实验是否存在漏洞和欠缺?第四,对实验后所获得的数据结果是怎样处理和分析的?第五,在对背后的机制阐述方面,该研究是怎样反映其工作的深度的?第六,文献最后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什么?创新之处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存在逻辑上的问题?第七,对自己手头上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和借鉴?有没有创新的空间,如果有,新的研究的切入点又在哪里?学生对文献汇报完毕之后,就进入“讨论”的环节,这个时间通常不限制,以问题的解决为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汇报的内容和在准备阶段的阅读体会进行讨论,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导师要重点回答学生的疑问,补充研究生在文献汇报中的缺点和不足,讨论文献的设计思路以及科研启示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由于存在不对等的关系,很容易使教师参与讨论后,造成讨论不能继续的情况,因而在讨论环节,以学生为主。但是,学生可能存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讨论不到的地方,讨论不对的地方或者不充分的地方,讨论的比较精彩且值得引申的地方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启发。

2.4 总结点评

在文献汇报完毕之后,指导教师要对此次文献汇报和讨论进行总结和讲一步的点评,点评的内容主要涉及:课件的制作、对文献的理解是否透彻、有没有给大家讲清楚文献的内容、讲解者对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组内成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于文献的解读和讨论是否正确、文献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补充、有关文献背景知识和涉及到的研究方法特别是新的实验方法的解读。学生重点汇报对当前正在研究的课题具有借鉴的内容,比如文献中涉及的观点、思路和方法,找出文献当中今后可再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或者此文献,为今后科研选题提供借鉴和参考。小组在文献讨论结束之后,教研室要将精讲的文献进行保存并进行记录,将其备案,方便后期进一步回顾、分析并总结经验。

3 “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分析

本教研室自2015年开始正式在体育类硕士研究生中引入“文献研讨式”教学法,至今已经有5届学生62名研究生中顺利实施。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效果对“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组织形式和每次的持续时间进行了调整,从最开始的1个小时,安排一名学生讲一篇文献,到后来的不限制讨论时间,每次每名学生讲解的文献时长不低于1小时。为了对“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做一个定量的评价,教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统计,发放问卷62份,回收62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印象:72%的学生非常满意,19%的学生满意,2%的学生比较满意,5%的学生不满意,2%的学生表示一般。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或无所适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体育类硕士研究生本科专业的特点所致,如本科阶段是运动训练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查找文献的能力,对文献的理解能力,以及课件的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不足所致。而学生对“文献研讨式”教学后对文献的印象:62%的学生反馈非常的清晰,21%的学生反馈比较清晰,11%的学生认为清晰,5%的学生反馈比较模糊,1%的学生反馈非常模糊。

上述结果提示,大多数学生对“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印象深刻,其原因可能在于“文献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了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查找,独立思考进入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解读,通过做笔记,记录思考,对文献的再现,制作课件,讲解,讨论。这种亲自体验式的主动学习方式对学生自己的影响优于被动的说教式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此外,我们就“文献研讨式”教学对汇报和讨论的文献的特色、不足以及文献的难度,文献选择及文献汇报和讨论对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论文的写作能力以及科研思维的能力的提升也进行了分析。大部分研究生认为文献精读汇报结合研讨的最大特点在于启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和动力;其次是能够将理论与科研的前沿实际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维;再次,通过对文献的精讲和理解,可以了解该领域的优秀研究者们在此领域采用了什么样的新的研究方法,从什么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是有关文章的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应用的测量工具及统计分析方法等具体的技术性问题方面,对研究者有很大借鉴和帮助。

对于文献的难度的调查结果显示,48%的学生认为有点难,32%的学生认为难度适中。体育类硕士研究生选择顶级期刊的文献进行学习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仍然适以文献阅读和汇报以及讨论的开展,只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下更多的功夫,另一方面要根据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与帮助(比如对英文阅读确实有苦难的学生)。文献阅读难主要在于对该领域专业英文词汇的掌握太少,但是借助于翻译工具和词典等相关的工具软件就能够解决。此外,对 “文献研讨式”教学的调查结果表明,91% 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认为“文献研讨式”教学对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并且 96% 的学生认为在研究生阶段中开展“文献研讨式”教学具有积极意义。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文献研讨式”教学方式认可度高,“文献研讨式”教学法有必要向体育类其他专业研究生培养推广和深入的必要性。

4 “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优点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传统说教式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来说,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会导致研究生缺乏创新精神[89]。而“文献研讨式”教学法则能够弥补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的不足。首先,大量丰富的知识内容丰在短时间内得到展示和完成;其次,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迸发出新的观点和见解,产生灵感,通过交流与分享,共同解决某个问题,使参与者能够得到激励和鼓舞。尤其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甚至胆怯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提高他们对某一特定能力的好方法。但教师在实施“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如整个过程的气氛和效果可能会受到主讲者的影响,讨论过程中大家没有问题意识,讨论冷场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一般需要在文献讲解之前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能力进行摸底,可以安排英语功底比较好的学生协助对文献的理解。此外,除了需要讲解文献的学生之外,其他的学生也需要对文献进行熟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在讨论阶段进行提问和讨论。对于教师来说,“文献研讨式”教学法使得教师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以及教和学的关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就要注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依赖指导教师对文献的讲解,而主动权在学生那里,导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学生掌握文献阅读和提高科研思维能力的引导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将文献深入的分享给大家,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自学,完成文献的解读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指导老师需要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来了解自己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动态,注重文献的积累,密切的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这要求教师始终要处于学习状态,这对导师的知识储备和更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文献研讨过程中,为了使文献研讨具有较高的质量,导师要能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核讨论,还要能够针对学生的汇报即时做出准确精辟的点评,开拓学生的思路,导师就必须加强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提高并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

5 小结

教师在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引入基于科研文献精读的“文献研讨式”教学法不仅能够将理论与科研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也让研究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挑战自我和展现自我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文献研讨式”教学法极大地激发并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科研零基础的一年级研究生来说,使他们从科研零基础再到能够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及感悟的这个过程中实现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预见问题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预见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显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并为他们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合于那些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研究生。当然,教师在组织实施“文献研讨式”教学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如如何更好的让所分享的文献内容与课程内容衔接、讨论的气氛和质量能最大的被调动等问题。

猜你喜欢

谷氨酸帕金森病研讨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聚谷氨酸在黏土地小麦上的施用效果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扩散性抑制及缺血过程中Ca2+与谷氨酸的同时在体电化学分析
加强理论研讨 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
焦虑、抑郁或是帕金森病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