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金融效率的文献综述

2020-11-25阳坤煜

北方经贸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微观宏观

阳坤煜

(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长沙410081)

一、前言

金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其能够为社会的平稳运转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金融发展对国内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提升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发展金融过程中,应重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即不仅要确保金融的总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应该重视金融效率的提升。目前而言,衡量一个国家在金融方面的发展水平,最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就是金融效率,其除了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的发展速度之外,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在梳理与研读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由概念与层次划分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二、金融效率的定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衍生出了很多相关理论,金融效率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尽管欧美等国的研究者并未对金融效率展开比较深入的分析,但Goldsmith(1969)通过分析构建的金融结构理论为后续研究者在金融效率方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该理论指出,衡量国家金融的发展水平主要参考如下指标:其一是金融机构,其二是金融相关率,其数据分析是利用指标值的计算来实现的,利用对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相关性来探究金融同经济发展间的关联,结论表明科学的金融结构对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R·I·Mc Kinnon、E·S·Shaw(1973)通过分析指出,如果一个国家金融发展受到阻碍和抑制,则其经济发展势必会受到很大的消极影响,想要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就需要由提升金融效率和加快金融发展速度这两个角度着手。确切来讲,国家应当放宽对金融的管制,让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提高,优化金融效率,如此才可以让金融拥有更强的发展动力,才可以助推经济进步。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国外的经济学家开始了正式系统地金融效率理论研究,国外的研究在宏观和微观研究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一些经济学家选择从微观的视角进行研究,如Leibenstein(1966)选择由企业资源配置入手研究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即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一个由未知因素导致的,企业的产出不仅仅决定于企业的资金、劳动力投入和目前掌握的生产技术水平,还受X 低效率的影响。Berger and Humphrey(1997)以金融机构为样本对X 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出相似的结论即X 效率同样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有重要影响。

Fama(1965)重点探讨了资本市场与资本市场效率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并基于此构建了有效市场理论。Wurgler(2001)通过分析指出金融体系的一个最基本功能就是资本配置功能,这间接表明金融发展和资本配置率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资本配置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金融的发展,同时资本配置的效率越高,越能够促使资本流向回报率高的产业和区域,推动这些产业以及区域的飞速发展,进而促进经济以及金融的飞速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学术界,针对金融效率的含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整体而言有如下几个观点。

其一,部分研究者认为金融效率从本质上而言就是金融体制的效率,王广谦(1997)将其含义界定成金融运行的能力,而杨德勇(1999)则指出,从本质上而言,金融效率与金融体系效率是一样的,其把金融效率与经济发展有效关联起来,并指出国家金融体系在推动经济发展时的效率便是金融效率,换句话说就是评估金融投入和经济产出的一个主要指标。高西有(2000)基于王振山的研究理论对金融效率展开分析,指出金融效率并非是金融资源的效率,而是金融体制的效率,基于此其指出仅有在他人利益保持固定的前提下,改变金融体制无法让所有人获得更高的收益才可以表明这种金融体制属于帕累托有效。

其二,有些研究者指出金融是一种资源,应该基于此展开金融效率含义的界定。譬如,白钦先(1998)基于金融发展理论构建了金融资源学说,其把金融界定成一种资源,同时还是一项比较稀少的资源,更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随后其对金融效率的含义展开了界定:即金融资源在经济、金融体系内及每个系统间配置的协调度。王振山(1999)基于金融资源论对金融效率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同时采用帕累托效率最优理论对金融效率展开深入剖析,其指出所谓金融效率,是在具有成熟的金融管理体制和高效的金融调节机制的市场中,通过金融机构履行中介职能完成的或通过贸易双方自由贸易而形成的金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以,其指出实现金融效率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其一,对任何投资者而言,任何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或边际投资收益均相同,且都等于价格比;其二,对金融者而言,任何商品的边际融资成本均一样,且都和价格比相同;其三,当金融商品间的边际转换率、边际替代率以及价格比这三个指标都相同时,才可以确保融资者和储蓄者处在帕累托最佳范围。由于上述三个条件必须要在完全竞争的金融市场中才会满足,因此想要实现金融资源的帕累托效应,也必须在这样一个市场中才行。沈军(2003)、周国富(2007)等对金融资源理论认可,并基于此表达了在金融效率方面的意见和观点:金融效率从某方面而言就是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或者说是金融资源的投入对经济、金融等产出造成的影响。李木祥等(2004)、郑旭(2005)在分析时把金融视为一种资源,也就是资金资源。他们认为,从本质上而言,金融效率等同于资金配置效率,对金融机构而言,但金融资源处在帕累托状态时,其金融效率便达到峰值,即投入产出比最高。

其三,还有部分研究者由金融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这一视角对金融效率的含义进行界定。譬如,刘长青(2004)在分析的过程中就对金融效率的含义展开了界定,即在金融市场中,各要素并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会促进其发展。辛念军(2006),云鹤、胡剑锋、吕品(2012)等人都认为金融效率就是对金融对经济发展起作用效率,即金融体系的各要素对经济发展所做奉献的大小。

三、金融效率的层次

(一)国外研究现状

Robinson 和Dwayne Wrightsman(1974)在其出版的著作《金融市场:财富的积累和分配》中将金融效率从运行效率和配置效率两方面来进行划分,其中运行效率为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收益比较,也就是通过维持市场正常运行且保持一定的效益的前提下所需要资金成本的高低;而配置效率的含义则是引导资本投向各生产部门便转化成最终生产力的水平。

Bain(1981)通过分析指出需要涵盖两大部分:其一是金融市场,其二是金融机构,同时其还由宏观与微观这两个角度对金融效率体系展开划分。由宏观这一层面来说,其含义是从整体金融体系这一角度展开金融资源利用率的探究;而由微观这一层面而言,其含义就是金融资源利用的效率。

Revel(1982)通过分析指出金融效率和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对金融资源微观配置效率展开评价时,仅运用金融体系配置效率这个指标是比较片面的,因为其无法代表金融机构的整体效率,同时,也不能只用金融体系自身的运作效率来衡量金融部门的生产效率,需要综合全面考虑金融体系内各要素的构成比例、相互作用等方面,并提出了金融结构效率的概念,即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各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和比重为其他生产部门提供的资金规模,其是金融效率的一个补充。在他的观点中,金融体系效率可细分成:其一是结构效率,其二是配置效率。

(二)国内研究现状

王广谦(1997)将金融业本身错综复杂这一因素考虑进来,由下面三点入手展开探析:一是金融机构效率,其涉及机构运营和发展两方面的效率;二是金融市场效率,其表示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能力及其影响经济增长的能力;三是金融宏观效率,其是金融机构与市场影响社会经济的效率,其集中反映了货币量(涉及通货量、总货币量以及货币结构三部分)同经济总量之间的联系。

叶望春(1999)把金融效率划分成:一是金融市场效率,其集中反映在金融市场中的产品价格对不同类型信息的反应灵敏性,体现出金融市场对满足资金需求与融资难易的程度;二是银行效率,其主要涉及两大方面,其一是资产配置效率,其二则是负债管理效率;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效率,其集中反映在证券机构提升证券市场效率这一方面;四是公司融资效率,其表示公司融资费用、融资风险以及融资的难易度,公司拥有越高的筹资效率,社会上的闲置资金便越易流入生产领域,便可以实现更高的金融效率;五是央行调控货币的效率,其可通过调控政策的效果及其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离情况两项指标来加以评估。

杨德勇(1999)通过分析指出可参照多种标准对金融效率展开划分。首先,依据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差异,可将其划分成下面三种:一是宏观金融效率,也就是央行在助推国家经济进步期间对货币的调控水平,其涉及货币政策效率、金融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二是微观金融效率,其表示金融机构这类微观层面的市场主体本身的运营效率,详细来讲是指金融机构在自身的运营管理期间的投入产出比;三是金融市场效率,其表示金融市场对资金的动员、调节以及配置效率,其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两方面效率。上述三个层次的金融效率还可依据分析需求的不同展开更为具体的分类,诸如微观金融效率还可进一步划分成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的效率;金融市场效率还可进一步划分成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效率等。

王振山(1999)依次由宏观与微观经济两个角度出发,探究金融效率。由微观经济层面来分析,即由个人及其家庭、公司、银行以及政府角度来说,金融效率表示不同经济部门实现的最优金融资源分配状态。由宏观经济层面来分析,也就是由整个社会局面来说,金融效率表示社会中所有能够使用的金融资源完成帕累托效率分配。但是他还表示,尽管由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探析的金融效率并不是完全一样,但大多数状况下,可以将两者视为一致,诸如对微观交易主体来说,金融交易费用的缩减,对宏观经济活动而言,也代表金融交易费用的缩减。又或者优化宏观金融效率需要依赖不同微观金融活动的效率得到改善才可以达成。

白钦先(2001)在对金融体系展开分析时,重点由下面三个角度入手。具体来说,一是金融微观效率,也就是金融体系当中不同的组成要素本身的作用及其盈利能力;二是内部总体效率,也就是金融体系内不同组成要素间,诸如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直接和间接金融,它们彼此协调和互相适应的程度;三是外部总体效率,也就是整个金融体系同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环境之间彼此协调和互相适应的程度。同时内部与外部的整体效率组成了金融总体效率,而且在金融持续发展期间应当依循的准则为金融总体效率同微观效率二者拥有同等的地位。

周升业(2002)通过分析指出金融效率涉及如下几点:其一,金融功能效率,即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其二,金融分配效率,其表示金融体系当中包含的所有资源的分配情况;其三,金融管理效率,其表示金融机构自身投入与产出所带来的效益。

汪永奇、程希骏(2002)指出,金融效率具体涉及下面两大层次:其一,宏观效率,其表示金融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能力,其具体涉及货币政策的效率、社会资源的金融分配效率、存款转变成投资的效率等。其二,微观效率,其表示身为产业主体的金融机构本身的运营效率,其具体涉及国有银行的获利能力、资本充足率以及运营管理能力。李木祥等(2004)在对金融业产出展开分析时,由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并指出其能够细分成:其一是微观金融效率,其二是宏观金融效率。

沈军(2006)基于以往有关文献的梳理和探究,认为金融效率包含下面两大层次:一是微观金融效率,也就是金融公司利用不同类型金融资源的效率;二是宏观金融适应效率,其是金融系统适应社会经济系统的情况,牵涉到金融资源分配的制度、主客体以及途径,其拥有动态化和宏观性的特点。还指出宏观金融效率属于更关键的效率形成,微观金融效率是宏观金融效率形成的基础,但是并非利用简单的叠加或是借助统计方式便可产生宏观金融效率,必须实现质和量上的统一,才可以构成宏观金融效率。

周国富与胡慧敏(2007)同样支持金融效率主要可通过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金融效率展开评估这一观点,同时对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金融效率的概念加以解释,其中,微观金融效率表示金融业自身的投入产出效率,具体可由金融公司的获利能力与资产质量入手展开评估。而宏观金融效率则表示分配金融资源的效率,集中反映在金融资源能不能利用金融市场与中介流入可以有效助推经济发展的领域中来,可由储蓄的动员能力、投资的转化率与投向效率三个角度入手展开评估。

郭白言(2011)认为,金融效率的概念解析同理论体系构建应当将金融功能作为切入点,金融效率应当结合金融体系所具有的不同作用与能力的实际发挥情况来评定。金融体系主要具有分配、运营、定价、稳定以及流动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可由稳定、运营、分配、传导以及流动这五个方面的效率来评价金融效率。

云鹤等(2012)通过分析指出,金融效率能够进一步细化成:其一是分置效率,其二是转化效率,其三是配置效率。

沈军(2013)通过分析指出金融效率能够细分成两类,其一是微观金融效率,其二是金融体系效率。其还指出在评估金融体系结构是否合理以及金融功能完成的程度时最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金融体系效率。

潘林伟等(2017)通过分析指出金融资产在由资本市场转化成实体经济过程中能够细分成两个时期:其一是资金聚集时期,其二是资金配置时期。在上述两个时期,金融资源对经济上涨产生的积极作用并不一样,因此应该由资金聚集与资金配置这两个角度展开评判。因此将金融效率细分为资金聚集效率和资金分配效率,资金聚集效率通过金融体系存款增加额与GDP 之比和金融贷款增加额与金融体系存款增加额之比来表示;资金分配效率通过金融贷款额比GDP 和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比GDP来表示。

四、结语

由现在国内外有关金融效率方面的文献展开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可知,外国研究者在此领域的探究比较早,金融效率理念诞生于金融发展理论的探究过程中,同时得到全方位的深入探析,但不管是在金融结构论,还是在金融抑制论与深化论当中,均没有对金融效率进行明确定义。我国金融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学者对金融效率这个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每位学者基于自身研究侧重点提出不同的定义,并且对金融效率层次的划分一般与他们对金融效率定义相对应,但建立的理论体系都比较系统与具体。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微观宏观
明清史宏观研究的问题意识
反挤压Zn-Mn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乡村的“功能”——振兴乡村的“微观”推进
The Great Unbanked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论金融体系等级化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微观的山水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
宏观把握 微观提炼——我的楹联创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