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结构分析在英语长难句翻译中的作用探析
2020-11-25周瑾
周 瑾
一、引言
受东西方地理环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差异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语意传达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英语讲究以形传意,语意和逻辑关系均以语法结构的形式实现,弄清句子的语法结构是正确理解的关键;汉语则讲究以神传意,化意于无形,结构松散,逻辑关系隐藏其中,理解主要依靠交流双方共同的文化背景、对汉语特征的了解和上下文来实现。因此,有人形容英语是“一串珠链”,而汉语则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基于此,汉语使用者在理解和翻译英语句子时,往往受母语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习惯的制约,无法拨开复杂英语结构的迷雾,准确理解英语语意,大大降低了翻译的准确度和效果。其中,又以英语长难句最为典型,是汉语语境中的翻译学习者和实践者需要攻克的难关。
二、英语长难句特点及分类
一般来说,长难句指长度较长,并列成分、修饰成分较多的英语复合句及复杂句。英语句子的核心通常为包括“主谓宾”“主系表”在内的简单句,结构清晰明了。在此基础上,依靠并列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媒介,以并列句、从属句等为实现手段,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长难句通常为拓展后的句子,同一个句子中包含多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形式的语法结构,理解起来更为复杂。长难句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是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将简单句扩充为长难句最常见、最基本的手段之一。通过“and”“or”和“but”等并列词,可以将多个简单句整合成为较长的复合句,各分句语法层次相同。根据并列词本身语意和用法的差别,赋予复合句内部各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关系。同时,在英语语法中,这些并列词还能用于单词、词组之间的并列,不同层次的并列结构混合,增加了句子的复杂性,如果无法准确识别并列的对象,就无法准确理解和翻译原文。
第二是从属结构。以“that”“who”“which”等为代表的从属词引导的从属结构,是构成长难句的另一种主要方式。与并列结构不同,从属结构通常用于直接充当或修饰句子中的某一个成分,将句子延展成为具有不同语法层次的长句。这些词的位置和功能相对较为灵活,可用以修饰主语、宾语、表语、状语等句中的各个成分,有很强的误导性。译者需在翻译决策开始前,准确定位从属结构的性质、位置、功能,才能更好地在译文中呈现从属结构包含的语意。
第三是特殊语言现象。除常规的语法体系外,英语句子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许多特殊的语言现象,如省略句、倒装句、独立主格结构、插入成分等,既是实现句子拓展、也是增加句子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相较而言,这些结构通常无法用常规的语法知识解释,具有种类繁多、出现频率高、识别难度大、随意性强、用法自成一体、功能较为固定、且易于混淆的特征,译者必须准确掌握每一种特殊语言结构的用法特征,才能在翻译时做到准确理解,避免误译。
在地道的英语写作中,长难句通常表现为上述特征的叠加,多种复杂的结构融合在同一个句子中,盘根错节、彼此交织,对译者的能力形成较大的挑战。翻译是语意在语言间的转换活动,涉及解码和重新编码的过程。从实践的角度看,翻译活动可概括为理解、表达和润色三个阶段。理解是对原文进行解码,抓取原文文字符号对应的语意所指;表达是以目的语文字符号为媒介,对解码出的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并在目的语言中加以呈现;润色是在表达的基础上,对重新编码的文本进行调整,以期更好地适应目的语语言环境,提高翻译文本的读者接受度。其中,理解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没有准确的理解,翻译则如缘木求鱼,不可能有出色的作品。因此,在长难句的翻译中,对长难句进行句式结构分析、准确理解原文是翻译成功的前提。
三、应用句式结构分析长难句
句式结构分析是在了解长难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逆向思维,对长难句进行解构,将复杂的句子拆解成结构清晰、语意明确、理解容易的简单句,找出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词组、分句所属的成分、承担的功能、表达的语意,分步进行、重点突破,从而帮助译者理清原文的写作思路、逻辑架构,达到透过错综复杂的语言表象,直击语意内核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找准句子主干
主干即为核心句,是长难句的地基,所有其他的成分都在核心句的基础之上搭建,找准核心句,就掌握了整个长难句的脉络,掌握了原作者的主要意图。按照英语语法,句子的划分以谓语动词为依据,每一个完整的句子中,有且仅有一个谓语动词。在确定句子主干时,可以先将长难句中的谓语动词列出来,然后根据谓语动词的位置,寻找与之对应的主语、上下文的搭配,确定核心句。
例1:The second set of more specific changes that have led to the present concern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stems from the dramatic rise in health costs in most OECD countries,accompanied by large-scale demographic and social changes which have meant,to take one example,that elderly people are now major consumers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例1中,谓语动词包括lead,stem,mean,are四个,其中,lead是that定语从句中的谓语,对应的实际主语是(specific)changes;stem对应的主语为set;mean为which从句中的谓语,对应的实际主语为(demographic and social)changes;而系动词are则是that宾语从句中的谓语,对应的主语为elderly people。综合来看,这四个谓语动词中,符合主句谓语动词条件的为stem,因此,可以确定本句的主句为The...set...stems from...rise...,即变化的原因是……的上升。值得注意的,这个句子中还存在一个由accompanied by引导的插入成分,用于对前文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该结构属于前文所述的特殊语言现象,须在句子结构分析时予以识别。因此,拓展的核心句应为The...set...stems from...rise...,accompanied by...changes...。据此,译者可以确定,原作者透过这个句子想要传递的语意是:“这些更为具体的改革措施,一方面是源于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医疗成本的急剧攀升……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大规模的人口和社会变化……。”
由此可见,找准句子主干,可以帮助译者掌握原文大意。以此为基础,译者只需找到并补充句子各部分修饰成分和细节信息,即可保证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划分句子层次
确定句子主干后,就可以根据其他部分谓语动词的位置,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搭配,各类词汇常见的功能,以及并列词和从属词的使用情况等,确定长难句内部各分句的层次。层次划分常以各分句的语法功能为依据,将句子划分为主句(或主干)、修饰主句中某一成分或在主句中承担某种功能的从属句、修饰从句中某一成分或在从句中承担某种功能的次从属句等,层层剥离,帮助译者理清句意层次及逻辑关系。
例2:It is a curious fact,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natural scenery are strongest and most widely diffused precisely in those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worst climate and where the search for picturesque involves the greatest discomfort.
在这个句子中,谓语动词有is,think,are,have,involve共5个,分析可知,主干部分为it is a...fact...that...,即奇怪的是……,由此可知作者意在描述某个奇怪的现象。从层次分析的角度看,主句应为长难句内部各分句中的最高层次。谓语动词think所属的句子是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即of which I...explanation,修饰主句的表语成分fact,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可划定为第二层次。同属于第二层次的还有are所属的由that引导的从句,即enthusiasm...and love...are...countries是整个长难句的实际主语,在主句中由it形式主语替代。其中,that从句中的主语部分是由and并列的两个名词enthusiasm和love,谓语动词之后的表语部分也是由and并列的形容词成分,分别为strongest和diffused。而have所在的是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第二层次that从句中状语部分的名词countries;同样,involve引导的是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也用于修饰countries,两个从句间由连词and连接,可划定为句子的第三层次。因此,该句层次划分情况为:
第一层次(主句):It is a...fact...that...
第二层次:(...fact)ofwhich I can...;
enthusiasm...and love...are...countries;
第三层次:
(...countries)which have...;
(...countries)where the search...involves...
按照上述方法,将原本的长难句拆分成为5个长度较短、结构简单的句子,划分后的句子结构清晰分明、语意清楚明了,译者可对各分句的语意形成准确的理解,为整句翻译打好基础。
(三)语意转换重组
经过了确定句子主干和划分句子层次两个步骤之后,原本结构复杂、语意晦涩、在译者眼中令人头疼的英语长难句,已经被拆解成为结构清晰、表意明确的短句。对于整个翻译活动而言,最重要也最复杂的环节,即对源语文本进行准确的解码和理解已经完成。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只需要对分句进行逐个翻译和转换,然后根据目的语的语法规则、使用习惯等,将分句重组整合成语意准确、表达流畅的汉语文本即可。上文例2可转换为:
奇怪的是……//
(对此)我也找不到满意的解释……
就在这些欧洲国家,对乡村生活的热情以及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最为强烈,也最为广泛……//
(这些欧洲国家)气候最差……
(这些欧洲国家)要寻找如画风景必须经历最大的困难。//
至此,翻译的基本功能就已经实现了,即把语意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外一种语言中。但翻译文本除了要语意准确,还要兼顾其可读性,即表达的自然与流畅。因此,可对上述分句进行语意重组:
“奇怪的是,在有些欧洲国家,明明气候恶劣,要找到如画的风景也颇为不易,但恰恰是在这些国家,人们普遍对乡村生活和自然风光有着强烈的热情,对此,我也找不到满意的解释。”
重组后的目的语文本依照汉语的行文习惯,采用流水句的形式,状语在前,评述语后置,主语使用灵活,逻辑关系隐藏其中,更加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预期。
四、结语
翻译作为人类社会交往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其完成涉及背景知识、语言技巧、思维转换等综合能力。英汉两种语言起源不同、构成规则不同、背后的思维模式不同,二者之间的转换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长难句是英汉互译复杂过程的缩影,也是其中的典型。在实践中,尤其是对于翻译初学者而言,英语长难句翻译最大的难点往往不在于生僻的词汇或专业知识,而是复杂的结构将原作者真正的意图包裹其中,限制了译者的思维和理解,常使译者有如在迷雾中穿行之感,很多翻译初学者将其描述为“认识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但放在一起却不知其何意”。对此,基于基础的英语语法知识,通过对原文进行句式结构分析,先找准主干,再划分层次,逐层拆解,最后按照目的语行文习惯进行语意重组,就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达到理解准确、翻译流畅的效果,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中值得尝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