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能力培养研究
——以初中生物学科为例
2020-11-25周静
周 静
(江苏省南京民办实验学校,江苏南京 210000)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教学,因此,让学生养成“会学”的能力成了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主流话题之一[1]。新课程改革指导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意识,进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认知与情感体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进行了探索,希望对提升初中生生物成绩有所帮助。
一、当前学生学习现状
现阶段的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缺乏自觉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与习惯,这就导致学生的生物成绩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此外,由于教师是课堂上唯一的发声人,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部分教师更是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造成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难以很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导致学习情绪低落,逐步丧失了学好初中生物的自信心[2]。
除此之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也是造成学生当前学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学生会对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产生厌烦感,即使学会也只是表面的学会,并没有掌握生物知识的本质,更别提形成“会学”的能力了。课堂教学的低效还浪费了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开展探究活动。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分离,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是初中生物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助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必要且重要的。教师要立足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积极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确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竭尽全力为学生培育高效学习的沃土[3]。初中生物知识需要经历逐层深入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要想学好生物这门学科,仅依靠教师的教学是无法深入学习的,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深入掌握初中生物知识。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学生在这种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会自主学习初中生物,长此以往,将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是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会用知识,要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来丰富现实生活,同时还要培养生物思维,在遇到问题时能以生物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生物综合能力的提高[4]。
三、能力培养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学生深层次掌握知识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贫乏,很难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此时,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让学生更乐于学习初中生物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5]。
例如,在教学“周围的生物世界”时,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物。很多初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的逐渐加重,对生活的观察少之又少,甚至一部分学生生活在寄宿学校中,对生活的观察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这时,教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到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生物世界的一员,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二)允许学生突发奇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只有对初中生物知识具有好奇心,才会更努力地学习知识。因此,教师要学会放手,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很多教师会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天马行空的想法采取忽视的态度,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能在不经意间扼杀了一个天才的诞生[6]。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被子植物的一生”时,任课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设想如果自己是一棵植物,会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首先,大部分植物的种子先要被播种在泥土中,然后才可以萌芽长大。这时,有学生提出问题:“假如我是一棵植物,那么这片土地不适合我的成长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顺境纵然有利于成长,但逆境也可以使自己变得更顽强,而这正是生物学科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针对学生课上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地做出正面回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向学生传达正确理念,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究课堂的开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初中生物教师应遵循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上以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课堂教学重点也要由基础知识内容转变为学习方法[7]。这样一来,不论是预习、上课,还是练习和复习,学生都能在多方面做到完美学习。
例如,在教学“青春期”的相关内容时,任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结合自己的认知谈一谈青春期的知识,从而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又让学生锻炼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这样一来,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会学习到很多学习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从而更好地完成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
(四)落实针对性教学,发挥学生个性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不一,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展针对性教学或分层教学,让不同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发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节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并不断调整教学节奏,从而让更多学生接受知识[8]。
例如,在教学“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时,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而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遗传与变异的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学生以个人的认知对其进行理解很容易导致思考不全面。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学习,集众人之力攻克学习中的重难点,如小组内号召力强的学生负责协调指挥,电脑操作熟练的学生负责收集资料,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制作模型等。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会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立足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初中生物教师应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指导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初中阶段培养应具备的能力[9]。现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科思维,从而促进“会学”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回馈社会,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的内容时,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素养,其中包括稳态与平衡观。而这一知识很好地诠释了稳态与平衡观的概念,学生作为生物世界的一分子,有义务维护自然环境的稳态。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一定意义上促使学生学好初中生物,为将来学习深层次的生物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学有所得并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 语
总而言之,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学好初中生物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对知识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变得爱学、会学,进而做到解放课堂,让学生有更多探究学习的机会,让课堂由过去教师主导的“讲堂”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