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之我见
2020-11-25韩琴玲
韩琴玲
(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班主任管理工作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班主任应在平时工作中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全面成长[1]。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和经验,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以期使班主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一、加强与各学科教师的联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应加强与各学科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班内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全面、认真、详细地了解学生[2]。班主任应和各学科教师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灵活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真诚、无私地关爱和理解每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适当包容学生的错误,从而把班级管理得有条不紊。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面向全体学生和其他学科教师,严以律己,用良好品质去感染师生,科学管理班级,形成凝聚力。班主任应深入学生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和善待每位学生,用自己的真心和诚意去帮助、教育每位学生,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班主任应在班级中树立典型,让其发挥榜样作用,以不断督促和鼓励学生共同努力学习,使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共建和谐的班集体。
例如,对于某些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问题和现象,班主任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班主任应主动与学生谈心,使其明确要好好学习才能迎来更美好的将来。同时,班主任应组织互帮互学活动,让学优生带动并帮助学困生。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班主任可以让几名认真负责的班干部来监督其完成作业,开展一对一检查活动。这样,在班干部的带动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能够主动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班干部的帮助下及时完成作业。这样,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只有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级。
二、有效转化后进生
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内后进生的特点,及时有效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在课余时间,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动态着手,尊重、关心、爱护每位学生,平等对待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诚心、爱心、耐心和真情来打动他们。班主任应因势利导,反复对后进生进行细心、耐心的教育,多与其沟通交流。班主任应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不能采用过激手段或放手不管的错误方式,而要通过谈心的方式来理解他们,给他们温暖。同时,班主任应逐渐培养后进生的自理、自立、自强和自控能力,及时捕捉其闪光点,正确鼓励他们,哪怕是微小、点滴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其树立信心。这样一来,后进生便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乐意接受批评,并及时改正错误,有效消除逆反心理,以点带面地实现全面进步。
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不能只关注学优生,而要多为后进生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其肯定,使他们能自信地面对学习。班主任应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积极辅导、耐心引导,多与其家长联系沟通,实现家校联合,为后进生营造良好、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班级所有学生和谐共处。
三、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教育问题。班主任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络交流软件(校讯平台、微信群、QQ 群等)、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和家长的要求等,并与家长合理配合,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使家长明确应从哪些方面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班主任要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在家长会时,要和家长交流一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征求家长配合。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班主任应在家长会上提出表扬;对于退步幅度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制订解决方案,督促学生迎头赶上;对于道德品格和思想行为存在不足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找出原因,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对于学习态度不佳的学生,班主任应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下与家长沟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引导他们努力学习。面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
四、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班主任应以生为本, 适时采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沟通技巧,及时、巧妙地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班主任应摆正自身位置,与学生平等交流,以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念,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人际交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并和他们共同商议解决对策。班主任应尽可能地在沟通中真诚对待学生,让学生放松心情,解决学生在心理上的困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改进班级管理方法,不断反思总结,提高管理能力
班主任要及时调整班级管理方法,与学生交心相处,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学生一起成长。班主任应多阅读相关书籍,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弥补自身不足,在总结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同时,班主任应研究反思各种问题,多留意突发事件、特殊学生、特殊案例,记录下自己在处理过程中的长处与短处,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得与失,有效总结经验和教训,适当借鉴和学习兄弟班级的管理策略,不断反思,最终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在工作中,班主任应有效引用和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实践加以整合与完善,日积月累,形成一套自己的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 语
总之,班主任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用正确、合理、高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做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自尊、自立、自律、自强,才能提高自身班级管理工作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