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探讨
2020-11-25张绍刚毛肖芳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张绍刚 毛肖芳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高职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学生在练习体育项目过程中受伤的现象,甚至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不仅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有序性,也打击了学生体育项目练习热情,导致体育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遇到阻碍,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一、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提高安全思想意识
预防是将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扼杀在源头里[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助于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首先,要提高教师思想安全意识,加强对教师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加强体育专业知识培训与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教师综合水平,确保任课体育教师拥有专业的体育教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明确、控制教学内容的安全程度。其次,要提高学生安全思想意识。要注意学生运动观是否正确,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其养成科学的运动观。教师要加强教学引导、监督作用,在学生正式开始运动前,带领学生完成热身运动,并在这期间可以向学生普及本课体育内容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或者是一些常规安全防护知识,常规的损伤处理知识和技能等。又比如在进行室外滑轮课教学这类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时,教师要监督学生做好运动防护,监督、帮助学生正确穿戴防护装备,以实际教学行动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运动损伤止损能力,教师还可合理调整课程设计,在课堂上开展多元化的安全知识竞赛和运动防护知识竞赛,设置合理的比例,将竞答分与课堂表现分挂钩,或者是借助趣味抽奖问答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兴趣,考查学生相关安全与防护知识水平的同时,丰富其相关知识内容,提高其安全意识。
(二)完善运动教学环境
安全、有效的运动环境,对于预防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具有重要作用。试想学生跑步的场所崎岖不平,篮球场所不宽敞,障碍物过多,必然会增加学生运动安全隐患。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运动教学环境的改进和完善。首先,要改进运动场所。加强对运动场所的维护和打理工作,尤其是露天场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环境维护行动,鼓励学生集体对露天运动场所进行大扫除,例如组织学生清理跳远场所的杂草,清理碎石等,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运动场所维护效率,提高运动环境安全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其次,要重视维护、更新、完善运动相关设施设备。学校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相关器材和设备进行维护,对于老化器材采取及时更新,避免器材的老化问题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运动损害。同时,督促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关注相关运动设备和器材的安全性、可利用性。
(三)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
为了预防学生发生运动损伤事故,热身运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实践与科学研究都表明,有效的热身运动,可以调动学生运动情绪,促进其血液循环,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状态处于一种兴奋的条件,更有助于身体的协调和配合,从而更好地适应体育运动内容。一般来讲,20分钟是达到热身运动效果的最低时间,因此要注意热身运动的时间必须充足,保证学生身体协调性达到要求[2]。另外,在进行如慢跑这类运动时,由于全身长时间的规律运动,停下慢跑后身体往往会出现微热现象,这时应注意舒展肢体,从上到下,进行踝关节、腕关节运动,以及上肢、下肢和躯体的舒展运动,切不可直接躺下。
(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有效的降低运动损伤概率。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其精神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事实上,除了体育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每周也仅仅是一两节体育课,课程周期长,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效果有限,仅仅依靠体育课,难以全面、持续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健身,培养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例如坚持定期夜跑或晨跑,有规律、有毅力的坚持身体锻炼。
(五)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
学生在出现运动损伤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或引发二次伤害,延误病情,严重的可能留下病根,造成学生心理阴影。但课堂上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兼顾几十个学生,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相关急救知识,降低运动损伤影响程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穿插急救知识教学内容,普及紧急医疗护理知识,加强心理暗示,让学生在发生意外伤害时保持镇定,利用学习的急救知识及时为自身或同学做好紧急医疗处理,避免病情延误或因处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另外,要加强与校医院的沟通协调,在课程安排中增设预防、紧急处理的课程内容,请校医院相关人员来做讲解和指导[3]。积极发挥课堂互动作用,让学生扮演医生和伤患,交替做急救处理模拟,加深其急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处理措施
体育运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掌握常见的受伤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热攻”“冷敷”是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且有效的处理方法,应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注意紧急医疗时机[4]。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出血
出血情况有两种,即内出血和外出血。其中外出血是指血液自患处流出体内,主要是因血管因受伤出现破裂造成,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外出血的急救处理措施。
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常见于动脉止血。找到患处得近心端,用手指向其相对骨面用力按压,阻断血液来源,使出血能快速、暂时得到控制。
2.加压包扎法
加压包扎法主要适用于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等情况,这类受伤情况相对于动脉出血,血液相对容易凝结,所以在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涂抹有效药物后,使用绷带或三角巾进行加压包扎就能较好的控制出血。
3.止血带止血法
如果遇到出血严重,患处在四肢大动脉处,采用指压止血法和加压包扎法难以控制出血情况时,就需要采用止血带止血法。应在出血患处的近心端缚扎止血带,但注意提前用毛巾、三角巾等软物包垫好患处,抬高患肢后再扎止血带,而不是让其直接与皮肤接触,要注意控制缚扎的松紧度,能压住动脉防治继续流血即可,观察缚后肢短颜色,如果呈现腊色则说明缚扎处理得较好。缚扎后要注意时间,每次缚扎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下肢以40-60分组为宜,上肢以25-30分组为宜,防止肢体动脉被束缚过久出现坏死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后及时送医[5]。
(二)骨折
骨折氛围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伤口外露,皮肤被骨头尖部穿透,这种损伤应及时包扎止血、伤口,并用塑料板、木板等将骨折部位固定好,切不可试图用手回纳。闭合性骨折皮肤没有破口,无法经肉眼判断是否骨折,需经过专业医疗仪器进行检测。但如果怀疑颈椎骨折,则要固定好头颈部避免晃动;如果怀疑脊柱骨折,应尽快躺卧与担架或门板等平整物,用被单、衣服等点好躯干四周保持固定,且注意伤者头部必须固定好,避免造成患者瘫痪。
(三)扭伤
过度或者突然猛力扭曲关节部位,导致关节周围韧带撕裂,容易造成运动扭伤,常见于腰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当发生关节扭伤时,应及时垫高患处,或者对患处进行2、3天的冷敷处理。如果扭伤严重,除冷敷外,还需在48小时后再进行热敷,切记不要对患处盲目揉搓,以免造成二次伤害[6]。
(四)肌肉拉伤
体育运动离不开肢体的拉伸,因此时常会发生肌纤维撕裂问题,导致肌肉拉伤,主要是因运动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或者是运动过度、动作不正确等因素造成的。肌肉拉伸的轻重程度往往可从疼痛程度来判断,当产生疼痛感、发现肌肉拉伤时,应即刻停止运动,切记揉搓,而是应用冷毛巾或者冰冻物敷在患处,时间不宜过短,大约半小时为宜,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达到减少局部水肿、充血的目的。
(五)擦伤
学生在运动中时常出现皮肤表皮擦伤,这是一种轻微运动损伤,发生这种情况时,可用红药水涂抹较浅的擦伤患处;若是出现渗血或者创面较深较脏,则应在涂抹红药水之前先用生理盐水做好清洁工作,避免感染。
(六)挫伤
运动器材不乏一些钝器,当钝器击打到身体局部时可能引起局部组织挫伤,如果挫伤程度较轻,一般只需要在接下来24小时注意冷敷处理即可,或者辅以一些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
(七)脑震荡
运动过程中,可能因为意外情况使学生的头部碰撞到坚硬物或者是受其他外力打击,导致脑神经纤维、细胞过度震动,出现脑震荡问题,根据严重程度氛围重度、中度、轻度三种情况。如果学生意外发生脑震荡事故,应立即停止运动,重度、重度脑震荡者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仰卧休息,冷敷头部,同时注意保暖,必要时需要送医治疗;轻度脑震荡者,需要卧床静修一到两天,且一星期内不要参加运动类活动。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高职学校的重要教学科目,对于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都具有促进作用。学校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运动损伤问题的重视,加大研究力度,尽可能降低学生在运动中出现损伤,并加强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课程的安全性,在保证学生健全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