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体职院校搭建运动康复实训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及策略研究①

2020-11-25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3期
关键词:保健康复实验室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落地,“2030健康中国”正式升级成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有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运动人口将达4.35亿,每年都会有近0.9亿的人在日常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1]。不仅于此,大众休闲娱乐、康体保健、竞技体育等体育文化、精神层次的需求亦日益提升。

1 高等体职院校搭建康复实训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2]”。2016年,又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康体、体质检测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但是,当现我国运动康复机构有效供给仍尚存短板,面临不足。第一,国内康复体系存在医院消费偏高、按摩店不专业等棘手问题,运动康复有较高的用户需求市场。第二,运动康复目前所占大众日常健康消费的比例极低。第三,大众休闲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对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增。第四,目前运动康复指导、健康管理相关行业仍存很大发展空间,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依国际水平估计,到2020年中国至少需要40万康复技术人才,人才缺口非常大[4]。

因此,高等体育职业类院校依托社会、企业、体育系统科研等主体单位,开展健身咨询和康复等服务,有利于提高开放办学程度,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产学研的转化。

2 高等体职院校搭建康复实训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及策略

2.1 完善升级校内康复保健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以满足实训、教学、培训需要

对现有的教学场所、医疗场所、实验室、专业教师、医务人员与对外服务进行优化整合,对实验设备、医疗设备进行完善、升级。实施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校内完善、合并、升级各小规模的实验室、医疗室等,重点建设康复锻炼仿真实验室、实训基地。利用医务室建立运动康复推拿实训基地。

二是加大综合实验室投入力度。在政策上、经费上给予足够的支持,提高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内设PT实验室、康复评定室、针灸、推拿实验室等,配齐常规设备,如牵引床训练阶梯、肢关节训练器等,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三是建立有效的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机制,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全国各高校、康复保健基地的交流,定期派出专业教师、人员参观学习,及时把先进的经验引进来。

2.2 建设完较备的、能面向重点运动员及运动队的实验室

康复实训平台的搭建,就是要紧密联系运动队大赛备战工作的需求,进一步实现全民健身事业,切实解决重点运动员医疗和康复问题,而担当这一重任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建成较为完备的实验室。

2.2.1 训练监控实验室

首先,训练监控实验室应具备两个基本功能:人体机能评定功能、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功能(主要包括对训练负荷和方法)。

其次,优越的硬件条件和多功能性,构建出完善的教科研服务体系实验室群。如一个中心实验室,若干小实验室,主要包括机能评定、生化测试、低氧训练、科学选材等。

最后,除具备精良器材设备之外,促建评价、管理机制也尤为重要。如通过网络平台,为优秀运动员建档,便于生理机能等数据的跟踪、查询、分析,指导科学训练等。

2.2.2 生化实验室、康复治疗

生化实验室、康复治疗主要承担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生化监测等课程内容的实验教学任务。

首先,实验室建设可先后分二期建设。前期建设主要满足康复治疗、神经和运动损伤(骨骼肌肉拉伤)康复的物理常规理疗的实训教学。二期建设是满足康复功能评定学、生理生化指标监测、心肺疾病物理治疗的教学等。

其次,实验室要配有优化组合器械。如股四头肌训练椅、上下肢关节训练器、胸背部矫正运动器、腕部功能训练器、踝关节活动训练器、颈腰椎治疗牵引床、牵引网架、OT综合训练工作台等。

2.3 走学院内涵发展路线,加强专业、课程、教材等软实力建设,提升科研能力

走学院内涵发展路线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探索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鲜明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层次、完善课程设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优化教学体系,整合课程资源,推动体医结合。加大加强特色课程,如运动处方、运动营养、体育保健等;加入运动康复技能课程,如推拿、保健按摩、心肺复苏、针灸等,有利于运动康复的服务工作。

二是根据院系专业发展的要求,加倍建设校内康复治疗技术中心实验室;扩建、新建实验室,购买实验设备,适时更新和维护重点实验仪器模型;软硬件设备能满足科研、教学需求。

三是优化打造综合性“双师”科研团队。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多学科研究人员汇集,实现多学科交叉、专业融合,提高科研实力。

四是明确办学定位和方向,共建人才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并面向各级运动队、社会保健、体育俱乐部等企事业单位,使学生在随队康复保健的真实环境中成长,提升实操水平。

2.4 链接康复治疗、健康管理与咨询等“一条龙”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现今,大众为健康投资意愿愈来愈强,社会更需要一种有别于传统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的、全新的、个体化的、医检分离的健康管理和咨询机构。《纲要》提出不同行业要深度融合,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那么,积极协同多部门和社会参与,加强行业的沟通协作,方能促成合力。实施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医结合。加强与医疗单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机构、企业间的合作,建立总局与省市医疗保障协作模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康复机构网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保障合力。

二是整合体育系统内部院校、科研所、重点实验室和运动训练基地的优势资源,完善科医训一体化的服务保障体系。体育局下设科研所、体训大队、登山队、摔柔中心、体育职业院校等都有运动康复理疗中心,据调研很多康复、体能训练的研究设备常年闲置,甚至被封存或是仅服务于自身部门,没有物尽其用。因此,各体育系统医疗部门不仅要加强相互间合作,更要与社会资本、社会资源主动对接,促进运动与康复协同发展。

三是建立平等参与机制,逐步形成“政府支持、各方协作、社团管理、市民参与”的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由长期的分离状态向深度融合转变,需要构建相应的体制与机制[5]。体育医院门诊、运动健康体检、科学健身康体等体医融合型产品是体育健康综合体的主要服务供给内容[6],它们将共同致力于全民健身事业。

2.5 提升规格,扩建、打造高标准的康复保健实验室、运动康复人才培训基地、资格认证培训基地

一是建有较为完备的、规格较高的、标准的仿真康复保健实训实验室、运动损伤理疗实验室、生化监测实验室。

二是建成区域培训、职业资质认证基地,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如“康复评估中心”内设运动康复评估、体适能评定、运动医务监督;“运动康复理疗中心”内设功能评定、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资质鉴定中心”内配运动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保健按摩师等。

三是建立与完善运动康复保健相关的教学、实训、管理及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健全运营制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实训室的使用和运转效率。

四是既能为学院现有的专业队服务,也能为高职学生的再就业创设条件;既能为师生、退役运动员等提供技能实训场所,也具有对外服务的社会功能,使实训基地达到一定规格、标准,在片区有较高影响力。

五是与医院、康复治疗中心等积极协作,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将实训基地升格为区域体育医院或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诊疗中心。

总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运动康复实训平台的搭建均是顶层统筹、体医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合作互动的过程。

猜你喜欢

保健康复实验室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养生保健的“怪味”菜
电脑族养生保健的四大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