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排舞教学的信息化改革研究①
2020-11-25李桂华孙园
李桂华 孙园
(1.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徐州 221011;2.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连云港 222000)
2020年伊始,全体老师和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克服各种困难完成线上课程教授与学习。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为高职院校排舞课程的信息化改革搭建了飞跃的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教师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渐入佳境,学生对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游刃有余,这都将为信息化在排舞教学中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实地教学经验和文献资料查阅汇总得出结论:在高职排舞课程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将信息化手段贯穿课堂,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设计水平,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1 高职排舞教学的特点
1.1 排舞的概念
排舞,由英文“line dance”翻译而来,是一项音乐和固定舞步融合在一起,一人或多人通过风格各异的舞步循环,来愉悦身心的体育运动,舞者在跳舞时站成一排排、一列列的队形,也被称为“排队列舞”。排舞运动由不同的舞蹈形式和音乐元素组成,融合了拉丁舞、街舞等多种舞蹈风格,节奏有快有慢,舞步有难有易,由于其简单易学,又兼具健身的功效,使它在大众健身的普及性、舞台表演的独特性、体育运动的竞技性等方面体现出极大的价值。
1.2 高职排舞课程的特点与价值
(1)排舞课程门槛较低,简单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参与练习,学习过程可由初级逐渐向高级套路层层递进,利于基础薄弱的高职生树立自信,更好地体验排舞课程的乐趣。既可以个人完成练习,也可以集体练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体现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排舞教学模式。
(2)排舞传统的教学形式是由教师带领,学生模仿跟随来完成练习,在音乐欢快、节奏鲜明的愉悦氛围中,通过对音乐和舞蹈风格的理解,排舞课堂更注重学生在基本舞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独特个性,形成自己的舞蹈风格。也可选择喜欢的音乐进行动作创编,充分发挥高职学生思维活跃、行动力强、乐于接纳新事物的学情特征,在实现塑造形体、增强体质的目标下,充分激发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其创新创造的能力。
(3)排舞课程对场地要求较低,一块规格为10m×10m的平整防滑地面即可进行练习,易于开展教学。
(4)排舞音乐变化多样,动作风格迥异,在练习时更强调身体的随性,既为高职学生独特个性的发挥提供空间,也可以帮助学生排解压力、调节情绪,有利于高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5)排舞是一种连续完成动作的有氧运动,具有强健体魄的功能,经常参与排舞练习,可有效改善学生心肺功能,有助于大脑活动和记忆,加速新陈代谢,消除疲劳,从而达到增进健康,提高机体活力的健身目的。
2 信息化手段在高职排舞教学中的应用
2.1 切实优化教学流程
传统排舞课堂主要分为热身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等常规流程,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针对课上技术环节和能力素质的练习部分展开,课下学生复习效果难保证,没有考虑到教育和学习的连续性,造成课上复习占用时间过多、新课推进缓慢、学习不系统、错误动作定型后难纠正等现象。为了解决“复杂动作细节描述不准确,展示不清晰”“动作表现力较弱,运动负荷难把控”“创编能力匮乏,合作困难”“上课资料难保存”这四方面的问题,笔者借助现有的信息化手段将排舞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部分。课前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职教云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设置考核标准。课中应用动作纠错分析软件、负荷监测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辅助练习,提升学习效果,保障练习安全。课后拓展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整合内容的能力,大量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巩固学习成效。
2.2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
新的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课前预习、课上演练及课后总结的连贯性教育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的连续性,在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下,高职排舞课堂可参照以下环节来开展教学。
(1)课前:现代信息化资源形式多样,网络平台纷繁复杂,高职院校排舞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现实基础,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教师可录制相应的辅助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比如通过制作微课、PPT、提供学习平台链接等手段,设计闯关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预习任务,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打分评出等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课堂基本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丰富高职校排舞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课中:学生进入到课堂后,首先通过云平台打卡签到,完成简单的问卷调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在课程开始后集中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其次,在技术动作的学习环节,通过教师示范及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依赖于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掌握跟随视频学习动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相互弥补,共同提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并监督学习情况,辅助学生高质量完成练习。在纠正易错动作时,可使用动作分析软件逐个突破,学生通过屏幕找到错误的环节,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突破练习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保障学生科学、安全地完成练习,可借助运动负荷监测设备及时掌握学生运动负荷量,合理调整练习内容。
(3)课后:排舞课程更加注重技术能力的学习,在课上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快速提升运动水平,需要学生课后借助排舞练习平台选择适合自己的套路进行练习,巩固技术动作,同时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练习视频,教师和同学可随时给予点评和指导。此外,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创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排舞创编内容的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重点突破,教师可借助云平台发布任务,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翻阅图书等方法搜集资料,以小组形式完成动作和队形的创编作业,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至云平台,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法。
2.3 不断完善教学评价
传统的排舞课堂考核主要包括理论考核(理论知识笔试成绩)、实践考核(套路动作完成情况、音乐理解、创编能力)和平时表现考核(出勤、纪律、态度)3个部分,主要评价方式是教师给所有学生打分,考核相对单一。借助信息化手段尝试对排舞课堂评价体系进行多元化改革,课程评价将采取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系统打分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新的评价形式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最终实现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目标。
3 结语
教学信息化改革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创设情境的重要作用,强调团队协作的价值,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撑“学”的目的。在高职排舞教学的课程改革中应着手建立完善的配套体系和设备,更新信息化智慧软件,搭建兄弟院校排舞教学联动平台,共同推动排舞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