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广西财政金融联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政策研究

2020-11-24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金锦花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14期
关键词:财政金融复产财政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金锦花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规模经济停摆。当前,我国疫情已基本受控,及时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是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取得脱贫攻坚最后胜利的必然要求。2020年2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新华网,2020年2月15日。随后,中央陆续提出“两手抓”战略部署和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策略导向。广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切实提高站位,迅速响应、主动作为,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财政金融部门更是高度重视如何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纾困解难。但由于广西经济基础薄弱,在疫情还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存在较大困难,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结合广西实际,提出新冠疫情下财政金融联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对策建议。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资料,笔者整理。

一、疫情影响下的广西经济状况

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一直以来都面临财力薄弱、人均支出水平低、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压力大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相关行业停产停工,个人和企业现金流断档,逾期贷款提高,金融行业不良贷款稍有提升,整体经济下行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广西社会经济状况短期内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一)广西经济形势压力较大

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7%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10%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0.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8.8%,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9%,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5.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5.7%。从工业、服务业以及市场状况分析,广西经济形势压力较大(见表1)。

表12020年1~3月广西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1.工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多数重点行业产值出现负增长,汽车、电子行业下降约50%左右;医药、建材、石化、机械等行业生产总量平均下降20个百分点。全区重点监测的前100家工业企业有42家正增长、58家负增长,1~2月产值下降约12%,一些龙头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如上汽通用五菱、南宁富士康、钦州中石油产值分别下降66%、41%、13%。此外,煤电油运指标均为负增长。

2.服务业遭遇断崖式下降。在疫情的冲击下,广西20项服务业基础指标10项正增长、10项负增长,绝大多数增速同比回落。批零住餐、房地产、交通运输、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下滑幅度较大。其中,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旅游总消费、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下降额度均过半,分别下降55%、70%、80%。

3.市场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疫情期间,由于停产停工,正常的市场供应受阻,大多生产生活用品供需矛盾稍有加大,全国2020年1~2月的CPI比上年同期上涨5.3%。虽然广西粮油菜和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但相关产品物价短期上涨明显,1~2月上涨6%、第一季度上涨5.7%。

(二)财政状况不佳

为支持疫情防控,中央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防控物资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停产停工以及为疫情防控采取的减税免税等措施,导致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幅被拉低约10个百分点。同时,为巩固减税降费成效以及增值税翘尾减收效果持续释放,又拉低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约5%。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省级财政(除西藏外)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广西财政收入总体增幅下降2.8%。

1.收入方面。2020年1~3月,广西组织财政收入747.72亿元,完成预算的24%,同比下降4.6%,降幅较2月底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7.02亿元,完成预算的24.1%,下降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45.81亿元,完成预算的20.5%,下降20.7%;非税收入201.21亿元,完成预算的30.7%,增长34%,财政收入质量总体不高。由于各地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税费降低,部分地市财政收入降幅较大,如柳州(-24.1%)、河池(-22.5%)、北海(-19.4%)。除个税、消费税、车船税、印花税4个税种实现正增长,其余11个税种的税收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减收面达73.3%。

2.支出方面。为支持疫情防控、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广西加快财政支出进度。2020年1~3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15.36亿元,完成预算的23.6%,增长5.1%。除科学技术支出、国防支出、城乡社区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7个科目负增长外(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以及粮食风险基金延后拨付因素的影响),其余15个支出科目均实现了增长。1~5月民生支出1722.2亿元,增长10.9%,占财政支出的近八成,其中,公共卫生支出增长55.7%,扶贫支出增长77.2%。

(三)金融运行平稳

2020年第一季度,除部分个人和企业由于现金流不足导致的逾期贷款外,广西金融存款保持平稳增长,贷款增速连续两个月提高,累计增量双双创历史同期新高。

1.存款保持平稳增长。第一季度存款总量为3316.41亿元,同比增长6.89%;比年初新增1670.41亿元,同比增加263.22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新增非金融企业存款461.18亿元,同比增加781.0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新增183.66亿元,同比增加209.22亿元。

2.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贷款增速明显提高。3月末,广西制造业贷款余额2216.64亿元,同比增长14.48%,高于上年同期12.02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5.26%,比上年同期提高23.75个百分点,信贷积极支持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二次创业。同期,广西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7802.5亿元,同比增长11.26%,比上年同期提高7.68个百分点,信贷积极支持基建项目发挥稳投资作用。(2)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支公众号:《2020年一季度广西金融运行情况》。

3.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持续增强。3月末,广西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703.36亿元,同比增长16.58%,高于上年同期9.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5394.85亿元,同比增长13.26%,高于上年同期8.32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8.71%。

(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受疫情影响,企业未能如期复工,期间面临巨大的支出压力,如员工工资及社保费用、银行贷款、应付账款等。虽然当前企业复工率较高,但实际产能利用率偏低,仅40%左右,目前,大多数企业由于疫情影响仍普遍存在人员返岗困难、现金流中断、上下游产业链不畅等问题。

1.广西中小企业多,自身发展较为落后。广西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区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量偏少,总量偏小。由于中小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弱,管理不完善、规模小、抵押物少,一直以来都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据调查了解,80%以上的中小企业很难顺利融资,每年倒闭的中小企业中因为不能顺利融资的达到60%以上。受疫情影响,原本就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资金流更易中断,支撑力更加脆弱。

2.产业结构不平衡,受疫情影响严重。广西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且主要分布在工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的科级类企业较少,产业结构存在天然的不合理性,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此外,疫情期间人口不宜大量集聚,员工返岗难问题突出。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广西企业整体员工到岗率达84.3%,但仍存在30万人的缺口,严重影响企业复工复产。

3.停产停工对中小企业资金流影响较大。一是企业自身的资金储备可维系时间不长。许多企业因长时间停工导致收入和现金流中断,据调查,近八成企业现金流仅能维持3个月左右,如河池市反映有122家企业融资困难,融资需求达36.3亿元。二是产业链供应链接续不畅。一些企业因配套零部件工厂无法按时供货影响生产,一些企业因上游工厂停产或运输不畅导致原材料断供,一些企业因下游订单大幅下降导致生产意愿不强。大多数企业艰难度日,及时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加大对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迫在眉睫。

二、财政金融大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巩固保障防控成果的同时,大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打通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经济断点、难点问题。广西财政、金融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有关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从2020年2月中央号召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开始就多措并举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一)财政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1.机制保障,助力企业落实政策。及时成立综合精准施策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处室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媒体见面会等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以问题为导向,采取视频会商、督查调研、问政于民等方式,了解并帮助企业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2.综合施策,助力企业稳定预期。出台了提质增效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28条”、抗疫情稳增长的“16条”、开源节流优化支出结构的“10条”等系列财政政策措施。(3)“28条”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大力提质增效 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通知》;“16条”指《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印发关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财政政策措施的通知》;“10条”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努力开源节流 优化支出结构 支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通知》。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助力企业稳定预期,其中,争取提前批新增专项债券557亿元,统筹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争取中央支持“五网”建设资金183.85亿元(三年);争取中央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6.4亿元;自主筹措资金130多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3.减免税费,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在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税政管理权限出台和实施11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税费优惠政策,预计全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超过123亿元,1~3月已减免56.25亿元。落实国家减免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政策,累计减免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51.36亿元。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生产经营用房的商贸服务企业实施房租“一免两减半”。

4.财政奖补,助力企业增添动力。下达生产补助资金0.99亿元,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筹措9亿元支持“壮美广西 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线上线下消费活动,截至5月底已拉动消费500多亿元。安排2.76 亿元开展汽车促销和稳商贸流通。对市、县促销物流费用给予奖励。

5.财政金融联动,助力企业增补元气。筹措20亿元贴息资金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截至4月底已发放财政贴息复工贷款146.34亿元,财政贴息3亿元,带动4286家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广西已有90家防疫企业获得26.72亿元专项再贷款,可争取中央贴息资金3053万元,自治区财政再贴息资金2099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市县财政给予1‰担保费用补贴,自治区财政给予市县财政奖励50%。减免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费用约3000万元,仅第一季度就新增农业信贷担保贷款20.66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04倍。

6.项目扶持,助力企业强筋壮骨。筹集94.28亿元支持“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多渠道筹措资金5.5亿元,支持“双百双新”产业项目。拨付资金1.98亿元支持外贸企业和第三产业复工复产。统筹盘活建安劳保费结余资金5亿元,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复工复产。出台进一步加快推进PPP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10条措施(4)10条措施,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努力开源节流 优化支出结构 支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进行的通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

7.稳岗稳员,助力企业吃下定心丸。累计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0.61亿元,惠及企业5.78万家,涉及208.79万人。积极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截至4月底累计减免企业缴纳三项社会保险费61.88亿元,惠及参保企业12.5万户。为紧缺急需物资保障的生产企业、保障民生的商贸配送企业发放吸纳就业补贴资金0.68亿元,惠及企业322家。

(二)金融多管齐下,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1.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等五部委金融30条、银保监会6号文、国家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以及自治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30条等政策。向92家全国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优惠利率为2.28%的贷款27.5亿元,发放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148亿元,惠及企业1.1万家,为金融机构提供央行资金414亿元,通过降准释放资金201亿元,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还推动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浮动利率新型债务融资工具,指导桂林银行发行广西首单永续债32亿元,帮助金融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4月末,全区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33万亿元和3.2万亿元,同比增长8.34%和15.55%,分列全国第12位和第7位,其中贷款增速西部第一。存贷款合计增长11.88%,为两年来新高;贷存比为96.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22个百分点。

2.“复工贷”政策有效落实。广西金融系统认真贯彻“复工贷”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主要突出“三个聚焦”,聚焦重点领域,围绕民营小微、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复工复产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应贷尽贷、应续尽续,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分别达到17.74%和16.43%,发放贷款支持重大项目185个,贷款余额767亿元。聚焦产品创新,加大“线上”融资对接,推进“桂信通”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用快贷、数字供应链等“复工贷”系列产品28个。聚焦政策传导,深入开展“复工贷市县行”,组织全区推进大走访、大洽谈、大宣讲、大签约、信用大培育五大行动,涉及复工复产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近2万家,推进“百行进万企”和融资对接签约,合力打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3.“复工贷”政策取得良好成效。截至4月30日,实现“延续展”,共为3.18万家企业办理延期续贷1179亿元,约占全国的3%;实现“总量增”,累计为8.67万家企业发放贷款2666亿元;实现“利率降”,企业利率仅为4.6%,减免利息及减费优惠超10亿元,信用贷款和首次贷款分别占比40%和17%;实现“便捷快”,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做到不抽贷、不断贷;实现“宽调撤”, 累计为5.7万个人和4200多家企业调整还款安排或征信记录,减轻企业不良信用记录负担。

4.金融基础服务有力提升。开辟支付清算、国库、现金、征信、债券、外汇6个“绿色通道”,快速、优先办理企业复工复产相关业务。全区累计开立防疫相关单位银行账户408户,办理特事特办外汇业务金额4.59亿美元,全方位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三、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疫情发生以来的关键时期,财政与金融发挥了自身的积极效应,从政策制定到具体措施实施等方面做到精准施策,为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正确认识当前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并更好地运用这两个逆周期的调节工具,发挥协同效应是当前进一步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问题。

(一)财政运行困难,对企业扶持力度有限

1.税收收入不断下滑,财政增收难度加大。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影响叠加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因素,严重削减了广西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收入,广西全口径税收收入增幅从1月份的增长1.2%大幅下跌至第一季度的负增长13.7%,比上年同期下滑了21个百分点,拉低财政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和疫情影响将造成广西财政减收500亿元以上。当前,尽管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短期内限制人员聚集的措施难以完全解除,加上境外疫情仍在快速发酵,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或将持续。与此同时,为应对疫情的影响,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延缓缴纳的政策,更是直接加大了财政增收难度。在此背景下,绝大部分省份下调了财政收入预期增速。从目前各个省份公布的数据看,相比2019年预期增速,有23个省份调低了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3个省份与上年增长目标持平;相比2019年实际增速,有18个省份调低增长目标、4个省份持平。

2.收支矛盾日趋突出,基层“三保”难度加大。受疫情影响,广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收入连续两个月下滑,新增支出需求急剧增长,由此形成巨大财力缺口,收支难以平衡。从县级看,原本就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县级财政状况更不容乐观,部分地区“三保”支出困难,短期内依赖自治区本级超调资金才能勉强维持,全年工资发放、机关运转和脱贫攻坚工作等存在财力硬缺口。以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到的都安县为例,该县既是极度贫困县,又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县,预计疫情防控总支出近2亿元,相当于该县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2%,现有财力难以承受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双重压力,“三保”极为困难。

3.基层财政运行日趋困难,部分地区压力特别突出。2020年1~5月,近40%的县税收收入降幅超20%,其中5个县超40%,2个县超50%。部分市县受疫情影响大,困难凸显。一是以旅游业等线下服务业为主的市县收入断崖式下降。桂林市第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同比下降72%,旅游总消费同比下降71%,约15万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二是边境8县外防输入和复工复产压力巨大。按照中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方针,广西9个边境口岸关闭7个,边境贸易进出口下降较大。三是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因素叠加。广西仍有8个深度贫困县未脱贫,这些县均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四是各县市企业养老金存在缺口,基金支付压力加大。受疫情影响,广西预计将减少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4.06亿元,当期基金收支缺口为87.74亿元,实际支撑能力仅为4.12个月,基金支付风险大大增加。为确保养老保险待遇正常发放,财政筹资弥补基金缺口压力加大。

(二)金融政策效应不明显

1.信贷总体宽松环境下部分民营小微企业资金仍然紧张。一方面,部分民营小微企业的弱质性在疫情影响下进一步暴露,销售受阻、存货积压、回款困难;部分民营企业为降低税负和确保安全,资金多以股东负债形式进入企业,账面资产负债率偏高,使银行提供市场化的信贷服务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银行机构还有畏难情绪,金融服务重心下沉不够,获客机制不够健全,敢贷、愿贷、会贷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尽职免责和纠错容错要求落实还不够到位。

2.受疫情影响,企业需要中长期优惠政策支持。为应对疫情出台的租金减免、社保费缓交、贷款贴息、贷款延期等临时性优惠政策大多在2020年6月底到期,但疫情影响远未结束,特别是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外贸等领域复产困难较大。4月30日以后的贷款能否申请贴息等后续政策尚不明确。

3.法人金融机构自身化解风险的能力比较薄弱。2020年3月末,广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年初增加92亿元,99%为法人机构新增。广西农合机构风险抵补能力弱,3月末资本充足率仅8.31%。受经济下行和粗放经营影响,广西城商行经营脆弱性逐步显现,流动性趋紧。

4.融资担保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目前,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增长较快,投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不断增加,但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跟进不够,2020年3月末仅有余额144亿元,占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718亿元)不足3%,另外还要求反担保,代偿周期较长,代偿率较低。

(三)政策宣传及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一是政策宣传普及仍需加强。当前,支持复工复产的政策很多,但是宣传普及力度不大、方式单一、成效不明显,企业知晓度不高、获得感不强。二是基层落实力度仍需加强。个别地方由于工作机制不健全、人员力量不足、监督检查不力,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三是政策相互衔接仍需加强。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式仍以贴息、担保、奖补为主,市场化方式较少,没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四是财政资金管理仍需加强。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尖锐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并存。一方面,财政“紧平衡”特征明显。据初步测算,受疫情影响广西财政全口径减收约300亿元(含社保),增支约150亿元,由此造成财力缺口估计在25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机制有待完善,存在着重立项、轻绩效的问题,对补助到中小企业的资金怎么用、效果如何,未构建完善的追踪和评判机制。

(四)财政金融协同契合度有待提高

1.财政资金配置方式不够完善,对金融撬动力有限。当前,广西财政实施贴息、奖励、担保、设立基金等方式,旨在发挥杠杆撬动作用,改善金融资源配置的风险收益平衡情况,引导金融资源进入政府支持的领域。但总体来看,财政金融联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财政对金融的撬动作用有限。例如,财政贴息是目前政策联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效地支持了“三农”、中小微企业和部分基础设施获得融资支持。但由于银行经营政策的限制,贴息资金不能计入银行营业收入,对银行收益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对拥有资源优势的大银行吸引力较小。此外,由于贴息属于事后补贴,要先保证企业获得贷款才能发挥政策效果,不能有效释放信贷资金存量、缓释信用风险。再如,财政注资成立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可以提升融资担保能力,但对财政资金占用数量较多、时间较长,而且在出现担保代偿风险时还有可能向财政风险转化,隐患较大。

2.在参与金融资本运作过程中,财政投入尚未形成规模。当前,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是广西参与金融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健全、内部控制存在缺失等因素影响,加上受保值增值要求的制约,使得基金运作显得有些畏首畏尾,支持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效果尚未显现。此外,财政投资参股作为一种有效的联动方式,一方面,采取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可以有效扩大财政资金来源,吸引更多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当股权减持或到期转让后又会实现财政资金的回笼和增值;另一方面,财政资金投入由无偿变为有偿,可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更好体现政策导向。但是,由于企业发展观念以及机制设计等问题,广西实践尚少,制约了财政、金融与广西经济增长的互惠互生。

3.财政联动机制相关配套政策体系缺乏。一是缺乏中高端金融专业人才吸引政策。由于财政金融联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较高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大量金融专业人才操作才可能让政策真正落实,但受编制、薪酬待遇等因素制约,现有体制较难吸引到中高端金融专业人才,许多政策均因缺乏人才而难以协同推进。二是各级政府对财政金融联动政策推进不平衡。总体看,自治区层面大力推进财政金融联动政策,但大多数市县在推进过程中步伐缓慢,一些地方仍停留在一般财政工作和金融工作的开展,缺乏高层次的领导机构、协调合理的工作机制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三是各部门协同推进工作的局面尚未形成。当前,推进财政金融联动政策主要依靠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其他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全力合推的局面。四是财政金融联动政策还涉及深层次的财税体制改革、金融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从长远看,只有将这些关系理顺、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财政金融联动政策才可能真正落地。

四、财政金融联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对策建议

(一)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经济形势分析

1.有利因素。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稳定投资、补贴消费、扩大内需、减税降费、财政贴息、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下调超额准备金率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将对拉动实体经济增长、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效应。从全国看,2020年3月制造业PMI大幅回升至52%,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变化。从广西看,截至2020年3月底,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农业、交通运输、房地产、外贸等企业的复工率均接近100%,生产、贸易和服务活动正在逐步恢复,第二季度经济有望加快复苏,为财政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2.不利因素。一是财政面临减收因素较多。2020年阶段性减税、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效应将在第二季度体现,相应制约税收增长;部分重点行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产业链复工衔接不畅,供应链难以保障,企业订单不足、效益下滑,税收增长困难;钦州炼油厂、北海炼油厂因疫情导致停产检修时间延长,预计直接减少财政收入约20亿元。二是国外疫情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全球疫情愈演愈烈,境外经济几乎陷入停摆,外需大幅回落,对出口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同时消费被明显抑制,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第二季度外需和消费或将继续拖累经济,特别是对广西部分原料、设备进口和产品出口需求明显的企业将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总体判断,受疫情影响,广西投资、消费、出口均受到明显冲击,房地产、建筑业、制造业、基建投资等行业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旅游、文体娱乐、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优势服务业遭受巨大损失,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缺口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综合考虑2018年延缓至2019年收入、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翘尾减收、2020年新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停工停产造成的减收影响,预计2020年上半年广西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会延续负增长,但降幅会逐步收窄;全年预计减收数额较大,完成全年增长5%的收入目标十分困难。

(二)财政金融联动的基本原则

1.准确定位,优势互补。财政侧重保障社会公平,金融重点促进提升社会效益。财政金融联动应充分发挥杠杆撬动和资本补充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拓宽政策运用的资金来源。为保障政府调控资金需求,广西着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推进财政金融联动上水平。

2.综合统筹,改革创新。应从发展规划、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税收减免、支持创新等方面全面统筹,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市场失灵的制约;创新国库现金管理方式、优化支付环境、完善社会征信体系,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征收管用”等环节使用的透明度以及便利化,减少成本与风险,确保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同时,通过金融创新和平台建设拓宽流动性补充渠道,扩大金融资源供给。

3.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基于产业链视角,遵循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保障疫情防控防治需要、保障就业稳定等标准,将不同企业进行分类引导支持。由于大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较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还应分步骤、分阶段推进,选择对社会经济拉动作用较大、推动能力较强的企业首先给予支持,跟踪推进,根据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分阶段施策,确保阶段性复工复产的稳健运行。

(三)财政金融联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具体措施

广西各级财政部门与金融系统应进一步加大政策的衔接力度,提高联动度,二者紧密配合,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在慎终如始、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密切关注分析疫情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聚焦“六保”“六稳”任务,推动“复工贷”工作重心向稳企业保就业转变,按照“建机制、设清单、抓县区、给政策、创工具”的思路,通过稳企业实现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

1.营造良好的财政金融联动环境。一方面,保障财政平稳运行,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积蓄财政资金。一是强化税收征管,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对接,强化措施,挖潜堵漏,做到应收尽收、应免尽免。加大对疫情影响较轻、生产较为正常的行业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加大对涉土涉房相关行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征管力度,加大对2019年延缓入库税收的清缴入库力度,加大向上争取增值税免抵指标力度。二是挖掘非税潜力,加快盘活处置长期低效运转、闲置以及超标准配置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大对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打击电讯诈骗和网络传销等各类罚没收入入库力度,继续多渠道、多途径组织财政收入。三是加强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深入分析财政收入增减变动趋势,找准组织收入工作的难点和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密切关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预调微调,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摸清广西情况,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项目支持。

另一方面,维持复工复产金融环境总体稳定。进一步完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广西)的组织架构,使其充分发挥金融协调作用。助推金融机构风险有序压降,按季跟踪监测,协助化解大型企业风险,推动部分企业退出问题企业名单,降低不良贷款数额及高风险机构数量,促改革与化风险有机结合。紧抓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政策窗口期,指导推动农合系统、强化资本补充,积极处置不良资产,避免陷入周期性风险积聚的恶性循环。

2.完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建设。建议成立由各财政系统、金融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由行业主管部门筛选建立“重点保”企业清单,重点支持劳动密集型、就业吸纳能力强的行业,以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一定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还有龙头企业和重要产业链等重点群体。定期监测,督促金融机构对清单企业有针对性地做好金融服务。制定出台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实施方案,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组织金融机构做好清单对接,在内部资源配置、绩效考评、风险评估、尽职免责、金融科技等政策安排上向小微企业倾斜。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扩大担保倍数,取消反担保,确保及时、足额、高效代偿,逐步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尽快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风险补偿、贴息奖励、应急转贷等支持。

3.财政金融联动,保障市场主体稳定。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注入新动能。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性功能,大力拓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财政部门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扩大融资担保规模、给予财政贴息。疫情发生以来,中央财政对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提供贴息,云南省81家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得优惠利率贷款30.92亿元,省级财政再配套贴息50%,获贷企业实际负担利息为零。运用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根据国务院统一安排,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期还本付息,创设信用增进工具支持低评级企业发债,阶段性下调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发挥“几家抬”合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活下去、好起来。

4.财政金融联动,加强风险防控力度。共同做好高风险中小法人机构处置。金融部门引导中小银行不断提高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水平,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技术、政策和流程,增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性;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妥善化解存量风险。财政部门可通过履行好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帮助中小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加强公司治理等。通过财政给予贷款的贴息和风险补偿,包括专项再贷款贴息、10亿元“复工贷”财政贴息,以及政府性融资担保、小微企业和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等,平衡收益风险,撬动复工复产信贷投入持续扩大。目前已申请“复工贷”贴息2.46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累计发放37亿元。同时,配合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认购,增加财政资金支持复工复产。

5.财政金融联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金监管。紧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实际,持续完善财税配套政策,加强政策衔接互动,简化政策落实流程。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推动广西担保集团的组建和运作,健全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体系,充分借助市场化、专业化的力量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提升支撑力。加强财政资金和项目的管理,突出绩效导向,关注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调整优化支持中小企业支出结构、方向和重点,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落实落细各项财政管理措施,对一般性支出和其他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实行更大力度的压减政策,集中财力保障疫情防控、基层“三保”、复工复产等重点支出。加大工作督查调研力度,增强实效性。持续加强对财税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发现和查处贯彻落实不力、有令不行、自行其是,以及搞拖延、打折扣等行为。力求将督查与调研相结合,认真分析研判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提高工作的创新性和政策的完善性。

6.财政金融联动,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加大政策宣传普及力度,扩大影响面。加大对复工复产、助企纾困相关财税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借助网站、微信、报刊、电视等平台,加强政策解读和辅导,提高政策的便利性,增加企业的知晓度,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建立“省对省、市对市、县对县”的金融服务模式,指导各金融机构继续向基层下沉和延伸服务,深入县区企业开展融资辅导和对接等活动。进一步压实市县(区)责任,健全信用信息体系,完善综合服务平台,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导评估,打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财政金融复产财政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战疫情 奋力前行 复工复产 再续新篇(一)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简介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