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应用中的利弊

2020-11-24付建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29期
关键词:运动员人工智能智能

付建明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一、前言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与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高尖端的技术,在二十一世纪发起的全新技术革命中,人工智能也被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口之一,为人类架构一座连接理想未来的桥梁。“人工智能”的概念是1955年8月在《关于举办达特茅斯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的提议》中首次被使用,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计数级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现今,各个领域都在应用人工智能,如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无人驾驶等,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多元化的人工智能应用体系。在体育领域,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就在体育领域不断地进行着实践与应用,如1912年第5届奥运会终点摄影装置在田径赛场首次使用;1956年第16届奥运会半自动游泳计时装置的首次使用,以及1988年第24届奥运会计算机计时在赛场上的首次使用等,都充分地体现出人工智能与体育的结合形影相随。中国做为体育大国,借助人工智能促进体育发展也应与时俱进。2017年7月,国务院制定并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已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经济深度融合作为突出建设的内容之一。由此可见,人工智能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已是时代大趋势,这是国家对体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方向定位,也是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现阶段,由于人工智能发展还不够深入,与体育的融合程度还比较低,探讨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与弊端对人工智能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实践应用性。

二、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相比较依赖于大数据分析。体量大、类别多、处理速度快是当前大数据的特点,谁掌握了更多的数据,就意味着谁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和主动权。在体育领域,无论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或是体育传播等均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参与和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因此,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并将其产品高效、快速地应用到体育领域,将会对体育的发展方式产生深刻的变革。

(一)人工智能与竞技体育

1.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

现代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经过训练不断的突破人类极限。科学的运动训练就是为了获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人工智能运用和大数据的分析为科学化训练提供了理想的工具,这些能够从宏观上的训练周期和微观上运动员短期的身心状态进行把握,有效的进行系统、科学化的训练。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对每位运动员身心数据的分析,能够直观的了解到运动员个体间的差异,为运动员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方案。

2.提升比赛成绩预测比赛结果

比赛是竞技体育的核心。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场比赛于观众是视觉上的审美和情绪上的起伏,而对于运动员或运动队来说,其深藏在比赛中的各项数据才更有价值,其最具代表性的赛事就是NBA。从20世纪80年代起,商业化运作高度发达的NBA就开始对每支球队和每位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此判定球队的战术策略、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和行为习惯等。借助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本运动队及其运动员的优势与不足,有重点地进行赛外训练,也能通过分析发现其他队伍的劣势,在比赛中采用不同的战术和技术风格的队员,甚至更能够有效的预测下一场比赛的胜负。

3.提升比赛的专业化程度

公平和准确的判罚一直是竞技体育追求的目标。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比赛中,裁判的判罚标准和尺度不尽相同,会引起判罚争议,情况严重的会影响比赛的结果。人工智能运用到体育领域,为理想化的判罚提供了可能性,保障了运动员的利益,维护了裁判员的权威。如羽毛球比赛中的压电式传感技术和边界数字检测系统,网球比赛中的“即时回放系统”又称“鹰眼”系统等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作为裁判的辅助工具,有效地弥补了人类在观察上的不足,使得运动员和观众能够直观且迅速地判断出球是否出界,从而保证判罚结果的公平和准确。

(二)人工智能与学校体育

人工智能融入体育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校体育有了无限可能,同时,也符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潮流。体育课堂不仅限于以往的师生面对面地指导练习,学生还可以通过利用一些授课软件以网络课堂的方式进行学习锻炼。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影响下,学校运用网络直播学习软件开展在线体育课程并且成功地举办了“云体育运动会”,使体育运动变得“微型化”,从而打破了体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这种网络授课的方式保证了学生在疫情等特殊情况无法正常入学的情况下,能够按时完成学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人工智能与群众体育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2030”纲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虽然这三份文件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健康。现今,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大力号召下,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但同时出现健身缺少专业指导,群众健身缺乏科学性等严重问题。许多科技公司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发了许多健身相关的人工智能产品,如健身用的APP、运动手环、智能体重秤等。这些产品能够给健身人群提供科学运动指导,也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实时监测运动中的人体数据,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地进行健身锻炼。传统体育场馆运营中出现的成本高、利用率低、管理难度大等突出问题也将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得到大幅改善。通过互联网,体育场馆可通过将数据中心与会员的移动终端绑定,随时发送场地的使用情况,为客户提供实时的场地预约、无接触式支付等服务,能够提高场馆使用率和客户满意度。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体育爱好者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体育行为和生活方式。

(四)人工智能与体育传播

网络传播具有时效性、传受面广和针对性交互性强等优点,因此人们获取、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由过去的电视、广播、报纸等转变为通过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终端,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依托互联网,网络直播自2012年进入大众视野后至今,直播平台的用户规模达到了5.26亿。在此过程中,体育也充分利用起网络直播的优势对各项体育赛事进行转播,人们可以不再受限于电视直播的局限性,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直播赛事进行观看,极大地提升了体育的传播力度和广度。同时,网络直播平台可以在直播间中售卖相关体育产品,也刺激了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抖音、快手等移动短视频APP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对用户的个人喜好进行“私人定制”,对某一类内容关注的越多,推送的视频也更加偏向用户喜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大众健身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应用凸显的问题

(一)我国体育大数据尚未真正形成

我国体育领域的大数据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未来数据的体量预测比较可观。但是,这些数据一是采取对象分布极度不平衡,现阶段,群众体育大数据主要来自于使用一系列健身APP的年轻一代,缺乏中老年人群的相关数据;二是数据来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数据多来源于中东部地区的城市且主要来源于一二线城市,其数据占比到达60%;三是各大体育公司获得的用户数据相互独立,没有形成系统的数据管理系统,最终成为“信息孤岛”。

(二)智能体育产品市场未充分开发

智能体育产品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应用已非常普及,但竞技体育带动的消费能力有限,智能体育产品大市场还是在于群众体育,但群众体育对智能体育产品的消费能力较低。根据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在《智能体育基础理论、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项目中所作的调研显示,消费者在智能体育产品或服务上的年消费金额最多的是无消费(37.7%)和1~500元(37.7%),其次是501~1000元(12.5%)。这与当前能够运用于生活中的智能体育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低但价格高有着很大关系。

(三)数据隐私泄露隐患

数据隐私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隐私。其主要是指个人信息被数据化上传到云端后,通过确认信息所有者身份之后才能被查看的私人信息。然而,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纵深发展,个人隐私对于一些科技公司和黑客来说,这些信息就是平铺在他们面前的个人信息列表,毫无隐私可言。运动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运动员的餐厅、训练房、更衣室等生活的区域被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地监控,也通过可穿戴设备对运动员身体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甚至运动员在智能终端设备浏览的网页也会被挖掘出来暴露在团队地视野中。在这种“恶劣”的数据生存环境中,运动员如同婴儿般被“悉心照料”,这对于职业运动员的隐私无疑是个巨大的隐患。因此,运动员的隐私必须经过运动员的同意方可收集,并且运动员的隐私必须得到良好的保护,以保障运动员的隐私权和基本人权。

四、结语

人工智能与体育的结合充满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无论是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或者体育传播等领域,人工智能已经显示出它对于推动体育生态圈发展的巨大作用。但同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完美只存在于理想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解决人工智能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应,如此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智能体育发展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运动员人工智能智能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