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2020-11-24王彪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
王彪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
在问题导学模式当中,教师可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数学教师应综合分析数学教学现状以及问题导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灵活应用问题导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
一、问题导学模式概述
问题导学模式指的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问题导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其中“一导”指的是导学案,“二主”指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四联动”指的是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以及达标检测这四个环节结合起来[1]。
问题导学模式的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坚持目标引领性原则(明确问题设计目标,使所有的问题都围绕目标)、学科本源性原则(围绕核心知识设计问题)、最近发展区原则(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问题)、启发性原则(确保所设计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任务驱动性原则(增强问题的任务驱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关联性原则(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科思维与学生思维的融合)以及引申性原则(在完成问题之后需要对问题进行引申发展)。
二、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难点。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是特别感兴趣。例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讲解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二次函数”“圆”等内容,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表示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无法准确把握其中的数学概念、公式与规律[2]。但是,应用问题导学模式有利于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导学模式中的问题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难易程度比较恰当,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内容,之后抛出来一个问题,即“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就会查阅课本,从而了解二次函数,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二次函数的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
(二)有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大量的知识,这就很难让学生分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而应用问题导学模式可以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优化问题设计,将重难点知识融入问题当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三)有利于降低数学练习的难度
在设计问题时,很多教师都会应用一些经典例题,并带领学生共同分解题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之后,学生再进行数学练习时就会从多个方面分析问题,掌握题目的核心,有利于降低数学练习的难度。
三、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大多数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对素质教育了解不多,也没有综合分析新课程标准当中的各项要求,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缺乏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其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导致数学课堂死气沉沉,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过度关注中考
虽然我国实施了素质教育,但是我国的人才评判仍然以中考、高考等考试成绩为准,而初三学生即将中考,所以很多教师都十分关注中考的动态,在教学时也经常以中考题目为方向组织教学活动。这虽然可以增进学生对中考的了解,但是过度关注中考导致数学教学缺乏生活性内容,引起了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质疑。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基本上就是讲解概念→讲解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十分枯燥乏味。多数教师都没有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导致数学教学效率较低。
四、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应当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增进教师对问题导学模式的认同感。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研讨会、讲座,加大对问题导学模式的宣传力度与讲解力度,让教师更了解问题导学模式,并引导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模式。其次,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利用新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实现数学教学的与时俱进。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早已不符合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问题导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加大对问题导学模式的研究力度,充分了解问题导学模式的重要性,掌握问题导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从“一导二主四联动”等方面入手创设以问题导学模式为主的数学课堂。
(二)创设问题情境
若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数学知识本身相对枯燥,且初中数学学习难度较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设置问题悬念
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加强教学点拨,通过设计问题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质疑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冲突点或认知冲突点,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质疑、猜测和分析。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说“我认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与不想交这两种”。这时很多学生就会提出质疑,可能是对关系数量的质疑,也可能是对具体关系的质疑,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设置生活问题
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生活性的数学问题,将生活实际融入数学教学当中,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设计开放问题
之前,大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都会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虽然加大了学生的练习量,但是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出现应付等情况,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与质量。开放性问题指的是题目条件不固定的问题、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多种解答方式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题目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六)设置过渡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一些过渡性问题,避免打击学生自信。首先,教师应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数学教学本身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若教师直接设置难度过大的问题将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学不会数学。为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5]。其次,教师需要坚持旧知启发新知、新知巩固旧知的原则。数学当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有关系的,例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新知识,利用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
(七)创新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为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提供助力,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方式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问题与课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例如数学知识比拼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动画、图片,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为学生展示圆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圆的对称性。
(八)加强环节整合
在问题导学模式当中,数学教学活动也不只有问、导这两个环节,也包括学、练等环节,因此教师需要将问、导、学、练等各个环节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结语
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设以问题导向模式为主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