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的创新设计
2020-11-24高峰白城职院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处
高峰 白城职院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处
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体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育事业也将由此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重大历史性发展契机。广泛地组织开展了各种全民性的健身活动,积极地投入参与到全民休闲健身体育的事业发展和新理念中,使得在我国也已经步入了大力促进全民休闲健身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好阶段时机。人们通常可以通过各种生活途径在室内室外进行各种休闲活动,从而有效地可以帮助现在的年轻人们达到能够充分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和积极的生活心态,追求一种更高的生活品位和高生活质量的休闲生活,以此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独特生命力和价值,享受和得到美好的休闲生活。
一、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能够提升体育课程的深度与广度,有助于推动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其次,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与体育学习需求,利于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推动体育教学和社会发展一致性,确保学校体育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健康的人才,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缺乏先进的思想与理念,且师资力量薄弱
现阶段,高校对体育人才要求相对比较简单,进而导致学校对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且存在强体弱文的错误思想,甚至是很多体育生已经完全不学习文化课程内容,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体育锻炼,不需要进行文化课学习,同时还将自己在体育方面的优势作为考上高校的重要条件。这也造成高校在专项技能高水平生源招生过程中降低标准,同时高校也出台了相对比较宽的招生政策。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也承担着社会体育教育工作的重任,因此,高校健身瑜伽课程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才的体育优势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等。针对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来讲,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非常明确,进而限制了思维方式的创新。比如:体育人才在进入到高校以后,他们直接默认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是运动员或者是教练等,这种具备极高稳定性的职业名词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截至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师有的从事体育科学理论的研究,有的从事体育技能的锻炼,而双师型人才教师比较少,由此可见,高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师资力量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较为显著的课程功能性不足问题,且人才评估过于主观
现阶段,高校在培养体育人才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课程功能性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度比较低,政府部门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多数高校很难形成一种系统性较强,且具备联动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体育人才培养中的专修课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创新,从而充分发挥专修课程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是当前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重点课题。结合当前的体育教育体系来讲,在对体育人才进行评估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参与者,而这意味着学校的评估评价内部因素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从这一层面来讲,加快构建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高校健身瑜伽课程教学中,多数体育教师未能够考虑到体育教学的滞后性,而且没有进行科学的判断,进而导致体育人才教学效果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
(三)传统教育模式和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阶段,体育课程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达到国家标准。这要求大学体育教学更加有必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能力。而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的影响,很多教师并未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大学学生的个性相对比较特殊,而且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存在差异,由于体育教育内容并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育能力锻炼方式并不能够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造成部分学生出现抵触心理。
二、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的创新设计
(一)明确教学理念,确保教学理念的科学性
首先,健康为主的教学理念。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我国民族振兴,社会的繁荣富强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特色体育的开展必须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其次,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建设中,可以加入我国传统的体育课程项目,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并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同时,民族体育活动,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成分之一,因此,学校教育也需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这一渠道,发挥传统体育活动的时代教育意义。包括赛龙舟、击剑、摔跤等,这些运动呈现出显著的民族特色。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魄,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民族体育运动,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的教学,除了要充分地应用常见的讲述法与示范教学方式之外,还要充分地采用游戏法、竞争法、比较法、参加观摩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其它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些模式和教学方法均更加强调为学生带来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同时,这些专业的教学方法都十分重视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在其所从事的学科工作中,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动手实施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对于我国的大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提高将会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和就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性和指导意义。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蓬勃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普遍涉及高等院校和学生的教育领域。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当代的大学生对互联网也非常了解和熟悉,相比于传统的网络课程教学,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基础的小学微课、慕班,以及通过借助于运动app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兴趣和吸引力很大,易于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鉴于此,高校在推进特色文化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应该更加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合作与力量,从提高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其关注焦点入手,拓展其特色文化体育的课程和教学手段。
(四)加大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的保障力度
特色文化体育教学课程的建设所涉及范围很大,为了有效地确保该项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高校不但需要积极地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所制定的一系列宏观性和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而且还需要根据自己学院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特色文化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具体目标、计划。课程建设的目标、计划的编排,保证了我校特色运动学科的课程和建设方向清楚、主体权责明确、计划顺利有序、资金落实。因此,高校也可以通过研究制订一套关于特色运动类课程的建设管理办法或者是建设技术标准等,使之能够成为我国休闲运动类体育学科和健身类专业的特色运动类体体课程的开发和健身产品服务行业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对于特色运动类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步骤、资金、实施、评估等都会做出明确的指导。
(五)注重健身瑜伽体育人才的培养
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打破原来的四年制培养路径,可以把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升本科健身瑜伽体育人才培养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健身瑜伽体育人才培养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消除大众对本科体育生存在的偏见。积极改革健身瑜伽体育人才培养的培养方法与模式,比如:结合健身瑜伽体育人才培养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行规划未来的就业方向,包括学生在毕业后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及从事基本的体育教学工作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实现高校健身瑜伽体育人才培养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此同时,还能够开拓出高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健身瑜伽体育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六)积极推动教体有机结合
受到相对理想的社会人格影响,高校健身瑜伽体育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的更加明确。高校健身瑜伽体育人才培养活动,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能够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不能够仅限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还应该积极推动教体有机结合,围绕体育能力培养这一目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育和体育是不分家的,且教育是体育活动开展的根本,同时,教育依赖于体育教学活动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维系。积极推动教体有机结合,需要在满足学生基本的生存需要条件下,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让健身瑜伽体育人才培养拥有更多可以进行选择的机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重视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的创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课程定位等多方面加强特色体育课程建设,为高校体育教育中健身瑜伽课程创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