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民间武术资源融入高校武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24邓丽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灌篮 2020年29期
关键词:武术民间传统

邓丽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一、引言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在高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对精神上物质享受要求不断提升。因此新时期下各种新兴体育项目与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了;同时各种外来武术运动更是层出不穷;这为我们研究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使之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

二、民间武术的发展现状

(一)民间武术资源丰富

武术的发展与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传统文化和体育,而且也渗透在体育运动、娱乐活动中。目前高校对民间武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之一。例如云南版《阳话西格里》里就专门编排了“三道弯舞”来进行教学;还有一些以武医助长为特色而编创出来的“扭脚跳月”等,都是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中所创造和传承下来并流传至今日。

(二)民间武术的传播困境

由于武术的特殊性,高校在传播中面临种种困境,主要体现在:第一是传播渠道受限。新时期下文化背景下网络、媒体等新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以及“重文轻武”思想影响严重制约了民间武术传承与交流;第二则是宣传方式单一化导致影响力有限且难以形成强大辐射力的推广效果,而这也从侧面造成高校很难在学生中广泛地了解其专业技能、教学理念及方法,更别说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

由于民间武术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而新时期网络和媒体对传统武术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例如:“现在我们学校里有很多人都会出现上课铃声四起”“还有些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就开始打扰老师或班内其他学生休息或者睡觉等等一系列不好行为……这些都反映出民间武术传承者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很大程度上积极性[1]。

三、高校武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其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由于各所学校没有将体育教学资源融入课堂之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体现在教师队伍力量不足且专业化水平不高;其次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传统武术套路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现代大学生的要求[2]。

(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从单一枯燥到多样有趣,是高校体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时期下民间传统武术文化融入教学模式成了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武馆、学校以及专业院校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首先以“龙灯”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单调乏味无趣且缺乏针对性;其次武术与其他项目相比具有鲜明特点但其发展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武术锻炼需求、武术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通过对民间武术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进行初步探寻和研究后提出了“新时期”发展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武术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规划

武术人才的培养应与高校体育教育相结合,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以“健康第一”为主导。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没有专门设置相应的武术专业。首先是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进行考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以及教学模式落后等因素制约“重智育轻武学”思想严重盛行导致了武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次是课程体系不完善,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难以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需要。

武术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规划,在高校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人材”为核心。首先是对场地器材进行创新。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传播手段和新媒体等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利用计算机、手机微信以及微博等媒介来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是对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管理人才培养,在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并做出合理有效解决。

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管理,导致学生学习武术时间过长。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高校为了培养出优秀、专业技能强健型人才为目的开设了一系列课程或班组进行专项训练;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因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将所教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们,使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无法解决和纠正从而影响到武术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3]。

四、民间武术融入高校武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学生培养合作平台

高校武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是以传统院系、系部为中心,通过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合作关系。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在新时期下,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交流学习资源信息资源等方式来实现对人才素质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积极构建“校园+传媒”联合发展机制来促进文化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及协同发展,将武术运动与高校学生培养模式相融合后形成一种新型教学体系。

武术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武场知识和技能掌握、提高自身精神境界与道德修养水平。通过建立起“合作”平台来实现武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学校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以及社团组织建设工作;将体育学院作为主体进行“大练合一+校内校外联合训练”等一系列实践教学,在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去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精神境界与道德修养水平。

(二)构建民间武术进校园体系

高校武术课程是学校的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开设各种选修课、进大学生活动等形式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校园建设和武术培训让更多优秀人才积极融入民族民间文化体系中。组织“全国中小学运动会”“中华龙口杯表演比赛”等一系列大型赛事吸引高校师生参与其中;举办各类传统民俗体育项目,如:中国舞狮、狮子滚轮球大赛等以活动形式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三)深度参与民间武术资源整理

高校武术教学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或者是邀请一些民间武术高手如武校拳王、刘铁斗等优秀选手进行交流比赛和表演来增强他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了解以及对中国国粹的喜爱程度等等都有利于培养高校师生之间相互配合,融洽相处之余,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引进专业武术人才。武术人才的竞争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其培养与引进,需要国家、高校以及学生个人三者共同努力。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多种多样地教学活动来吸引更多专业性强、热爱武打运动者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也可采取校内外联合办学模式以提高武术人才在社会中地位为目的进行“跨界”发展和培养工作,实现资源与生俱进的新时期体育产业化进程。

(四)积极宣传武术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深厚而深刻的民族内涵和社会价值。因此在高校开展武术课程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宣传弘扬我国悠久灿烂文明。例如举办大型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或邀请学校领导参加开幕式表演、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比赛等等一系列有效形式使人们认识到中华武道精神与精髓所在;或者以武术竞赛活动为契机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培养其爱国之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熏陶之感。

通过宣传武术文化,使人们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高校大学生武术专业人才的目的。首先要加大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力度。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播放关于“武会”视频短片;利用各种形式来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度;同时也可以举办大型活动以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等一些宣传方式让人们对其有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使之了解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4]。

五、总结

武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断探索,最终形成成熟体系。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与研究。通过实践来提高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传播;同时也要借鉴西方国家武术管理模式中先进经验、动作标准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精华之处加以改进创新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中华武术发扬光大之“体育”这一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武术民间传统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