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废城市”建设下高校闲置体育器材再利用的研究
——以常州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例

2020-11-24郑家铨李春满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8期
关键词:无废城市体育器材闲置

郑家铨,李春满

(1.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2018年12月,国务院印发《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绿色发展和环保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废弃物减量和资源再利用。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已经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废旧物品和闲置资源再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绿色消费理念在客观上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在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中养成闲置体育器材再利用的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 “无废城市”的建设实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无废城市”建设下高校闲置体育器材的再利用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查阅大量文献,深入了解“无废城市”建设和高校闲置体育器材再利用的研究现状,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为深入了解常州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对闲置体育器材的具体处理情况,笔者针对学校承担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课程的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体育课程中教师和学生对闲置体育器材处理和再利用的想法,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

1.2.3 问卷调查法设计《高校闲置体育器材再利用校内调查问卷》,以常州大学2018—2019 学年第2 学期某公共选修课学生为样本,剔除体育专业学生,共发放问卷199 份,回收问卷193份,有效问卷193 份。

1.2.4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运用Excel 201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对常州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在持有闲置体育器材方面,大学生持有闲置羽毛球拍的比例为16.06%,持有闲置乒乓球拍的比例为15.03%,持有闲置网球拍的比例为11.4%。上述3 种球拍出现闲置与学校开设的大学体育课程种类有关。大学生持有其他闲置体育器材的比例为11.92%,没有闲置体育器材的大学生比例为65.8%。(2)在体育器材使用情况方面,体育器材不经常使用的比例为46.11%,体育课后从不使用的比例为34.72%,有80.83%的体育器材处于闲置状态,仅有19.17%的体育器材每周使用3~4 次。毕业或学期结束,有47.67%的大学生选择将体育器材带回家,有25.39%的大学生选择送学弟或学妹,有16.06%的大学生选择在二手平台出售,有10.88%的大学生选择丢弃。(3)在获取体育器材途径方面,有57.51%的大学生选择从购物网站购买全新器材,有19.69%的大学生选择向学长或学姐借用,有13.47%的大学生通过任课教师统一购买器材,有64.77%的大学生愿意使用“闲置体育器材处理平台”购买二手体育器材。

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以节俭为特征的友好消费行为,要求在生活消费中提倡节俭,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减少废弃物和垃圾制造,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调查显示,常州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课程结束或参加某些体育活动后,通常将剩下的多余体育器材闲置在宿舍,造成宿舍杂物堆积,降低了生活质量。大学生每年体育器材使用过后,若通过共享、租赁或二次销售等手段延长器材使用寿命,养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环保意识与绿色消费观念,则能形成循环性可持续消费。

通过访谈体育教师得知,球类器材大多可以进行再利用,每学期的体育课程上课次数对于球类器材折损程度不大;大学生也认为学校体育课程种类繁多,如果能够有效利用闲置体育器材,将会缓解高校学生新购体育器材的经济压力,带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常州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持有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闲置体育器材较多,这与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种类有关。校园中有80.83%的体育器材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有必要加强倡导闲置体育器材再利用的观念。换言之,学校体育课程若具有延续性,学生的闲置体育器材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承”与再利用。其中,有64.77%的大学生愿意通过“闲置体育器材处理平台”购买二手体育器材,显示多数学生具有相关需求,因此建立校园内“闲置体育器材处理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闲置体育器材堆积的问题,同时也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压力,搭建起“学生需求”与“闲置体育器材”之间的桥梁和渠道。

“无废城市”建设需要高校积极参与,让大学生在受教育期间养成绿色消费的观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育器材与体育课程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若闲置体育器材处理及运用得当,不仅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课程活动的质量,同时也能减轻闲置体育器材对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

3.2 建 议

3.2.1 积极响应“无废城市”高校生活是社会的缩影,高校校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地区城市的发展。“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管理理念,建议将强化绿色生产生活的意识纳入教育体系,以节约资源、循环利用为主轴,广泛开展绿色校园创建工作。

3.2.2 培养绿色消费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生活中各种共享平台也逐渐完善,新兴科技的出现既为闲置体育器材再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也造就了新的消费途径。当前高校校园中闲置体育器材再利用的风气尚未形成,建议通过“闲置体育器材处理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闲置体育器材售卖、保养维护、器材代理等服务,积极响应绿色消费、共享经济的新理念。

3.2.3 树立共享经济理念共享经济的目的是提高资源供需匹配效率和利用率,满足更多人的多样化需求,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所有未被充分利用的、存在市场需求的资源都有可能成为共享对象。因此,应让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的同时,养成资源再利用的绿色消费和共享经济观念,解决现有闲置体育器材堆积的问题。

3.2.4 办理校园体育赛事可利用闲置体育器材和高校体育课程相互融合,办理校园内小型体育赛事活动,培养高校大学生规律运动习惯,同时提高闲置体育器材使用率,有效带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风气。

猜你喜欢

无废城市体育器材闲置
基于快乐体育理念的高中体育器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快乐体育背景下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利用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深圳率先探路“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离我们有多远
深圳等11市入选“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无废城市”如何建?让科学家来告诉你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