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团体舞蹈演员的专业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2020-11-24陈杏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

灌篮 2020年33期
关键词:舞蹈演员管理者舞蹈

陈杏 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

舞蹈专业能力大致可分为舞蹈技巧与舞蹈情感。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团队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首先要深入分析作品内涵,激发自身的情感共鸣,进而充分利用自身舞蹈技巧,通过舞蹈语言、节奏和表情等等呈现方式,塑造多元化、立体化、形象化的舞蹈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团队舞蹈的独特魅力。因此,要想提升文艺团队舞蹈的质量,就必须双管齐下,从舞蹈技巧和舞蹈情感这两个维度出发,重点培养舞蹈演员的专业素养。

一、舞蹈演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一)优秀的身体素质

优秀的身体素质是舞蹈表演的基础。舞蹈演员一要加强力量训练,提升自己的体力与持久力,以适应高强度的舞蹈训练。二要加强柔韧性训练,锻炼身体的灵活性与柔软性,以完成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三要加强稳定性训练,学会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增强舞蹈表演的协调性与观赏性。

(二)优秀的文化素养

团体舞蹈不是机械化的动作表演,而是富有文化底蕴的艺术活动。例如,歌舞剧表演便要求演员要全面掌握舞蹈、诗歌与音乐,并找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舞蹈演员应该掌握一定的艺术文化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艺术思维与文化修养。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演员要深入剖析舞蹈的表现形式、文化底蕴与情感内涵,融入自身的真情实感,从而开展深层次的艺术表演,更好地领会与驾驭舞蹈艺术[1]。

(三)优秀的观察能力

舞蹈艺术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要想呈现优质的舞蹈表演,演员便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发现生活的细枝末节,记录身边的人物行为。进而演员要利用生活知识储备,开展沉浸式的艺术创作,深入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塑造多元化的舞蹈人物形象,提升舞蹈的真实性、生动性与艺术性。

二、文艺团体舞蹈演员的现存问题

(一)演员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文艺团体的人数众多,因此舞蹈演员之间难免存在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而舞蹈演员的个体差异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合作难度,不利于团体表演的高效开展。例如,部分舞蹈演员经过长期的系统化学习,其已经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舞蹈技巧与表演经验。而部分舞蹈演员则缺乏实践经验,尚未掌握舞蹈表演的关键。倘若文艺团体忽视演员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统一化的培养策略,便会导致部分演员无法及时跟上训练进度,进一步加剧演员能力的两极分化。

(二)多数演员存在消极心态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表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练习与创新。过于漫长艰辛的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演员的表演积极性,消磨演员对于舞蹈艺术的兴趣。从而导致文艺团体中多数舞蹈演员存在消极心态。例如,部分演员难以承受高强度的舞蹈训练,产生了敷衍、糊弄的训练态度。还有部分演员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忽视日常训练的重要性,进而导致自身的舞蹈专业能力严重下滑。由此可见,消极心态会严重影响团体氛围,甚至阻碍文艺团队的整体进步[2]。

(三)严重缺乏练习时间

由于文艺团队的演出活动较多,并且多数演出活动需要跨省跨市。长时间的异地行程占用了演员的多数时间,高强度的演出排练耗费了演员的大部分精力,进而使得多数舞蹈演员疲于奔命,严重缺乏日常练习时间。一方面,不足的练习时间会导致演员的舞蹈基本功退步,甚至造成舞蹈表演失误。另一方面,不足的练习时间还会导致演员无法深入钻研舞蹈技巧,难以全面揣摩舞蹈情感,使得舞蹈表演流于形式、止于表层。

(四)演员缺乏创新意识

舞蹈是多元灿烂的艺术形式,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舞蹈都独具特色。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艺团体要想不断发展,就应该深化创新意识,不断设计多元的表演形式,为舞蹈艺术注入全新的活动。然而多数舞蹈演员却故步自封,一味坚守传统的舞蹈形式[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成不变的舞蹈表演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吸引观众的兴趣,长此以往,便会逐渐被时代与市场所淘汰。

三、培养文艺团体舞蹈演员的专业能力的可行策略

(一)加强日常舞蹈训练

日常的舞蹈训练决定了舞台表演的质量。文艺团体管理者必须重视日常舞蹈训练,加强训练监督与训练指导,从而帮助演员不断超越自身极限,提升自身的舞蹈专业能力。在开展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文艺团体管理者还应该指导演员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训练,避免肌肉拉伤与肌肉疼痛,帮助演员保持优美的肌肉形态。

一要开展科学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最基础的专业舞蹈训练内容。舞蹈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养,才能淋漓尽致地诠释舞蹈动作,充分发挥自身的舞蹈技术。除此之外,良好的力量素养还能够降低舞蹈演员的受伤风险,提升舞蹈表演的安全性。因此,文艺团体管理者必须重视力量训练,合理把握训练难度,循序渐进地提升演员的力量素养。例如,文艺团体可以开展耐力训练,指导演员重复练习单一动作,逐渐增加演员的运动负荷量。又例如,文艺团体还可以开展爆发力训练,要求演员开展50米短跑训练,快速提高演员的爆发力。

二要开展科学的柔韧性训练。柔韧性是舞蹈演员不可或缺的身体素养,良好的柔韧性能够使舞蹈动作更加舒展优美,有利于提升舞蹈表演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关节面面积的大小差异、关节周围的骨突起等先天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演员的柔韧度,因此,文艺团体管理者应该考虑舞蹈演员的个体差异,合理把握训练强度,精心设计训练动作,采取压腿、横叉、拉伸韧带等多元化的训练方式。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唱歌、聊天等等方式,分散演员的注意力,减轻演员的训练痛苦。进而遵从身体组织的结构,科学地训练演员的身 体素质[4]。

三要开展科学的稳定性训练。舞蹈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控制力与稳定性,才能够做好动作的流动、变换以及大幅度的跳跃,实现稳定、流畅的舞蹈表演。因此,教师要找准人体重心,设计合理的训练方式。例如,做一90度向旁的控制,当动力腿一开始做动作时,主力腿就一直在晃,这样会影响训练和美感。应多练直立感、力量、软开度和重心等动作。从而使演员以重心为主导,运用“肌肉力”和“外开”,提升舞蹈动作的规范性与稳定性。

四要开展科学的演技训练。要想实现完美的团队舞蹈表演,不仅仅要重视演员的肢体动作,还要重视演员的面部动作。面部表情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传递舞蹈情感,影响观众的情绪,进而循循善诱,引导观众深入舞蹈的艺术世界。因此,文艺团体还应该聘请表演老师,开展面部动作训练,给予舞蹈演员专业化的演技指导。从而帮助舞蹈演员学会控制五官,做出真实生动的面部表情,表现喜怒哀乐等等多种情绪,加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

(二)设计开放式的舞蹈训练模式

每个舞蹈演员之间都存在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然而现行文艺团体普遍采取模板化、统一化的训练模式。一方面,这会导致部分演员在训练过程中难以跟上进度,进而形成强烈的受挫感和抵触心理。另一方面,统一化的训练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优秀演员的创造性思维,阻碍舞蹈演员的个性化发展。由此可见,统一化的训练模式不仅仅成效不佳,反而还会适得其反,加剧两极分化,阻碍文艺团体的整体发展。比起统一化的舞蹈训练模式,分层训练法更加具有针对性,其能够满足演员个性化的训练需求。文艺团体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分层训练法的优势,设计开放式的舞蹈训练模式。

首先,文艺团体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分层标准,科学地开展层次划分。要从舞蹈能力、舞台经验和训练时长这三个维度出发,全面评价演员的综合舞蹈实力,进而分出优秀组、进阶组和初学组。

其次,文艺团体管理者应该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过大的训练目标难以实现,会导致增加演员的消极情绪,导致演员眼高手低、丧失动力。过小的训练目标缺乏挑战性,不利于挖掘演员的艺术天赋,无法充分锻炼演员的专业能力。因此,文艺团体管理者应该深入了解各层次演员的实际能力,合理把握训练尺度,设计多层次的训练目标。第一层次的训练目标为掌握舞蹈基本功,提升身体综合素质。第二层次的训练目标为初步掌握舞蹈技巧,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开展舞蹈表演。第三层次的训练目标为形成个性化的舞蹈风格,深入掌握舞蹈艺术内涵。文艺团体管理者应该要求初学组先打牢舞蹈的“地基”,完成第一层次目标。再要求进阶组勤于练习,向第二层次的学习目标冲刺。对于优秀组,则要鼓励其挖掘自身潜能,不断超越自我,朝第三层次的学习目标不懈努力[5]。

最后,文艺团体应该组织开放式的小组训练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早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统一训练部分,二是自由训练部分。在开展自由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优秀小组充分的主动权与自由空间,鼓励小组成员自由开展技巧训练和舞姿训练。而教师要给予进阶小组和初学小组更多的关心与指导,倾听演员的训练问题,耐心地指导演员开展素质训练与形体训练。教师还可以指导不同小组开展交流互动,以促进演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营造积极融洽的团队氛围。

(三)培养演员的艺术文化素养

对于舞蹈演员而言,艺术文化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专业能力。其不仅仅能够帮助演员准确塑造舞蹈形象,完美呈现舞蹈艺术,还有利于激发舞蹈演员的创新性思维,帮助演员形成独立的舞蹈风格。因此,文艺团体应该加强文化素养培训,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舞蹈演员。

演员要自觉学习艺术文化知识。例如在歌舞剧的表演过程中,演员首先要认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与历史背景。再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吸取他人表演的精华,进一步加深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与掌握。最后,演员要认真鉴赏音乐,掌握音乐节奏,把握音乐的情感变化。从而将文艺作品内涵与音乐情感深入渗透至舞蹈表演之中,塑造有层次、有情感的舞蹈人物形象。

文艺团体要积极组织文化培训活动。例如文艺团体可以定期组织专题讲座,聘请专家分享各类艺术文化知识。从而开拓演员视野,丰富演员的知识储备,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激发演员的求知欲与学习积极性。又例如文艺团队可以组织每月共读活动,要求演员开展整本书阅读。进而开展读书交流会,指导演员分享阅读的心得体会,并一同讨论文学艺术和舞蹈艺术的共通之处,从而有效锻炼演员的文化素养、发散性思维与艺术鉴赏能力。

(四)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

想改变舞蹈演员的消极心态,激发舞蹈演员的奋斗热情,文艺团体必须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进而提升组织执行力,促进文艺团体的健康发展。

首先,文艺团队管理者要明确自身定位,找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的放矢地制定高质高效的管理模式。进而设计具体的演员管理制度,从演员的义务和权力这两个角度出发,制定量化的工作要求。

其次,文艺团体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根据演员管理制度内容,从日常表现、舞台表现、团队合作和工作态度这四个维度出发,综合评价舞蹈演员的工作表现。文艺团体管理者还要加强工作监督,不定期检查舞蹈演员的工作情况,从而提升演员的工作自觉性,优化文艺团体舞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最后,文艺团体管理者要构建合理的考评机制,给予优秀演员适当的补贴、奖金与加分。从而激发演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团体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和高效化。除此之外,文艺团体管理者还可以利用激励手段,营造积极的良性竞争氛围。例如文艺团体管理者可以利用榜样激励,评选德艺双馨的优秀演员代表,颁发荣誉奖励,组织优秀演员演讲。从而开展行为示范,使演员学有示范、赶有目标。又例如文艺团体管理者可以开展目标激励,帮助演员展示自我能力,满足演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激发舞蹈演员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方面,文艺团体管理者要设置短期的阶段性目标,让演员感受目标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引导演员在逐步完成目标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另一方面,文艺团体工作者要设计长期的总体目标,为演员指明努力的方向,深入挖掘演员的内在潜能,实现工作指标的层层落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舞蹈演员的专业能力,就需要多方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舞蹈演员要反思自身不足,改变消极心态。一要认真开展日常舞蹈训练,夯实自身基础。二要广泛学习艺术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三要打破一成不变的舞蹈形式,开展多元化的艺术创新。舞蹈老师要深入了解演员的综合能力,对症下药,设计个性化的舞蹈训练模式,满足演员多元化的训练需求与心理需求。文艺团队管理者则要优化管理模式,激发舞蹈演员的工作热情,提升舞蹈表演工作的质量,促进文艺团体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演员管理者舞蹈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窗口和镜子
试述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浅谈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与心理感受
试论舞蹈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