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兼顾效益: 多元目标视角下高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研究*
2020-11-24顾志平
顾志平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随着大众对个人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从“参与健身”发展到“收获健康”已经成为大众普遍诉求。在民生与效益等多元目标视角下,高职院校要积极创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不断积累体育场馆运行经验,实施集约化、市场化管理机制,优化成本核算,坚持管理好、维护好体育场馆资源,为师生、社会大众提供优质体育服务,实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最佳效果。
1 高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运营能力不足、运营机制不完善、运营力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由教育部门拨付资金,学校负责建造维修和管理运营,主要用于常规体育教学、训练和校内赛事。体育场馆大量时间处于搁置状态,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增加了场地设备的维护成本。
1.1 运营能力不足,服务水平较差
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缺乏专业人才,大多由后勤或者体育教师兼职管理,无论是管理经验,还是专业水准均相对较差。一旦高职院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多数学校很难有效应对复杂的运行状况。此外,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所提供有偿服务的内容大多仅限于场地设施的租赁,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与业务量之间关联性不大,从而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了服务水平[1]。
1.2 运营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较为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结构相对单一,多以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为主,仅局限于几个项目,运营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尤其缺乏符合体育场馆规范化、长远化发展的规划。究其原因:其一,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体育场馆都未能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体育场馆管理智能化水平较低,资源空置现象严重。其二,多数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所使用的运营管理机制较为陈旧,且缺乏与实际应用的有效融合,缺乏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资金监管机制。
1.3 运营力量单一,社会参与程度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营力量仍然以高校为主,缺乏多元力量参与协同运营。尽管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从社会引进一些企业参与体育场馆的运营,但是从企业的数量与规模上看,显然无法满足实际运营管理的需要。此外,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主要在节假日对外运营,由于高职院校缺乏专门的体育经纪人或者体育中介,使体育场馆很难处于较高程度的运营状态。
2 高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创新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全面效益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持续增加,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从投入到规模,再到社会参与都有明显改善。但从体育服务资源与大众需求的匹配度来看,服务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出入”,亟待优化现有体育资源供给机制。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势,实现体育场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 基础目标在于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资源优势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需要重点解决多项问题,如社会人员到体育场馆锻炼时如何维护高校教学秩序,制定合理的体育场馆运营财务制度、管理机制等。在多元目标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积极推进优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通过组织、承办体育赛事,开设体育培训服务,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2]。
2.2 重要目标在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创新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是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满足大众体育锻炼需求的民生项目。在全面创新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的背景下,既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投入,也需要及时更新管理运营观念,聚焦民生服务,积极开拓需求市场,推动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通过丰富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体育场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本质统一[3]。
3 多元目标视角下高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研究:聚焦民生、兼顾效益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改革是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目前推进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从传统“粗放”模式向“集约化”模式的关键举措,通过转变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理念,提升高职院校的体育服务意识,有效提高经营效益,充分挖掘体育场馆资源的应用价值。
3.1 聚焦民生需要,推进体育场馆服务内容多样性与便民化
多元目标视角下,创新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要坚持以下几点:第一,聚焦大众健身需求,精准把握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定位,在确保正常教学与训练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在规划或者新增体育服务内容时,要将公共服务放在首要位置,确保社会需求得到满足。第二,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势,精准把握社会大众需求,丰富体育场馆服务项目,形成民生需要为指引、与高职院校经营实际充分结合的体育场馆运营机制。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服务能力,结合信息技术的精准性和分析优势,合理配置体育场馆服务资源,尽可能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服务,真正实现“服务民生”的运营目标[4]。
3.2 兼顾多重效益,推进体育场馆运营体系的市场化与社会化
当前高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通过优化运营机制引入市场化力量,以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改善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兼顾多重效益,扎实推进体育场馆运营体系市场化与社会化。首先,坚持以高职院校为运营主体,汇集市场化力量,尝试体育场馆运营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充实体育场馆资源,改善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投入机制,扩大体育场馆运营参与总量。其次,要注重探索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经营理念,通过适当增设有偿体育项目,推进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现有体育资源真正流向社会,有效提高体育场馆的应用价值。最后,要注重完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要素,创新运营思维,凸显多重效益。高职院校要针对社会化、市场化运营管理现状,结合教学训练需要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率。
4 结语
就现阶段体育资源分布状况看,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总量主要分布在学校,社会体育资源相对缺失。高职院校传统封闭的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机制很难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及时转变运营理念,优化体育场馆的运营方式,引入市场化参与力量,构建服务民生、多元化参与的体育场馆运营机制。通过切实提升体育场馆的应用效率,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真正实现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运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