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现代化体育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2020-11-24

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评价

金 红

(山东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一个新的分支,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及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与职业匹配度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高职院校毕业生需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身心压力较大,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成为保证工作和生活的必备条件。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主动担负起培养未来一线工作者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的责任与义务,与时俱进更新其教育理念,开展具有实用价值与人性化的教学改革,把体育教育目标纳入劳动就业的需要中。近年来,高职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期,但由于缺乏办学经验,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暴露出了诸如基础松散、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和培养目标与实际效果差异大等问题。因此,分析现阶段体育课程体系,寻找存在缺陷,重新构建针对性与可实现性强的现代化体育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1 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缺陷

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学校和技术学校转型或合并才得以成立,起步晚且发展周期短,其教育对象存在身体素质、年龄、文化成绩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体育教学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推进,处于尴尬的境地之中,由此暴露出了一系列短板:(1)教材老化,体育教育仍沿用早期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照搬照抄现象严重,不符合本校学生和培养目标实际需求;(2)学校体育教师能力水平不一,缺少教研科研,教学方法落后;(3)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仍停留在注重竞技运动技能教学上,未能向学生普及生活中常用的体育知识;(4)体育教学模式老套,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轻视过程评价,违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课后知识实用效果差。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合理定位体育课程指导思想

纵观整个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区别于“理论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身体和心理抗压能力。大量研究证实,课程指导思想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而合理的课程指导思想定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实现“育人”和“育才”的双重目标。基于此,现代化高职体育教学首先应确立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通过体育课、体育活动和课外训练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其次,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的对象为学生,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以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为中心。再者要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促使学生工作后可以自发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为一线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此更加突出了教学中所特有的职业属性、社会属性及实践能力。据《意见》要求,课程目标可以三个方面:(1)运动技能与参与目标,熟练掌握1~2 项运动技能,发展运动能力,具有自主参与锻炼的习惯,并且将运动技能学以致用;(2)身体健康目标,国家体质测试能达到平均及以上水平,根据专业和职业需求,发展针对性的体能,奠定艰苦环境工作中良好的身体基础;(3)心理与认知目标,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身体锻炼发展竞争意识,提高心理素质,能够抵抗学习、工作带来的压力并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3 开发校本教材及教学内容

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校本课程设置必须融合所学专业和学生兴趣两个方面,展现科学性、趣味性和时效性,体现教学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能够覆盖学生参加锻炼的技能及知识,体育文化、身体损伤及康复知识都应作适当添加。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原则首先要体现在:遵守学生生长发育规律,根据授课对象和学校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改变;满足学生运动需求的同时,选择兴趣高的内容,如健身健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处方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养成好的习惯;在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基础上,实效性应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运动项目融入体育课堂教学,让体育课充分体现其教学价值。

2.4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应走出传统 “填鸭式”“放羊式“等形式,在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依据各年龄段、身体素质水平及生理特性,采用科学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体育教学中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运动的热情,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观念,利用“趣味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课堂中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高职院校中专业门类较多,培养工种形式繁杂,“玩中学、学中思”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突破口。

3 实现高职院校现代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对策

3.1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频繁强调的内容,而体育教育中的“规则教育”可以辅助完成职业道德教育,完成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任务。“育人”作为体育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交的教育内容,体育教师应站在这一高度进行教学前的准备,在每一堂课中融入道德教育,通过运动逐渐完善学生人格、品德及处世态度。例如在队列练习和分组练习中,增强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通过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游戏,练习过程中不仅遵守规则,更进一步掌握做人做事方法及道理,对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双向提升。

3.2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未来是一个节奏快、技术水平要求高且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生遇到工作或生活的挫折在所难免,这些变故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打击,从而影响情绪和正常生活节奏。柔弱的体质便很难抵抗外部带来的压力,而体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免疫力,还能够在无形之中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高职体育应发挥自身优势,把心理健康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承受挫折中,逐渐强大自己内心,培养适应复杂工作岗位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3.3 传授实用型体育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课程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的安排不易过深,但知识面可宽,侧重掌握一些生活中常用知识与方法。(1)体育文化素养的教学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营养学、损伤与防治等理论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规律;掌握科学锻炼原则,学会根据自身运动需要调整体锻炼手段;(2)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1~2 项运动技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丰富学生参与运动的手段,发展学生能够长期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3)身体训练内容包括:安排趣味性体适能课程,选择能够增强不同职业岗位学生的身体素质课程内容。

3.4 拓展多种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关注不同性别、年龄段和专业,切实保障有效的教学组织。(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中师生关系平等,摒弃了教师特有的领导地位,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合适的锻炼计划,辅助学生形成热爱锻炼的习惯,未来成为一名教师。课堂中,教师理应运用更多的方法,如问答和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养成自学、爱学和爱钻研的习惯,创造性地完成任务;(2)同一课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根据上课班级,合理分析学生情况,对授课中的动作、技能进行分组,委派小组长,制定课时目标,树立学习榜样,消除班级同学间的差异,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 “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取得最优发展。

3.5 实施多维度的教学评价

教学成果的优劣要通过评价体系来实现,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当前教学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过度地关注学生最后的分数,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评价。为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融入学生课堂表现和积极性的相关分数,细化项目评分,使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改百分制为A、B、C、D 四个档次,减少分数对学生的影响。

3.6 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水平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只增不减,体育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高职体育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补充“新鲜血液”,才能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针对本专业学生未来可能遇到的诸如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体育教学; (2)必须掌握体育学科的核心理论知识,根据学生的需求联系实际,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教学风格。此外,学校方面可通过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科领军人物,培养省级、校级的教学名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

4 结语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背景下,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及“终身体育”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朝着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实用型体育教学内容,拓展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实施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水平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以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评价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