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期运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0-11-24宁小春梁凤贤

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指南体育锻炼孕妇

宁小春 梁凤贤 朱 荣

(1.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530012; 2.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3.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2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妊娠期糖尿病[1]、妊娠期高血压[2]等妊娠相关并发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显示[3-5],孕期运动不但可以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风险,而且还可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对母婴健康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健康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医疗保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孕妇在妊娠期如何科学地运动也逐渐成为妇幼卫生保健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关于孕期运动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孕期运动处方、孕期运动干预等方面均有综述[6-9],但并未发现对孕妇妊娠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综述。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孕期运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旨在为体育、卫生等部门了解孕期运动影响因素,制定促进孕期妇女合理体育锻炼的政策措施、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孕期妇女运动现状

1.1 孕期运动参与度不高

由于相关学者对孕期运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研究过程中也往往参照不同的孕期运动标准[10],采用的问卷调查工具也有所不同[11],因此在不同研究中孕妇体育锻炼状况差异较大。但总体而言,大部分孕妇能在孕期进行体育活动,但参与度不高。Santo EC 等人发现,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和科罗拉多,42%孕晚期孕妇体育锻炼达不到每周1 天,每天30 分钟及以上的要求,仅有9%的孕晚期孕妇能做到每周5 天,每天30 分钟及以上的体育锻炼[12]。邵炎涛调查广西德保和隆安1215 名壮族孕妇孕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发现,仅有48.6%的孕妇孕期有锻炼习惯且规律运动[13]。2018 年姚珊珊等人调查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门诊340 名孕妇孕期运动状况发现,在孕期进行运动的孕妇占79.6%,有20.4%的孕妇孕期基本不运动[14]。韩倩调查开封市城区297 名孕期妇女体育锻炼情况发现,71.38%的孕妇在孕期参与了体育锻炼[15]。2019 年谭彩等人调查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门诊340 名孕妇发现,孕妇孕期运动参与率为67.6%[16]。

1.2 运动形式单一

步行是孕期运动最主要的运动形式。邵炎涛调查发现,孕妇参加的运动类型最多的为散步(44.5%),其次是慢跑(1.3%)、羽毛球(1.2%)、广场舞(1.0%),有46.7%的孕妇只参与一种运动[13]。姚珊珊等人研究结果显示,97.8%的孕妇的运动形式为散步[14]。任玉枝调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102 名孕妇运动情况发现,高达90.2%的孕中晚期孕妇的运动方式是步行[17]。韩倩调查孕期妇女体育锻炼现状结果显示,选择散步的孕期妇女的比例高达82.08%,选择爬楼梯、练瑜伽的分别为25.00%、24.53%[15]。2019 年谭彩等人发现,孕妇孕期运动的参与率不高,主要运动形式为散步、瑜伽及快走[16]。

1.3 运动量维持度较低

阮伶俐等人发现,在孕早期一直运动的孕妇占12.20%,孕中期一直运动的占9.06%,孕晚期一直运动的占8.54%[5]。孟晓慧对兰州市城区孕妇运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整个孕期不运动的孕妇占19.55%,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不运动的分别占18.87%、19.65%、17.54%[18]。Merkx A 等调查的455 孕妇中仅有203 名(占44.7%)维持孕期体育活动,多达235 名(占51.6%)孕妇孕期运动量降低[19]。Haakstad LAH 等发现,小于35 岁的孕妇中有71.2%的在孕早期进行了体育锻炼,而孕36 周时仍进行体育锻炼的不到50%[20]。

1.4 孕期运动研究现状

目前孕期运动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妊娠期躯体相关疾病的影响研究,如减少妊娠期体重增加[21]、妊娠糖尿病[22]等情况的发生,孕期运动对孕妇心理健康及长期健康效应的研究[13]成为孕期运动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减少疲劳、压力、焦虑和抑郁[20,23,24]以及幸福感的提升。

2 孕期运动影响因素

2.1 运动指南的发布

运动指南的发布对指导孕妇进行有规律运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国外发达国家大多建议健康的孕妇在孕期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但不同的国家推荐的运动处方略有不同。1994 年,美国妇产科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osts,ACOG)建议没有任何不良孕产结局危险因素的妇女进行有规律的运动[25]。2002年ACOG 更新了指南,建议孕妇每天进行30 分钟,每周至少5 天的体力活动[26]。2013 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运动测试与处方指南》更新指南,建议没有运动禁忌证的孕妇每周至少4 次,每次至少3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27]。英国推荐每周至少3次,每次15-30 分钟,运动强度低的可保持每周4 次的运动频率[28]。日本推荐有氧运动60 分钟,每周2-3 次[29]。《2019年加拿大孕期锻炼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健康的孕妇每周应累积进行至少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至少3 次[30]。我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在2014 年修订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中,建议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进行每周3-4 次,每次10-30 分钟由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31]。由于我国尚无权威机构发布针对健康孕妇的孕期运动指南或标准,行业内也尚未形成较完整的孕期运动评价体系。因此在指导孕妇孕期运动时,国外孕妇运动指南对指导我国孕期妇女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这些指南是基于国外孕妇的数据进行制定的,其推荐适宜运动量是否适用于我国孕期妇女等诸多问题仍值得深入研究。

2.2 孕期运动知晓情况

孕期运动知晓率较低是我国孕期妇女体育锻炼状况欠佳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孕妇孕期运动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刘稚琴等人发现,所调查的孕妇对孕期运动相关知识完全知晓率仅为17.16%[32]。姚姗姗等人调查结果显示,对孕期运动知晓程度高的孕妇不到60%[14]。杨红梅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运动知识缺乏是孕妇运动锻炼欠佳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33]。

2.3 家庭支持

据有关研究表明,相比孕妇单方参与,夫妻双方参与孕期课堂集体性教育活动,孕妇孕期运动的依从性要高[34];医生、父母、丈夫、公婆对孕期运动的态度与孕妇对孕期运动的态度具有相关性[35];无运动陪伴是孕妇孕期运动量不达标的主要因素[36]。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改变会给孕妇的体育锻炼带来诸多不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孕妇在怀孕后常常会被丈夫、父母等告知多注意休息,减少身体活动以避免流产、早产等意外的发生。因此,怀孕后的妇女运动量有所减少,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4 专业运动指导

孕期运动指导能促进孕妇进行体育锻炼,是孕期运动的保护因素[37]。王晨等人调查发现,85%的孕早期孕妇认为孕期运动对自己和宝宝有益,并且有90%的孕早期孕妇渴望得到专业的孕期运动指导[35]。张燕调查天津市孕妇身体活动状况发现,仅8.2%的孕妇得到过孕期运动指导[38]。尽管孕期运动可以降低孕妇患某些疾病的风险,但出于安全考虑,医务工作者常常不愿意向孕妇推荐孕期运动,或者仅建议怀孕的妇女在孕期进行适量运动等更为保守且不明确的意见。Hayman 等人发现,医疗保健医生与孕妇讨论锻炼的话题时,医生提供的运动建议往往是模糊和不清楚的,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39]。此外,由于缺乏运动风险与益处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医生在实际工作中也不会推荐高强度的运动,而是推荐较为安全、温和的每天约30 分钟步行的运动方式。

2.5 个体因素及其他因素

据有关调查发现,孕妇的年龄、产次、有无并发症、体重等自身状况[16,33,36],都会影响孕妇进行体育锻炼。经济水平[40]和受教育程度[36]对孕期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3 结语

我国孕妇妊娠期体育锻炼状况仍有待改善,孕期运动不足、怀孕后运动幅度下降、孕期运动形式单一是目前我国孕妇孕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问题。孕期运动知晓率低、家庭支持不足、孕期运动指导不到位等是孕妇孕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孕期运动状况的改善需要家庭、医疗机构、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而不仅仅是孕妇个人的事情。

国内已有的孕期运动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农村孕期妇女的体育锻炼与城镇具有不同的特点[40],后期应加强农村孕妇体育锻炼的研究,使孕期运动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从研究孕期运动的学科来看,大多数为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科[9],由于缺乏运动医学相关专家的参与,这些研究存在考量影响因素不够全面、研究设计不够完善等情况。另外,相关研究多为妊娠期糖尿病干预性的小规模样本研究,样本数量有限、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等问题往往使其研究结果存在结论难以外推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国家层面应组织开展大规模妊娠期妇女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制定并发布适宜我国孕期健康妇女进行科学运动的相关指南或标准;鼓励并支持运动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妊娠期妇女对孕期科学运动日益高涨的健康需求;重点加强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投入。在社会层面,采用多途径、多渠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手段向公众普及孕期运动相关知识,为孕妇进行安全、科学的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在医疗机构方面,应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运动医学专业知识的定期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孕期运动整体服务水平。在科研机构方面,加强临床医学、护理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体育等多学科的合作,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研究,充分整合各学科学术资源,切实发挥各学科优势共同促进孕期运动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在家庭方面,不仅要在态度上鼓励怀孕妇女进行体育锻炼,也要在行动上给予运动陪伴。在个人层面,孕妇自身要加强孕期运动的保健意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

猜你喜欢

指南体育锻炼孕妇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妊娠剧吐如何进行饮食及心理护理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
收拾行李
警惕孕妇缺乏维生素B6
就医指南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