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扶贫支教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2020-11-24成都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8期
关键词:支教志愿价值观

成都体育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新时代高校肩负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培养出有理想、有奋斗、有道德、有奉献的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核心,在全球多元文化较量激烈,不稳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将扶贫支教的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素质,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大学生扶贫支教志愿服务的时代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我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当下国家已经将精准扶贫工作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有新担当新作为,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据统计,全国高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偏远山区,尤其是教育扶贫,派出了大量的师生赴偏远山区开展扶贫支教,并在基层学校顶岗支教,有效的缓解了教育贫困地区师资存在的问题。扶贫支教志愿服务打开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新视野、新局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为社会提供了全新的社会动员方式,有利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完善,优化了当今社会发展的精神品质。

二、大学生扶贫支教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

大学生扶贫支教志愿服务是指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根据自己学业安排,自觉自愿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志愿活动,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帮助他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在教育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服务活动。大学生扶贫支教精神契合志愿服务精神,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精神内涵,体现出了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三、大学生扶贫支教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践探索

(一)扶贫支教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崭新局面。思政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对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教育,即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这一层面上,大学生扶贫支教作为一种志愿性、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对大学生在道德上的塑造、精神上的激励与价值上的引导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实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契合点。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召开扶贫支教座谈会或经验分享会,认识到扶贫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在当地和我校形成了弘扬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1.扶贫支教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通过在贫困地区扶贫支教,切身体验中国贫困地区现状,提高对我国国情的全面认识,拓宽视野,加深了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在服务社会与奉献基层中体会到自身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2.扶贫支教塑造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

扶贫支教志愿活动的宗旨和要求就是以奉献精神参加活动,是做好事、献爱心,这就决定了其是一项高尚的社会道德实践。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反思自我对社会道德的理性认知,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自我的道德准则,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自身品德要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提升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真实体验中,增强了职业信念,强化了职业道德规范,感受到了优秀从业者的人格魅力与榜样力量。

3.扶贫支教激发大学生崇高的精神品质

扶贫支教地区都为条件较为艰苦的地方,大学生在当地开展支教活动要克服重重困难,有利于帮助其通过树立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贫困地区发现了自身价值,取得了一定成绩,激励其不断进取,形成敬业奉献精神;当下大学生都为“90 后”,多为独生子女,缺乏集体生活,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淡薄,但在扶贫支教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和其他志愿者、当地合作才能完成工作,这就可以培养出其的集体、奉献意识,促使大学生更加关心集体,对集体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深入了解扶贫地区的实际困难,加深了对国情的理解,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4.扶贫支教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扶贫支教活动作为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在积极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充分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大学生在当地人民群众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中,加深了对世界、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提高了辩证看待事物的水平和能力,树立起了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进一步感悟奉献与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明确对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等基本问题的价值追求,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二)扶贫支教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融合途径

扶贫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扶贫支教使大学生在经历和感受中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应当把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在开展扶贫支教志愿服务过程中应当从以下途径努力:

一是系统地加强大学生扶贫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及规律的研究,提炼其精神,把握其核心内涵,注重规律把握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扶贫支教志愿服务科学化水平。

二是做好扶贫支教工作中典型培育与示范引领的工作。充分挖掘优秀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树立扶贫支教模范先进典型,通过召开专题宣讲会、经验分享会以及多种媒介宣传等方式,做好宣传引导与教育传播工作,让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看到榜样的力量,在全校师生中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烈氛围。

三是进行思想政治课改革,将扶贫支教精神融入思政课中。

扶贫支教志愿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是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发展的有效渠道。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将扶贫支教志愿服务精神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教育与法律法规教育融入其中。

四是形成扶贫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打造扶贫支教品牌,逐步扩大其社会参与面与大众影响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并参与其中,提升育人质量。

四、结语

扶贫支教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一种,其精神弘扬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体现了习近平青年工作的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完美的融合,通过加强扶贫支教工作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成为一种新的载体,为高等教育工作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支教志愿价值观
以志愿,致青春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福建师范大学连续7年支教留守儿童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价值观(二)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