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策略研究

2020-11-24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灌篮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内涵融合

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对于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学教育体制早已今非昔比、突飞能进,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将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相融合其实质就是在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为体育教学注入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化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增加体育教学的内涵,使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更具广度和深度。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和时代的积淀,也是前辈们的总结和传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志。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让中华的传统文化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资本,也是民族自信心、凝聚力的根源,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当代的中小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不断地提升了中小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目前中小学的教育体制中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就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拼搏进取,永不言弃的意志品质。在科技、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要以传统文化作为引导,而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自主投身到传承文化的行列中,通过体育教学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1]。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于无形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且坚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义利观”,对学生的行为和品质进行约束和规范,磨炼学生的意志,锻造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日后的学习与成长,通过传统文化强化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从思想、行为举止、心理等各个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强大的内心、坚定的信念可以加速其成长,并指引其不断前进。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让中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懂得“做人的根本”,习得了待人接物的原则。要求中小学生无论何时,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明理修德、敏知笃行”,促使其全面发展。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增加体育教学的内涵,让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及内容更具多样化,提升体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优化了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让中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及体育精神,进而实现最佳的体育教学成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中小学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浑身上下充满正能量,这样既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佳呈现效果,同时又弘扬了传统文化、民族精神。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策略分析

(一)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重要性

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短跑接力、跳高、跳远等体育活动,让学生逐步地接触并了解体育项目,由陌生转为喜爱、热爱。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体育教师要首先明确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和指导意义,充分地认可并支持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的模式,完全理解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目的和价值,方可确保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和落实,只有体育教师的认知和文化涵养达到足够的层次和高度,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增加自身文化的涵养,拓宽视野,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钻研和学习。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传统文化知识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涵。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方法都进行了系统的更新和改良,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的任教经验,可以通过新颖、多元化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优化体育教学的内容,扩展创新体育教学的路径。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掌握体育技能、运动技巧,从中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愉悦感,释放学生的压力,放松学生的心情,拉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同窗情谊。将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懂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通过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文化涵养[2]。

(二)巧妙引用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其重要性根本无法忽视。将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对传统文化进行资源整合,让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相辅相成。这就要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以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目标的同时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意识体系架构不够完善,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的教学,难度系数不能太高,在体育教学中要讲求循序渐进,否则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中小学生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张,在体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让其变得五彩斑斓,中小学生的文化意识淡薄,大多数中小学生是为人处世典型的“反面教材”[3]。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学生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展现了人性和道德的“阴暗面”,但是这些学生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做法是错误的。比如;自私自利、缺少恒心和毅力、团队意识薄弱,争强好胜、责任心缺乏、偏激等行为。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这些行为,让体育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为此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入到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懂得“爱与奉献”“团结的力量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让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正能量。体育教师还通过拔河和接力赛的形式,让中小学生懂得了同学之间怎样进行合作,学会了拼搏进取,不再轻言放弃。体育教学中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了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优势可能更加明显,中小学生的玩心重,求学的意识并不强烈,但是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这些对于体育教学而言,简直就是先天优势。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本就更加侧重于实践教学,大多都是采用体育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所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科更热爱体育课。这就需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学习新式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的方法、形式,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愉快,因为体育教师不会强制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压抑学生的天性[4]。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好感度。体育教师在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后,会更加有利于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模式的开展,体育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性的开展传统文化的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好的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体育教师会制定独具特色且实用性强的教学策划,结合学生的特性和喜好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使得体育教学更具有意义和价值。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中小学生不同的文化程度和理解力,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引入传统文化,切记不可一概而论,由浅入深展现传统文化的层次感和深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中小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唤醒其内心深处的纯良和本心,教化中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四)将传统文化与体育理论教学完美融合

虽然在中小学阶段体育教学更加倾向于实践教学,但是体育课程的理论教学也万万不可被忽视,体育教学中缺少理论教学是无法顺利开展的。在体育教学中不仅需要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来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更需要在理论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体育教材中会设置体育运动的小案例、小故事来加深学生对体育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体育运动技能要点的掌握,体育理论课程的讲解更加专业,更加详细,论述了也更加清楚明了[5]。将传统文化与体育理论教学完美融合,让中小学生在阅读教材,分析案例时可以更加全面地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体育运动的小故事、小案例,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文化精神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境界。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只有真正做到将中小学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才能彻底实现体育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内涵融合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照金精神的内涵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融合》
破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