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意见领袖”:化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思考

2020-11-23任爽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意见领袖对话高校

任爽

摘 要:网络的迅速发展,为高校大学生参与政治、经济等公共事件的讨论提供了平台,大学生作为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完善阶段的特殊群体,因其青春期的心理不稳定性,容易受到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和左右。网络意见领袖的价值观一旦出现偏差,可能就会误导高校大学生,甚至引起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分析网络意见领袖的类型及特征,探讨什么人能够在网络舆论中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以及网络意见领袖对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提出对话网络意见领袖,化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变“危机”为“转机”,凝聚大学生群体,维护大学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意见领袖;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对话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7-0122-02

一、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分析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发表对社会热点的看法,助推网络舆情的发展。而网络意见领袖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受到普通网民的认同,同时,网络意见领袖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对某一公共事件的引导必然包含着理性、非理性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相掺杂的三大特点。

1.网络意见领袖的理性特征。网络意见领袖的理性特征体现在他们对某些公共事件、社会热点的看法能够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客观实际,并引导针对重大社会问题与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引导网民参与到行动中去,充分发挥网民的作用。例如2012年9月21日在“表哥”杨达才落马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事件型意见领袖“花总金箍棒”不仅发表博文,而且还从幕后走向台前。该事件中他没有以诋毁的心态发表博文,基本坚持“有一说一,抹黑没啥意思”的心态,及时在某段时间遭到网友的批评,但他仍能坚持原则,保持理性。在媒体型意见领袖中,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研究,对社会热点有着全面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如新华微评在此次钓鱼岛问题上积极呼吁文明、理性表达爱国热情。这类意见领袖能够对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给以积极、正面的引导,应该是值得倡导。

2.网络意见领袖的非理性特征。网络意见领袖的非理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在某一公共事件中发表意见时,未能客观实际地反映该事件的原委,而是掺杂了很多歪曲、负面的内容,误导网民甚至出现网络暴力,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例如曾经某网民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开封杞县钴60 泄漏》的帖子在各大网络论坛流传,称当地一家辐照厂造成钴60泄漏直接辐射”,引起了广大网民关注,导致了河南杞县“钴60引发群众恐慌外逃”事件。帖子发出后,由于政府没有及时向群众通报事情的来龙去脉,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民眾迷茫、无助,一些民众还“举家外逃”,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在这起公共事件中一些缺少自律意识的意见领袖借助虚拟身份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胡乱猜测,误导了网民,影响了社会稳定。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是一次不好的示范。

二、网络意见领袖对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影响

1.解释和传播的作用。网络意见领袖由于自身角色的独特性,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扩散和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诚然,舆情的传播并非随意的,而是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对某公共事件进行引申、理解、客观复述等方式对自己先行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然后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和再扩散给更范围更广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因而,传递的信息不自觉就带有意见领袖自身的主观理解。如果意见领袖正面、积极将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如果网络意见领袖的价值理念出现偏差,可能导致高校网络舆情出现危机。所以,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和管理尤为重要。

2.支配和引导的作用。高校网络舆情经过网络意见领袖的解释与传播后,很可能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受其影响的学生在理念、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被影响者的态度和行为被意见领袖所支配和引导,导致某些大学生放弃原有的价值理念,屈从于意见领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变得随波逐流,失去自我。这种情况下,被影响者可能因为对某些公共事件的了解不够全面,在网络舆论的大讨论中出现理性被感性所替代,最终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可能完全扭曲高校某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导致高校网络舆情出现危机,影响了大学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3.促进和干扰的作用。众所周知,高校网络舆情可能经历波澜起伏的过程,因为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相当大,他们的言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干扰的作用。所谓的促进或干扰的作用,指的是网络意见领袖对信息的传播有促进、协调和干扰的作用。如果传播的是符合网络意见领袖需要的或是他们认可的观点和理念时,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协调操作,从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不符合他们需要或是他们不赞同的观点和理念,那么。他们可能就会故意设置障碍进行干扰,甚至鼓动其他被影响者群起攻之,直接进行指责与攻击。但不管意见领袖对高校网络舆情是协调、促进或是抑制、干扰,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

三、对话网络意见领袖:化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必然选择

1.搭建一个对话网络意见领袖的平台。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匿名性、任意连接性的特点,网上人际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各种新媒体的后台管理者作为服务者的身份被屏蔽,他们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因此,对于高校大学生中存在一些偏激的观点和舆论领袖,服务者应有的姿态是疏导而不是围堵。所谓疏,就是要保持原有交流媒介平台的沟通畅通,并利用这个平台与意见领袖建立比较亲近的关系,通过去权威化的全新管理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贴近学生,感化学生和网络意见领袖。这比起简单的删帖、围堵、封禁学生及网络意见领袖的发言更能为学生及其意见领袖所接受,让他们真心地接纳管理者的意见与建议,再经由他们传递给其他学生,从而避免了网络舆情危机,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高校非常有必要搭建一个去权威化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的健康、和谐发展。

2.创建一种管理网络意见领袖的有效机制。危机管理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变危机为转机。当前,不少高校网络(BBS)、微博群、贴吧的管理主要是一种危机管理,亦即对敏感话题、某些版面和重要网络意见领袖进行重点监控,主要目的是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删除不良信息、非理性言论。诚然这样的危机管理在一定时间内是必要甚至有效的,因为敏感时期处理敏感话题讨论时,重点监管某公共事件意见领袖,特别是在某些言论变成非理性、不良言论的时候,通过封禁、删帖或是直接对话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不良情绪继续影响其他学生,在危机尚未形成规模的时候抑制他的负性发展。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治标却不能治本,甚至引起网络意见领袖得更加反感,不利于高校网络(BBS)、微博群、贴吧等新媒体的发展。有效的管理方式应该是创建一种管理网络意见领袖的有效机制,让管理者承担更多的服务者角色,一旦出现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者能够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危机,预控危机,并主动与网络意见领袖进行对话,最后做出危机决策,避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产生更大的危害。

3.培养一支对话网络意见领袖的相应队伍。高校网络舆情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有效预防和掌握高校网络舆情危机,需要管理者提前掌握舆情发展、传播的科学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开展必要的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工作。特别要重视网络意见领袖会对大多数学生产生的影响,高校网络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能在论坛、贴吧、微博群上能说上话,说巧话、有分量的意见领袖,使这些思想境界高,网络技术强、业务水平高且又善于参与到公共事件讨论的人在论坛、微博群上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使他们对重要发帖置顶,做好议程设置,引导多数学生“理性声音”的力量,避免过激的观点占据主流,使网络舆情朝着积极、健康、正面、理性的方向发展。只有培养一支能够对话网络意见领袖的高素质队伍,才能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传播快、影响大、危害强的不良影响,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9.

[2]  陈然,莫茜.網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特征分析[J].新闻传播研究,2011,(12):6-7.

[3]  李彤彤.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廉政文化研究,2011,(4):59-62.

[4]  张东锋.网传开封杞县“钴60 泄漏”当地称只是故障[EB/OL].凤凰网,2009-07-13.

[5]  周瑛.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41-44.

[6]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7]  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陈少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2,(3):5-9.

[9]  尚俊杰,霍晓丹,孙也程.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及其引导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11,(8):89-92.

[10]  张瑜,焦义菊.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影响机制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66-69.

猜你喜欢

意见领袖对话高校
传播学视角下应用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微博动员、维权倡议与记者的利益表达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微信营销意见领袖培养现状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