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是企业管理的内在价值与发展动力

2020-11-23吴艳强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企业管理内涵

吴艳强

摘 要:“家国一体”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价值主张上浓缩为家国情怀,在行动路径上分解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四部曲”。新的历史阶段催发“家国情怀”的思想内涵发生变化,新时代呼唤思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企业管理的启示。通过阐释“家国情怀”对企业管理理念的价值,架构出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法论下的企业管理方式,以期提升企业管理效能,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指导,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国情怀;企业管理;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7-0011-03

引言

从历史维度上看,跨越五千年文明长河的中华民族经历过诸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在困难险阻下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因此,要扎根于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背景,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下简称“修齐治平”)的理念具有永恒的普适性,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本文通过挖掘“修齐治平”的思想内涵,梳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问题,着重从企业管理者修为、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组织管理、社会责任担当四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对企业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即融家国情怀于国有企业使命担当,开辟新时代“修齐治平”的新境界,以实现“培本固元、除弊革新、稳业强企”。

一、家国情怀:优秀传统与民族精神

“家国情怀”的价值理念被国人视为圭臬,深刻融入进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之一,在个体化解读的过程中又具象化为《大学》中“修齐治平”的社会道德格局和个人道德理想。虽然“内圣外王”之道最早在《庄子·天下篇》中得到阐述,却与儒家的主张不谋而合,并在儒学从春秋原始儒学到汉代政治儒学,再到宋明理学乃至于现代新儒学的历史发展中,始终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道德修炼的最高目标,即强调个人时刻将处世之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也仅局限于个人层面。而在“修齐治平”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思想下,道德与理想的张力有了更為恢宏庞大的格局,浸润蔓延到个人、社会和国家组成的类似于同心圆外扩的三位一体的稳定道德架构。时代在沧海桑田式变化的同时,也赋予了“修齐治平”在新时代下新的内涵。

修身,正己修身,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中“修其心治其身”。“格物”要求在具体行为中增长见识,“致知”是在实际行动中求得真知,“诚意”是秉承诚实意念,“正心”是保持心灵的宁静。先修“心”再修“身”,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必须坚守“初心”不动摇,坚持提升个人品格,不断提升个人人格魅力,率先垂范,自觉修身,明确个人的社会性内涵,即个人除了经济学中的“经济人”身份外,更是与社会、国家有着紧密联系的“道德人”。

齐家,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熔炉,“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爱人者先要爱家人,再推己及人,富有同理心,将小爱化为大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个人的大后方,要求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涵养,传承家庭美德,传播社会主义家庭正能量,营造祥和温暖的心灵港湾,践行“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的32字标准。

治国,国是最大的“家”,是家的几何指数般的放大,是家庭关系的社会延伸,要求个人心怀天下,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不求一时之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平天下,离不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个人觉悟和民族觉醒。而且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举一“国”之力,更要尽一“家”之责。

由此,通过对伦理道德的精密设计,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目标及价值的精准定位,使得“修齐治平”架构出的道德格局在文明时空不断以文化的形式绵延,发挥着民族凝聚、精神激励以及价值整合的现实功用,对于当今社会精神价值的提升仍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风险与传统文化的现代供给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列宁曾经说过:“有时候几十年里什么都没发生,有时候几周里发生了几十年的事情。”中国经济迈入新经济发展阶段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在应对愈演愈烈的全球“黑天鹅”事件时,企业的风险意识仍然比较弱,抗风险能力还存在短板。塔勒布认为“大自然不喜欢过多的连通性与全球化”,但是在高度全球化的今日,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企业与企业之间被“超链接”起来,处在其中的各要素充分吸收了全球化的红利,但风险也在全球化体系中不断传递和强化。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在危机发生之前,未必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觉悟,反应不足的风险远大于反应过度,太晚出手或手足无措压倒了及早介入的倾向,甚至有些管理者会采取一些火上浇油、铤而走险的举措来应对危机。

一般而言,企业热衷于通过加杠杆的方式盲目追求规模上的扩张,试图占据“规模争霸时代”的行业制高点,却缺乏对经济发展周期性的敬畏,预测、识别、规避风险的意识不强,忽视企业扩张与本身经营实力和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未能对企业组织治理进行深入思考,在中国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仍在一头扎进扩产还是精心修炼内功孰重孰轻的纠结中踌躇不决,从“修齐治平”的中国传统文化看来,这是输在了“修身”的起点上。危机是一块试金石,正在考验大中小各类企业的“修身”本领,即现代化治理水平,这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企业改革成效的一次体检。

部分企业在大局意识上仍存在认识不足、推进不力的情况。危机就像“照妖镜”,审视着中国现代企业的企业伦理和治理水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虽然维持国家和社会的运转经不起长时间按下“暂停键”,但是基于社会理性的公共决策要求,从事人群聚集活动的企业绝不能有丝毫“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企业,特别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国有企业,不能在关键时刻从国家大局出发,缺乏主动担当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个别企业甚至抱持坐以待毙的心态,困境中还在坚持本位主义,一味等待国家宏观政策扶持救助,不从自身出发想办法积极开展自救,那么其在危机大考中的答卷可以说并不合格。在“修齐治平”的哲学框架内,上述做法无疑会被坚决否定,因为这违背了“齐家”(关爱公司员工)、“治国平天下”(服务国家大局、立志社会贡献)的两大核心原则。

三、“修齐治平”:传统文化的现实观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互相转换。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还给我们讲述了古人“否极泰来”的智慧,“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危机给企业管理者出了一道难题,却也给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停下脚步思考如何运用“修齐治平”的哲学实现“转危为安”,将发展的危机转化为提振企业管理治理水平的契机。从面临“复杂”到必须应对“错综复杂”的状况,“修齐治平”的哲学智慧要求企业管理者首先修好内功。内功扎实了,才能不断提升洞察力、直觉、机制观念和心理意识,形成比普遍观点更具深度、更富预判性的逆向思考结果。危机来临,更需要从领导到员工凝聚起强大的战斗力,形成共同的目标。

1.关爱员工身心状态,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战斗力。家国情怀下“修齐治平”的德道格局中,民为邦本,君人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构成了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一方面,企业管理理念中的反复强调员工要践行“爱企如家”;另一方面,员工作为企业毛细血管中的造血干细胞,企业也应该恪守“以民为本”。现代企业内部员工按部门、岗位进行分流,形成了若干支小团队,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朝夕相处下共同奋斗的同事间形成了隐隐约约、明线亦暗的感情羁绊,无数的羁绊汇聚成流,企业也就有了员工“第二个家”的情感寄托,这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表现得更为显著,因为这类企业更提倡公平与关怀。真正让员工形成“企业为家业,公事为家事”的共识,强化员工与企业之间情感的羁绊,相关部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是将员工身心健康摆在首位,主动了解员工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供包括心理疏导在内的多项举措,仔细排摸是否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贫”的家庭,给予其基本补助和组织关怀;二是为员工提供诸多细节贴心的服务,提供错峰上下班的柔性打卡制度,加快完善远程办公软硬件建设等,树立关心员工、关爱人才的企业氛围;三是主动挖掘企业员工的先进典型事迹,让党旗飘在国有企业品牌的第一线,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企业人事部门也要开通晋岗晋级的绿色通道。

2.胸怀天下,承担社会责任,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贡献力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时代呼唤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寄望于企业家,“要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创造性。”企业家精神是区分商人和企业家的内在价值尺度,在宏观经济“乌卡”特征越发显著的前提下,有关企业家精神的话题更成为中国企业发展进程中始终躲避不开的话题。理查德·坎蒂隆在1800年率先提出“企业家”这一概念,之后两百多年来“企业家精神”在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等领域不断得到新的阐释,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结合本土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企业家精神独具新的内涵,“修齐治平”的历史传承与现实重构,将责任感、使命感融入企业家精神中,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底色。这就要求企业家在“利益增长”的基础上,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融合升级,承担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实现企业、社会、国家三者的高度统一,这与“修齐治平”的内在逻辑高度吻合,也是“企业家精神”在基础价值之上实现个人与整体同频共振、突破个人价值局限的更高维度价值。企业家精神也是生产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广大企业家继续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把实现人生理想、企业愿景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来。企业家要从大局出发,思考如何助力国家,完成在大而全的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础之上,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紧攻克“卡脖子”技术和高端装备,朝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建设打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工业体系,这乃是“企业家精神”在“治国、齐天下”思想框架内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杨威,张金秋.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情怀刍议[J].长白学刊,2019,(2):145-150.

[2]  杨朝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N].光明日报,2016-12-01.

[3]  刘紫春,汪红亮.家国情怀的传承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5,(7):41-46.

[4]  叶小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N].贵州日报,2017-09-11.

[5]  彭艺.抗“疫”复产 企业家要当好主角[N].湖南日报,2020-03-06.

[6]  朱鼎欣,孙康托,辛美娜,史玲燕.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特征及培育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4):56-57.

[7]  金花.企业家精神也是生产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11-14.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企业管理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