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背景构建高校“智慧工会”的思考
——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2020-11-23罗乐,刘潇,唐灿
罗 乐,刘 潇,唐 灿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统计学院,北京 10002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档案馆,北京 10002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发展规划处,北京10002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优质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打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开展教育工作。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中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工会是党领导下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工会会员遍布高校各个学院、各个职能部门,是学校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保障教职员工权利的重要组织,发挥着服务教职工、激发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促进构建良好校园育人环境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新的发展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1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 《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提出建成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实现职工入会服务和工会管理网络化,网上网下深度融合,全面实时准确掌握全国基层工会组织和会员信息。在社会快速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科技不断突破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平台等技术手段构建高校服务型“智慧工会”,既是落实全国总工会政策的要求,也是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内在需要。
一、新时代“智慧工会”的特点和建设必要性
(一)新时代“智慧工会”的特点
中华全国总工会2017年2月印发的《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明确指出,建设新时代“智慧工会”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工会网上服务对象覆盖最广大的基层职工群众,网上工会工作覆盖最基层的工会组织;全面实时准确掌握全国基层工会组织和会员信息;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为职工提供全天候全覆盖的普惠性服务,把工会网络打造成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支撑。
由此可知,新时代“智慧工会”具备如下特点:第一,数据广泛性。依据智慧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全国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打通信息孤岛,加强工会工作与网信、人社、民政、公安、住建、工商、银行等有关数据的共享与融合。第二,使用便利性。在原有工会网站的基础上,加强新媒体的使用率,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畅通沟通渠道,完善联络手段。第三,办公集成性。构建集专业网络、应用系统、电子公文与视频会议系统、海量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网上工会办公平台,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和远程视频工作。简而言之,“智慧工会”是在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智能化工会管理服务体系,为工会会员提供精准性、便捷性、普惠性的服务[1]。
(二)建设高校“智慧工会”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同时引起社会关系的多元变化。高等院校作为思想观念碰撞和创新的摇篮,教职工的利益诉求也在发生变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需求,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建设“智慧工会”是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教职工提供更精准、更直接、更便捷服务的有效途径,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落实《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
1.建设“智慧工会”是高校工会为职工提供普惠性服务的重要举措
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高校工会工作要做好职工服务工作,为职工提供普惠性服务,满足广大教职员工的物质和精神诉求,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建设“智慧工会”的内在要求[2]。
高校工会会员主要是教职工群体,大部分是具备研究生学历的高级知识分子,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不断深耕,尊重科学和知识,有较强的自主思维意识,存在个性化需求,例如新入职教师急需探索如何平衡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如何完成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规划等。作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骨干,高校教师的线上办公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服务教职工群体的手段和形式也需要不断完善,而传统的线下服务很难满足教职工高效率、个性化的需求。教职工日益增长的线上办公以及其他个性化的需求对传统工会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都形成了挑战,如何采用高效且多样化的新型工作方式是高校工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校工会工作仍然比较传统,工作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主要以线下办公为主,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存在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活动渠道不够灵活、校际联合活动匮乏、活动深度和后续反馈有待加强等问题。通过建设“智慧工会”,能够更加有效地收集教职工对于工会相关工作的建议,及时了解教职工不断变化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多元、生动的活动并辅之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吸引教职工参与工会组织的活动,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引领教职工的思想,帮助教职工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提升。
2.建设高校“智慧工会”是工会工作主动适应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有效措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无纸化和网络化办公已经成为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传统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和信息反馈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教职工工作发展的需要[3]。
与此同时,工会工作通知传达和信息推广手段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文件上传下达,或仅仅建立微信群进行群消息转发,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精准推广,有效落实工作。高校分工会工作人员一般由各部门教职工兼任,在行政机关由行政人员兼任,在学院层面一般由普通教师兼任,传达工会通知的手段主要为微信群转发通知,导致信息推广缺乏趣味性,且教职工微信群里工作消息众多,工会通知很容易淹没在其他工作通知中。而教师都承担着一定程度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在硬性工作要求面前,工会工作的优先级将被降低,导致教职工对工会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下降[4]。
通过建设高校“智慧工会”,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服务模式方面增加网络智慧服务渠道,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工会工作宣传,在原来工作通知的基础上可增加针对学校发展政策的宣传,亦可结合教师发展需求开展成长培训,根据工作时间节点进行工会互动的意见征集、策划和推广;根据各分工会会议的信息需求反馈,实时调整工会活动主题和方式。构建高校“智慧工会”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工会工作的效率,提高教职工工会活动参与度和工会工作认同感,也是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要创举。
二、目前高校工会运行的状态及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大部分高等院校工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利用校园网络和微信平台,初步实现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例如,各高校几乎都搭建了校工会网站,下设工会概况、工作简报、通知公告、分工会风采、办事指南等内容,教职工可以在工会网站搜索到重要通知和信息简报。但以上信息仅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和搜索,尚未实现手机移动端的推送,也不能根据教职工的类别进行精准推荐,就建设程度而言,尚未实现“智慧工会”的构建目标。
“互联网+工会”是在互联网平台下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开展工会工作,是互联网技术和工会传统工作的深度融合[5],某些工作如部分信息收集、资料汇总等借助互联网平台更便捷有效。智能化是“智慧工会”的重要特征,即事务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具备能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互联网+工会”是实现“智慧工会”的基础,而“智慧工会”则是在互联网技术与工会工作物理结合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更深刻也更广泛的变革。
(一)学校工会管理现状和信息利用情况
本研究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会为例,分析和探讨学校工会管理现状和信息利用情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工会组织的指导下,充分履行工会的各项基本职能,在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福利保障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工会小组和党小组合二为一,院系的工会小组按照行政单位划分,党政机关的工会小组则是按联合党支部划分;学校层面设有工会专职机构和六名专职工作人员,而二级单位层面的工会组织则是兼职工作人员,总体来看学校从事工会相关工作的人员较少,和学校实际工会事务、近两千名教职工的规模与体量是不尽匹配的;校院两级暂未运行专门的工会信息管理系统,日常的各类业务、统计工作主要依靠人工统计和office办公软件,人员、组织架构等各项数据更新进度较慢,信息不能自由流动、自动获取,甚至票据报销仍然是手填报销单的模式,初步分析目前校工会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学校和广大教职工日益迫切的网络办公需求。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工会信息化建设程度,是否存在对“智慧工会”的需求和具备初步搭建“智慧工会”工作平台的条件,课题组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根据教职工工会人员类别和年龄比例发放并回收162份问卷,经过缺失值处理,最终有效样本为148份,样本有效率为91.36%。其中,男性占30.16%,女性占69.84%,符合学校整体教职工性别比例。30岁以下的教职工填答率最高,为47.62%,其次为31—40岁职工,为30.16%,再次是60岁以上职工,为9.52%,然后是41—50岁职工,为7.94%,51—60岁职工填答率最低,仅有4.76%。由此可见,30岁以下教职工对学校工会信息化建设关注度较高,这也与年轻教职工熟悉网络办公流程,在互联网环境下为提升工作效率,兼顾传统办公模式和创新线上办公模式有一定关系。按工会人员类别区分,工会普通会员比例最高,为60.32%,其次是分工会兼职工作人员,占比15.87%,最后是校工会专职工作人员,人数比例为15.87%。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学校工会组织的活动丰富,会员参与度高(见图1)。节日慰问品领取和健步走活动参与度最高,均为79.37%;其次为女工活动,参与度为34.92%;其他参与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婚(丧)慰问金领取(31.75%)、社会教育活动(25.4%)、工会课题申报(22.22%),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参与度最低,为12.7%。以上活动参与度和活动对象类型有一定关系,节日慰问品领取和健步走活动均为面向全校工会会员的活动,慰问品领取由校工会通知各分工会小组成员领取,再发放给工会会员,操作流程明晰,执行效率高;健步走活动已持续举办十余年,有一定历史积累,只要在活动时间内无其他工作任务均可参加,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教职工彼此间的互动和交流,健步走活动能够帮助教职工强身健体,缓解工作压力,所以历年来参与度最高,在教职工中也获得广泛认可;女工活动面向所有女性工会会员,由于经贸类院校女性教职工比例较高,所以女工活动参与度较高;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主要面向刚入职教学岗位的老师,虽然青年教工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但是年长的教职工以及行政人员无法参加,所以整体参与率较低。
教职工对工会相关信息关注度较高,大部分教职工定期主动关注工会相关信息 (见图2)。71.43%的教职工以固定的频率关注工会信息,其中31.11%的教职工一个月关注一次,55.56%的教职工表示3至5天关注一次,13.33%的教职工每天都关注工会信息。按照教职工类型进行工会信息关注度分析,校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和分工会兼职工作人员对于工会信息关注频率较高,每天都关注工会信息的老师均为20%,而普通会员对于工会信息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一周一次(28.95%)和一月一次(26.32%),说明由于工作需要,校工会和分工会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工会相关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校工会专职工作人员中,有50%的老师反馈几乎不关注工会相关信息,可能的原因是作为学校工会工作的执行者,已经在工作部署中充分了解工作内容,无需额外关注;另外,部分校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年龄较大,专门负责报销、审核和慰问品发放,较少接触网络线上办公,所以反馈的结果是几乎不关注工会信息。
图1 分活动类型的工会活动参与度
图2 分人员类型对工会信息的关注度
广大教职工会员对工会的管理和服务现状较为满意。对工会各类活动效果评价为“非常满意”的占58.73%,“满意”及以上的超过90%;对工会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评价为“非常满意”的占55.56%,“满意”及以上的超过80%;对工会业务流程和现有规定评价为 “非常满意”的占“38.1%”,“满意”及以上的84.13%。同时,问卷结果也显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比如建议增加网上业务办理、丰富活动形式样式、充分利用驻外研究院和校内外其他渠道等。
(二)学校工会信息化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总体而言,被调查者对工会的信息利用情况不尽满意,其中认为目前学校工会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情况 “一般”及以下的占58.73%,还有12.7%的教职工认为工会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较低;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现阶段工会数据只能部分实现信息化,距离真正的“智慧工会”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信息分散、无法实现精准化推送、缺乏网上业务办理平台等,仍然制约着工会信息化利用水平的提高。
图3 工会管理信息化总体评价
1.缺乏大数据等精准信息收集方式,仍以人工统计为主
事实上,学校教职工群体对“智慧工会”的需求较为迫切。以社会教育活动为例,近五年学校工会共组织15场次,参加人数达到565人,但更具体的参与单位、是否是校内外联合组织、具体活动内容,只能是笼统大概、一句话简介;再往下深入,比如是哪些教职工参与的、是不是包含新入职教职工、对新进教职工有无专门培训,等等,就没有统计记录了,统计指标和具体数据不够细致,现有条件也不能支撑更细致的统计,不能更好地服务学校党政决策和教职工需求。在近五年的社会教育活动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响应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祖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学校的事业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和开展工会活动,亟待工会大数据支持,亟待“智慧工会”的发展,开展顶层设计,推进工会网上服务,加强信息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培养工会网络人才。
根据问卷结果反馈,大部分教职工获取工会相关服务信息的发布渠道较为分散,主要是微信群(77.78%)和校内信息平台(76.19%),部分通过电话(20.63%)、学校官网 (15.87%)、校工会门户网站(12.7%)以及QQ群(7.94%)等方式获得信息。
目前学校工会管理中的数据统计工作主要依托人工统计(74.6%),少部分通过全校大数据进行科学统计(仅7.94%),且有17.46%的会员不清楚学校工会管理的数据统计方法和来源。而统计上报的信息主要依托分工会兼职工作人员人工统计获取,由于分工会兼职工作人员的工作特性,会存在统计时间长、统计出错等问题,导致统计结果偏差,从而影响整体数据的准确性。
2.专职网络管理人才缺位,缺乏数据维护
学校工会建设缺乏专业型技术人才,技术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学校工会网站的管理由校工会相关工作人员兼职担任,未设置网站管理专员。工会官方网站以校工会通知公告和工作简报快讯为主,相同的通知也会在学校信息平台发布,信息平台具备微信推送的功能。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工会官方网站更新速度较慢,因此工会官方网站不是校内职工获取工会活动信息的主要渠道。
学校工会网站未设置数据收集功能,未开发学校工会会员系统,所有工会会员信息主要依靠分工会兼职工作人员收集、整理,再上报至校工会。会员人数较少的分工会比较好管理,在学校直属机构分工会(简称校直分工会)进行数据统计则非常容易出现统计错误。由于校直分工会由学校近二十个党群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工会小组构成,工会小组由一个或多个部门组成,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根据不同的工作由不同的委员进行通知和组织。由于每年都有新入职员工和离退休职工,校直分工会的人数处于频繁的变动中,而人数变化主要由办公室主任掌握,小组长不一定实时知晓人员变动情况,导致信息汇总的过程中出现疏漏,最终校工会掌握的会员数据不一定准确。这给工会开展工作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在慰问品发放的时候,个别信息统计错误就会导致错领或者漏领的情况,需要进行补领、退领等操作,增加了工作量,加剧了分工会兼职工作人员的负担。
3.网上业务办理有待加强
网络业务办理是实现线上业务办理,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减少线下资料投递所占用的时间,部分学校财务和人事等工作业务已经逐渐推广了网络业务办理机制,但目前工会工作尚未实现网络业务办理。在对工会现有业务办理的建议中,增加网上业务办理的建议最多(69.84%),其次是减少业务中间环节(39.68%)和新进会员业务办理培训(30.16%)等。对于工会平台功能构建的建议中,创建职工需求线上反馈的比例最高(61.9%),其次分别是建立会员基础信息数据库(53.97%)、精准发布工会信息(52.38%)、网络活动申请/核准(49.21%)、行程规划和网络培训(均为28.57%),最后是学习提醒(25.4%)。
三、基于信息化原理和实际需求,构建新时代高校“智慧工会”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6](p29)建设“智慧工会”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必然选择,通过搭建“智慧工会”,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职工中去,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体现工会组织的政治性。通过工会的网络服务,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工会与教职工的沟通交流渠道。建设高校“智慧工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搭建功能服务型平台,基于需求提供普惠性服务
“智慧工会”的服务范围不仅停留在高校工作范围内,更应该着眼教职工的需求,走进教职工的生活。在大数据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各项数据可以实时、自动获取。工会配置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智慧工会”,可以将工会内部数据、学校信息中心相关数据和社会各界可获取的数据整合、加工、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摸清楚职工各方面的情况并分析需求,比如个人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兴趣爱好等,为工会工作谋划思路,同时也方便为工会会员提供定制化的精准服务推送。
基于丰富的数据资源,发挥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参照教职工之前的数据分析,给出各种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如根据教职工个人基本情况中的年龄状况,划分不同年龄层次,根据不同年龄的教职工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针对青年教职工,可推送关于城市发展、心理咨询、社会交友等相关咨询或服务,帮助青年教职工做好包括工作与生活多方面的人生发展规划。也可根据教职工日常报名参加的活动、咨询的问题、发布的动态等,推测会员的兴趣爱好,针对不同的兴趣类别定向推荐摄影、健身、美食、户外活动等不同活动信息;抑或根据不同的居住定位推送在一定日常活动范围内的商品折扣、娱乐演出、公益教育等社会活动信息。“智慧工会”将不仅局限于校内的工会工作、活动,更应渗透到会员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只要教职工有需要,就可以在“智慧工会”中实现。
(二)搭建高效交流型平台,拓展网络沟通渠道
根据前期问卷结果反馈,61.9%的教职工希望能够创建有效的线上需求反馈渠道。“智慧工会”的搭建可将各信息发布平台及沟通工具进行整合,有效提高工会工作沟通效率。一方面,作为信息、活动发布平台,搭建信息发布功能模块,工会工作人员可在信息发布时根据活动内容筛选发布对象,进行定向发送,如三八妇女节活动只向女性教职工发送,从而减少无效信息的传播。同时,教职工个人及工会下设协会社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协会社团建设需要自发组织各种有益的兴趣活动,如开展知识竞赛和技术比赛,并在平台上发布,经工会审核通过后定向推送给各目标群体,从而对工会活动进行有效补充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搭建活动流程管理模块,教职工在收到相关活动信息后,可直接链接进入报名页面,对于必须参加的活动进行打卡,自愿参加的活动进行报名,在报名同时对于活动有疑问、建议均可留言提出,工会可根据打卡/报名情况确认,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与完善,活动结束后工会会员也可在平台进行意见反馈及奖励领取确认。搭建风采展示模块,教职工可以发布动态讲述职工故事、传递职工声音,也可在状态下互相评论交流,提高工会活动活跃度。各级工会可借助该板块分享爱岗敬业事迹,树立优秀学习榜样,让他们走进教职工中,特别是青年教职工中,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另一方面,开通教职工线上咨询渠道,针对询问次数较多的问题,可设置标准答案自动推送,使得回复更加高效便捷。复杂类型问题,可即时进行线上沟通交流,工会工作人员能随时接收到教职工的咨询信息。通过日常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于教职工关注度、询问率高的问题如福利待遇、权益维护、职级晋升等热门问题或法律援助等专业度较高的问题,可以定期开设线上答疑课堂,聘请专业人士在线进行即时解答。
(三)搭建知识学习型平台,促进教职工学习成长
工会在高校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好地起到服务作用,工会可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服务高校教职工,为教职工提供普惠性服务。为进一步提高教职工职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智慧工会”可以依托现有信息数据库,整合对接互联网公开教育资源,联合兄弟高校进行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打造覆盖教学技巧、专业技能、科研资料等数据的海量教育资源库,引导教师进行人生规划,平衡教学和科研任务,逐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对数据资源进行标签化分级管理,建立资源的归类标准和分级体系,基于稳定的资源结构不断扩充不同类型的资源,逐步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同时中国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具有政治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要利用“智慧工会”建好用好学习平台,突出思想性、新闻性、综合性、服务性。教职工通过“智慧工会”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时事要闻,学习党史党课、经典名著,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文明素质、科学素养,同时借助学习平台即时进行学习效果自主检测,巩固学习效果。亦可利用电子化考评测评机制、问卷调研机制跟踪教职工思想动态。
为提升使用体验,让教职工无缝接入学习资源,“智慧工会”应满足多终端访问,创建流动课堂,满足互联网条件下广大教职工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如为教职工提供教学科研资源,搭建网络学习平台,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知识分享互动。除此之外,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应从“人机互动”延伸至“人人互动”,提供学术讨论与交流应具备的社区功能,并鼓励将讨论扩展至线下,进行面对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