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化条件下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延伸*

2020-11-23

体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化传统

刘 军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1 问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体育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社会科学双向互动的产物。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文化模式。近几年,国内外养生研究领域的学术视角多集中于“历史上的养生”,少有针对当前中国所处的现代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发展情况的研究分析,从而忽视了现代化的社会条件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融合的影响。为此,本文就中国现代化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延伸进行阐述。

2 现代化社会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延伸

2.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哲学基础

中国在上古时代便产生了相应的养生观,其最初的形成源于为人治病的巫舞,且最初的目的是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从而达到增强体力、抵抗疾病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影响,特别是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其精神内核是“和”,注重“天人合一”[1],也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运用相关的锻炼方法,进而达到人体内在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2]。而在这一过程中讲究的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通过调整人体的内环境,将三者达到统一。其中,“精”是指人体内的物质结构处于正常;“气”是指各脏腑功能达到平衡;“神”是指大脑及心理保持平静[1]。这也迎合了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时代健康模式:心理—生理—社会,真正的健康是三者都处于健康平衡状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哲学基础涵盖了宇宙生成论和天人论、阴阳五行论和八卦九宫说以及传统的医学思想,这些理论和思想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的基础[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通过应用这些理论体系,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和发展自身理论的框架结构,进而形成了一套独具一格的体育养生理论体系。因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反映的是其表现出来的特殊思想和行为意识,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与价值体系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意识。

2.2 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

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影响下,当今社会的医疗保健也开始逐渐重视精神在治愈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美国社会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心脏病、癌症、艾滋病等疑难疾病能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4]。现如今,发达国家面对日趋严重的现代“文明病”,许多医学研究学者逐渐肯定精神对疾病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国外不少医疗专家认为东方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独树一帜,例如,通过把精神与各种临床治疗药物及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治疗癌症。因此,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需要将传统的体育养生文化与现代养生理念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优质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并加以创新,促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重放光彩。

2.3 现代生态观下的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

在中国古代,尚不存在“体育”或者“运动”的说法及概念,把有关此类的知识都归类于“养生”或“修养”的范畴。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这与现代生态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天人合一”体现了世界万物整体和谐统一的观点,它反映的是自然界阴阳五行变化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互相通应[5]。“天人合一”的观点诠释了“人与天、人与人、人与己”这三方面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其中,“人与天”的“和”,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体育养生基础;“人与人”的“和”,说明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是体育养生条件;“人与己”的“和”,说明人与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和谐是体育养生的目标[5]。这说明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蕴涵着现代生态观的理念。但是,如何在现代生态观下,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尚需更多努力。

随着全球自然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已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几千年前就提出了“顺应自然”的观点。例如,《黄帝内经·素问》载“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6]。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以“气”的概念阐述了“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表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状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重视自然、社会、心理、生理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因此,需要将现代生态观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联系起来,将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现代生态观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相融合,形成新时代条件下的生态体育观。

2.4 中西方养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体育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极能提高人类的体质。而西方主流体育文化以竞技运动为主体,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强调开发人类的机能[7]。清朝末年,在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富有先进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吸收西方文明之所长,形成“以我为主、兼采众长”的体育养生观。例如,西方观念中的“体育为大众服务”“重在积极参与”等观点逐渐被吸收,进而在民间出现了武术、龙狮、龙舟等许多民族传统的比赛项目[9]。“从现象找本质”“从外向内、越分越细”等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特色的西方科学理念也被充分利用[7]。与此同时,中国古老的体育养生观念也引起来西方学者的关注,其中的“形神共养、强调自然养生”等理念也逐渐向西方文明渗透,比如太极拳、瑜伽等。纵观中西方体育养生,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主张动静相宜,“动”主要是内在动,经络畅通,气血运行,精气神内聚;“静”主要是精神内守,清心寡欲,无欲无求[10];而西方的养生理念主张外在动,通过全身各部位的外在运动达到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目的[10]。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注重的是全方位整体提高人适应自然以及生存的能力。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体育养生文化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理念及体系,各具所长,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几年来,在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和新的社会条件影响下,中国传统养生体育文化经受着巨大挑战。因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必须尽快走上现代化道路才能更好地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呈现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趋势。两种观念截然相反的体育养生文化在现代化条件下,经过不断摩擦、碰撞,逐渐融合形成新的养生理念。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通过融合西方健身理念,从而逐渐走向理性的发展道路;而西方体育养生文化不断汲取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精髓,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当前,我国对体育、健康等的重视,以及社区体育的兴起,国家和社会资本对体育的大力投入,有效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3 全球化形势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需实现现代化转型

全球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变革,全球化首先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客观上包含了社会、政治、文化全球化,而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促使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现代转型。广义上,完整的社会文化系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从深层次来说,这其中每个部分的转型及发展都包括文化模式、精神文化的深度变迁。所以,随着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型发展,也会造成相应文化的转变。在新世纪全球经济化、社会化和国内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影响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转型迫在眉睫,并且势在必行。

首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存在着内源性自我发展局限和外源性冲突、竞争。内源性危机的根源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在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自身内在超越性与自在性之间的冲突。其次,我国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面临着西方体育文化的不断冲击,在不断的交流和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在内源性和外源性危机的局面下,我国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因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体系必须紧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转型的步伐,逐渐深入地进行变革和转型,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健康地进行修身养性的生活。

随着转型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促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处于危机状态。我国多年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改革不断提高了自身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所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转型需要继续以此为宗旨,在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其中科学合理的成分,主动吸纳西方体育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在此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进而促进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体系向现代化发展的健康转型。

在全球经济化、文化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需要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变革,但仍需其保持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因此,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汲取西方体育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体育养生文化体系。

4 展望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所包含的优秀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是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传承下来的,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蕴涵极其丰富的科学思想。但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或多或少的包含了某些宗教主义的思想,这也是其在中国现代化条件下发展延伸的问题之一。因此,在现代化的发展条件下,我们不仅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的精华成分,还应该将自身固有的优秀特质通过文化延伸,实现养生文明的转化,逐渐积累文化含量,提高自身社会品质、文化地位,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现代化传统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