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初心与使命

2020-11-23王莉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使命感创业者理想

文/ 王莉

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是全党全国人民学习的主题,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对其进行使命教育和初心培养。目前,大多数课题研究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宏观上把握课程体系和课程建构,如洪冬梅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和周士荣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还有部分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并行为宏观研究,如林锦莲等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一文,陈全璐的《议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在微观上,创新创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中,政治教育则相对欠缺,本文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入手,分析许多商业成功案例,印证了初心与使命的伟大力量,在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创新创业不忘初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过程中也在为解决主要矛盾不断努力,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忘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创新创业应如是,能为人们解决问题和矛盾的事情,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因此,创业要从人入手,要从矛盾中发现创新点[2]。

(一)初心为人

初心指人们做某件事情最初的愿望和原因。例如,孩子想把好吃的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只是因为那样会使他快乐。他不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懂什么是人际交往,只是凭借本心而为,这是人类最纯净的初心。初心人人都有,往往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会渐渐逝去,为金钱,为利益。但放弃了初心的人们不明白,初心与这些并不相驳。日本企业家柳井正说:“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因为解决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矛盾,你能够解决的社会矛盾越大,你就越有价值。” 解决社会矛盾,最直白表述就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需要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深入洞察和研究用户的生活和灵魂,找出创业困难和矛盾,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找出解决的方法。如果你能解决一个别人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那么你的创业方向正确。创业的项目是否真正有价值,要看人们认不认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愿不愿意为这种方法买单。如果人们认同,那么你的创业项目才是真的有价值。因此,创新创业的实质是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并让受众认同解决矛盾的方法,其宗旨是初心为人,以最诚恳的态度观察人们的需求并想办法予以帮助,这不仅是帮助别人,也是成就自己。

(二)数据验证

新创企业创立之初仅仅为一个纸上模型,需要一个有条不紊、系统的方法,确定创业方案是否取得了进展,有没有真正获得受众认同。其中验证的方法有很多,在验证初期并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使用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方式反而更加有益[3]。比如Groupon 公司,最初的验证方法是将某件衣服拍成照片,在网站上发帖,想团购进行跟帖,只要发帖,必会有人跟帖。经过数据统计,验证项目方向是可行、有价值的。数据的验证以人为基础,对人有帮助才能人心所向。因此,积极的数据验证是项目大量推广前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认知飞跃

普遍认知人人都有,但要想有所斩获,要有认知飞跃的洞察意识。要理解产品在顾客心中的认知,需要从实际顾客那里获得经验数据,通过验证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比如,乔布斯经过验证,得到了一个认知上的飞跃,即:人们愿意戴着耳机边走边听,还愿意为正版音乐付费。这种认知上的飞跃,使乔布斯苹果公司有了一次质的飞跃。认知飞跃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顾客认可程度。

(四)创业培养过程

创业理想培养提高了人才的创业素质和开拓精神,使专业人才更好地融入创业型经济之中。帮助人才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了人才的创业动机,鼓励人才通过创业展示出自身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帮助人才来塑造优秀的意志品质,敢于迎接创业中的挑战;帮助人才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自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

创新创业人才的理想培养要经过三个过程:第一,高校应帮助人才树立远大的创业理想。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以及教师要给人才提供适合当下求职需求的创业内容,帮助人才形成创业理想的驱动力,这样有助于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创业理想;第二,高校应帮助人才坚定创业理想。创新创业人才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创业遇到挫折之时,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畏难情绪,他们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创业选择,此时,高校应该引导他们坚定创业理想,培养坚定的意志;第三,高校应帮助人才践行创业理想。高校应引导人才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将创业理想所蕴含的认识、情感外化为创业行动。

二、人才培养要牢记使命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只进行能力培养,要让学生明确自己主导思想,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创新创业人才将会是今后国家的支柱性人才,其思想、目标的导向性至关重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国家复兴的使命感,创业者需要根植于心[4]。

(一)为使命而生

目前,很多创业者为了赚钱而赚钱,对自己在做的事情没有热爱,没有责任和使命感,如果只把赚钱作为创业的主要目的,那么即使成功,挣到很多钱,也只会在挣到钱的一刹那开心一会儿。如果你对正在做的事情不热爱,那么每天会过得很痛苦。更有甚者,心中没有信念、没有原则。为了赚钱不择手段,那么这样的创业很可能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如果一件事情非常热爱,想把它传播下去,推广下去,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那么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也会乐在其中。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创业者内心不竭动力,有这样一种情怀在,就会坚韧不拔,不懈努力。所以,创业之初要找准目标,带着对这件事情的热爱,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国家复兴的使命感,这样的创业才快乐,才可以持之以恒,才是创业者应该追寻的目标。

(二)能力培养

有了创业目标,还需要有创业的能力。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的相关知识为基础,还要具备四大能力,即变革能力、赚钱能力、领导力和追求理想的能力。变革能力是一种创新能力,也是一种挑战常识的能力。对于有价值不确定性的事情要勇敢尝试,也许会是一条创新创业之路。赚钱能力是指有了好的项目,还需要有相应的赚钱能力。同时,要帮自己和员工养成迅速执行、善用时间的能力。领导力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创业者需要言行一致,始终如一;需要真心为员工着想;需要共享目标,责任到人;需要为员工提出高目标,帮助其完成目标。只有始终怀抱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创业者,才能够真正做到匠人精神,也才能够坚持不懈地以创建理想企业为最终目标。

(三)匠人精神

只有具有匠人精神的匠人,才能够让自己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而一流匠人,必有一流的心性,工匠的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技术可以像学走钢丝一样,通过大量的练习,成为专业人士。而心性、人品必定在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中逐渐形成。因此,学校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教师要教学生心怀一颗善良之心,多行善良之举。教师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5]。学校的整体氛围,校风校貌等都至关重要。将这些形成合力,匠人精神亦不远矣。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任重道远,要充分认识到初心和使命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与创业目标殊途同归、相辅相成。通过培养创业理想转变创业观念,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激发创业行为。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在智能、情感、技能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实现人才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人才创业理想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理论性强,实践性更强,但创新创业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离不开人心。创业者如果要把事业做大做强,必须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一颗最诚挚的心服务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终将未来可期,前程似锦。

猜你喜欢

使命感创业者理想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互联网创业者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