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12-23王艳华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大学生

文/ 王艳华

自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间的竞争关系由以往经济核心逐步转型为创新力竞争,其实质可以理解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各国家之间的人才竞争愈发激烈,是否拥有国际眼光与本国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成为评价世界各国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1,2]。当前,我国已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大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我国创新力的主要体现,也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3]。同时,也体现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需要。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还是大学创新能力的塑造与提升,两者之间关系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借助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一方面,可对素质教育内涵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也能持续增强大学生素质创新能力。用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来创新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不断完善素质教育的载体;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提炼素质教育内在精神,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设计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保障体系

学校要构建支持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切实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履行学校的宏观调控职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多适用于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战略规划、政策指导、资源供给等服务。

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要着重完善创新实践制度和机制,健全实践保障体系,加大创新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给予学生相应经济扶持,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设立独立实践创新专项经费,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对学生实践创新活动进行经济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邀请企业在校园中建立专属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可实际操作的良好平台,并对其展开充分利用。积极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提供大量的创新型人才[4,5]。通过校企联合形式,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丰富机会,引导大学生提高对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度,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构建以创新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与社会可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接触领域也逐渐扩大,部分社会思想中不良风气无形的腐蚀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标志,同时也是大学文化的灵魂。

为了构建服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校园环境,树立正确办学理念,高校应该摒弃目前存在的不良风气与思想,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建立高校自身发展评估模型,全方位审视高校自身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目标,并以此目标为依据,有序地、有规划地进行专业设置。坚持以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学校办学方针,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重点储备理论型人才。与此同时,关注学科发展新变化、新动态,打造前沿学科,不能一味去迎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进行开发,用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带动高水平人才培养。通过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丰富常规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为学生日常课程提供良好学习平台和科研环境,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式,按照实践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完成教学过程。强化高校软实力建设、强化高校内在素质教育,注重素质教育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互换等基本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以高水平素质教育促进获取高质量教育资源,同时通过高质量教育资源,提升创新实验能力培养模式的快速发展。

(三)建立创新实践导向教师队伍

创新实践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为保证人才培养效果,需要对学校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创新实践导向教师队伍。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经验,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校创新实践双师型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发展特征,选派具有专业发展方向的教师到企业兼职、到其他知名高校学习交流,以此培养具有国际视角的专业教师团队;采用外部引进形式,引进具有企业工作或兼职经历的教师,作为学生实践互动指导教师。同时,聘请校外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担任专职教师,通过此方式完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确保教学效果。

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采用健全的课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如学生信息反馈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强化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设立实践教学督导组,充分发挥老教授、老专家的作用。

结合大学生学习特点,根据社团活动的运作方式,开展素质拓展、体验式培训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具有高吸引力的交流活动中,加强学生与实践指导教师之间近距离沟通,赢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和合作度。开展“创业者论坛”等形式的座谈会与交流会,将在校大学生与走出学校的企业家联系在一起,分享创业故事,有效促进创新实践成效。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是一个多方联系,互动发展的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活动平台,以此保证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实例论证分析

(一)实验对象设定

为证实使用本文提出的路径可得到相应的效果,对某高校某专业学生展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体实施对象设定人员组成如表1 所示:

表1 实施对象人员组成

表2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分结果

在提出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前,首先邀请专家组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打分,设定分值分布于1 ~5 分之间。其中,1 分为最差,5 分为最佳。具体打分结果如表2 所示。

由上述打分结果可以明显看出,该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处于2 ~3 分之间,部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仅为1 分,得到5 分的学生较少。同时,通过性别分析也可发现,男生创新实践能力普遍高于女生。通过平均分计算可知,此部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分平均分仅为2.5分。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对此专业学生展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二)实践结果分析

通过使用文中提出培养路径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评分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分结果

通过分析表3 评分结果可知,采用文中提出培养路径后明显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具体打分结果可以看出,低评分结果人数明显下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由此可以初步断定,文中提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在日后素质教育体系中可将文中提出的培养路径融入其中,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我国素质教育的实现需要全面的教学模式,对其深入研究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很难全面探讨,因此,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日后研究中,笔者将会获取更全面的资料,完成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